作 者丨贾肖明
编 辑丨毕凤至
图 源丨视觉中国
日前,第一公民银行股份公司宣布,已经与FDI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完成硅谷银行(SIVB)收购谈判,收购原属硅谷银行的存贷款和其他资产及负债,至此差点引发新一轮金融风暴的硅谷银行危机暂时告一段落,但其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依然余波未了。
硅谷银行的储户们的存款保住了,但银行的股东们却几乎颗粒无收。2021年硅谷银行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FG)股价和市值巅峰分别超过763美元和438亿美元,到如今(截至4月3日美股收盘价)股价不到1美元,总市值不到6000万美元,跌幅高达99.9%。
曾是美国第16大银行,也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初创企业的重要贷款机构的硅谷银行,为何一夜之间崩塌?在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在反思硅谷银行危机的成因和教训时,对大洋彼岸的我们来说,又有哪些启示呢?
复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据公开消息,美联储对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审查结果将在5月1日前公布。此前,领衔本次调查的美联储副主席巴尔在一份证词中表示,硅谷银行的破产主要源于管理不善,以及储户爆发性的意外挤兑,美联储对银行的监管和监督或需要加强。当然硅谷银行自身管理是危机的内因,但美联储货币政策“大拐弯”的外因,同样是危机爆发的关键因素。
硅谷银行主要服务于科技业和风投领域客户,银行负债端也主要来自这些客户的活期存款,相对于传统银行,储户的集中度非常高。新冠疫情发生后,为了刺激美国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流动性的驱动下,科技公司股价大幅飙升,融资市场也高度活跃,让硅谷银行的存款规模从2020年6月的760亿美元快速上升到约2000亿美元,增长近2倍。为了使得存款产生更高收益,硅谷银行选择将大量的现金投资于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长期债券。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过去10余年因为次贷危机和新冠疫情等因素,美国货币政策极尽宽松,潮水涨得大,持续时间长,但潮水退去得也很快,货币政策紧缩的速度大超市场预期。从2021年开始,美国进入“暴力”加息周期,当下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升至4.75%-5%目标区间,创下了金融危机爆发前夕以来的最高水平,使得持有长期债券的金融机构出现大量浮亏。
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科技股股价大跌,融资市场趋冷,导致依赖流动性支持的科创企业现金加速消耗,对硅谷银行的提现需求激增。为了满足客户的提现需求,硅谷银行无奈宁可承受损失也要低价抛售债券资产,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消息一出,股价暴跌,加大了储户和投资者对硅谷银行资不抵债的担忧,加剧了挤兑和市场恐慌情绪,最终导致硅谷银行的破产。
无独有偶,在和高科技公司高度绑定的硅谷银行倒闭同时,与加密货币高度关联的美国签名银行和银门银行也被监管部门宣告关闭。就在3月,全球最大的另类资管公司黑石集团也宣布违约震惊市场,背后原因也是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不动产市场低迷,基金持有人赎回压力进而引发黑石不动产板块爆雷。
因为雷曼倒闭的教训,与上一轮金融危机时期的救助相比,这次美国政府反应速度更快,推出一系列补救措施确保储户存款安全以稳定人心,但市场恐慌情绪仍在蔓延。硅谷银行危机的教训和其引发的“余震”,对于我们来说,又有哪些启示值得借鉴呢?
启示一:利率波动是投资最大风险
金融业有个说法,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是“全球资产定价之锚”,是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的最重要参照标的和全球众多金融工具的参考基准。正如前文所述,硅谷银行的股东们是这次危机的最大输家,而让投资者们血本无归的关键变量就是美联储利率政策的急剧变化。
由于经济基本面和通胀水平的差异,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的概率极低,美联储加息对A股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是对港股有直接冲击。因为港币和美元的挂钩体制,港股估值的分母受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影响很大,从这轮美联储加息周期来看,从2022年3月之后的半年里,香港恒生指数的最大跌幅达到了30%。
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目前中国内地银行美元存款利率也水涨船高,部分银行甚至高达5%以上。笔者身边有些长期持有B股拿分红的朋友,也转而卖出B股选择美元存款,一方面存款利率已经超过了股息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分红存在不确定性。
对中国居民而言,利率对房贷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据统计,目前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从5.57%降为4.17%。以按揭贷款100万元,贷款期限30年,等额本息方式计算,前者累计还款金额为205.99万元,后者则为175.42万元,差额达到30万元,是贷款金额的30%。这也是出现提前还贷潮的一个重要原因。
启示二:社交媒体时代风险传导加速
让人们震惊的是,硅谷银行危机爆发的速度。3月8日,硅谷银行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突然宣布:低价出售价值210亿美元的可变现资产(亏损18亿美元),发行可转债筹借150亿美元资金,以及紧急发售新股筹资22.5亿美元。3月9日,硅谷银行的客户集中提现,当日夜间银行现金结余已经变成了负10亿美元,3月10日就不得不宣告破产。
公告仅仅2天时间,硅谷银行就轰然倒塌。这一速度,大大快于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事件。据悉,最初当流动性出现问题,硅谷银行找到高盛希望通过私下配售的模式快速完成配股避免惊动市场,然而高盛给出的却是上述抛售亏损的债券,然后再通过发行股票紧急融资补充资本金的方案。这一自救的策略,却让市场发现硅谷银行已经“资不抵债”了,投资者恐慌抛售,储户疯狂挤提,最后进入“死亡螺旋”。
这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递效率大幅提升,恐慌情绪更容易蔓延,随之而来的是,金融机构风险传导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流动性危机自我强化机制带来的放大效应。所以,尽管硅谷银行规模不大,更不是系统重要性银行,但美国政府最终仍然选择以“系统性风险例外”的原则来处置,以避免金融风险快速蔓延。
对于上市公司们而言,从硅谷银行身上吸取的教训是,当必须要对市场释放不利信息时,是否从传播效应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例如,就在4月4日三六零公司公告,董事长周鸿祎和前妻胡欢经友好协商,已办理解除婚姻关系手续,拟分割至胡欢名下4.46亿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份的6.25%股份,价值约合89.67亿元)。而此前因为涉及最热的CHATGPT概念,三六零股价暴涨3倍,市值增加近千亿。所以引发网友们纷纷猜测,此举是否是通过“战略性离婚”进行“花式减持”,甚至担心会对人工智能板块带来利空。为了平息阴谋论,三六零董秘还在个人朋友圈发文回怼。
启示三:投资金融股不能忽略高管人品
《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主角“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有句名言:华尔街永远不会变,因为人性永远不会变。如果说当年导致次贷危机的人性因素是金融家们的贪婪和疯狂的话,如今的硅谷银行依然如此。
金融行业是高杠杆行业,因此在盈利时期可能顺风顺水,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可能出现像硅谷银行这样一夜之间归零的局面。查理·芒格曾说过,“每个明智的投资者都会担心银行,因为在银行业管理层天然地要面对做傻事的诱惑。银行的管理层如果想虚增利润,有的是办法。把未来的利润挪到现在,简直轻而易举,虽然这会损害公司长远的发展”。
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布朗抨击硅谷银行规模快速扩张根本原因在于高管们的“傲慢、权力、贪婪”,而驱动力在于高管们的薪酬与硅谷银行的业绩增长直接相关,为获取高利润而购买高收益资产,对潜在风险选择性忽视,甚至硅谷银行近一年没有首席风险官。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前不久,其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贝克尔出售了360万美元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股票,首席财务官丹尼尔·贝克在同日出售了价值超过57万美元的股票。而在赶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之前数小时,硅谷银行还按原定计划向美国员工发放了年终奖。
股神巴菲特对所投资的银行高管们的人品和操守也非常看重。巴菲特从1989年起就一直持有富国银行的股票,也曾是富国银行的最大股东,持股市值一度高达320亿美元。但是当2016年,富国银行陷入虚假账户欺诈客户丑闻爆发,便开启了减持之路,在2022年一季度,彻底清仓了富国银行。巴菲特认为,导致富国银行出现“假账”事件是因为激励制度出现了问题,而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是他选择清盘的原因。
投资贴士:货币基金比存款更安全?
本次危机中,硅谷银行的储户们是幸运的,为了避免银行业危机蔓延,美国政府“破例”为储户们“兜底”确保存款安全,此前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储户的赔损上限仅为25万美元。但这并非意味着后续所有美国银行的储户们存款都会安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就曾表示,并不考虑为所有美国银行存款提供“一揽子保险”。
由于美联储连续加息,目前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已经达4.2%,美国机构和个人开始大量买入货币基金,而自从硅谷银行暴雷之后,美国投资者震惊之余,更是加速将存款转换为流动性强、收益稳定的货币市场基金。数据显示,在硅谷银行暴雷后的三周内,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获得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随着热度飙升,市场担心存款大量涌入货币基金会加剧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问题,而货币基金也将成为下一个“泡沫”。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也发出警告称:“如果说有哪个领域的金融体系在挤兑和低价出售方面的脆弱性是明确的,那就是货币市场基金。”
笔者也有不少朋友选择用货币基金来替代存款,一是货币基金流动性好(T+1,每日快赎金额1万元),二是年化收益率2%左右和一年期定存相当,三是独立账户存管不会因银行倒闭而受损。
但和存款一样,货币基金也并非绝对安全。2008年次贷危机时,美国历史悠久的货币市场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因投资雷曼债券巨亏而暂停赎回,净值跌破1美元,最后被迫清盘。2016年年底,也曾有传言称因为“钱荒”遭遇大额赎回的某货币基金一度面临爆仓危险。
国内《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去年,国内某地村镇银行暴雷,涉事银行对客户50万元以内的资金(名义上是互联网存款,被认定为账外业务)予以垫付,50万元之外未垫付的保留权益,则根据涉案资产追偿情况予以处理。
对国内投资者来说,避免将存款集中在单一银行,50万以上的存款分散到其他银行是有效避险措施之一。同样,投资货币基金,也可以通过分散的方式持有。国内某商业银行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底层对接80只货币基金,单日快赎额度达到80万元,兼顾了流动性和低风险特征,是个蛮有意思的金融创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