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中国期货业协会
作者:香港中资期货业协会会长;朗润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明小冲
一、香港建设国际风险管理中心
关于期货及衍生品行业在香港建设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有五点主要建议。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扩展、两个平衡和一个优化。
第一个扩展,就是要扩展风险管理中心的内涵。特首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了要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三大表现之一。特首在施政报告的风险管理中心建设章节,仅仅提到了保险。其实,风险管理的内涵是可以或者需要扩展的,建议既要发展静态风险管理工具保险,又要大力发展动态风险管理工具期货及其衍生品。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恰恰是期货及其衍生产品。
第二个扩展,就是要扩展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的范围。香港目前推出了各种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包括股票的深港通及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理财通等等,唯独“期货通”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内地去年8月1日颁布了《期货及衍生品法》,法律明确规定了境内投资者投资海外要通过中国内地期货公司,至于内地期货公司如何从事海外期货业务,目前没有明确的操作细则,内地监管机构正在就这些细节征求意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香港证监会完全可以与中国证监会一起来研究讨论如何实现内地与香港两地期货互联互通,适时推出“期货通”。通过“期货通”的机制安排,境内的投资者可以间接通过香港的期货机构进行境外的期货及衍生品投资和风险管理。
第一个平衡,就是要做到期货与现货两个市场的平衡发展。现货这里指的是股票与债券,期货就是期货期权及其衍生品,现货与期货市场是一体两翼,必须平衡发展。那种只重视现货市场发展而忽略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要彻底改变重现货轻期货的发展格局。
成熟完备的衍生品市场,不仅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金融中心作为主要资产定价中心的具体表现。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二大衍生品市场。美国市场客户权益规模3,000亿美元,就是2.4万亿港元。中国全市场的客户保证金规模是1.78万亿港元,居全世界第2位。中国的GDP相对于美国经济的比重大概是2/3,衍生品市场的体量也差不多是2/3。
第二个平衡,就是要做到发展和监管的平衡。监管不到位,发展失控;监管过严,发展失速。如何平衡发展与监管的关系,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以近期香港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监管发展为例来做一说明。
香港证监会在2022年11月公布了加强期货商风险管理指引的咨询档,建议的内容极大的压缩了2003年《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法律空间、经营杠杆和管理弹性。咨询档公布后,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和担忧。如果按照建议的指引内容去执行,那么2003年《证券及期货条例》的执行就会变形走样,十分不利于香港的期货行业发展。在以香港中资期货协会为代表的主要行业协会与金融服务界议员一起,积极与政府部门及SFC沟通反馈和交流后,监管部门积极听取和吸纳了我们的绝大部分建议。这个例子充分说明监管和发展必须保持平衡,监管机构与业界要保持充分沟通,才能妥善立法规管,切实做好原则监管,真正帮助行业蓬勃发展,有序发展。
一个优化,就是要尽快优化香港期货交易所的股权结构,通过股权结构优化从底层利益架构上完善和推动香港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强烈建议香港期货交易所引入境内几个主要衍生品交易所作为战略股东,吸纳中国内地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优秀人才及发展经验,加快香港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港交所与内地期货交易所的股权合作已有探索先例,2021年2月注册成立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港交所持股占比7%,中国内地另外4间期货交易所累计持股60%。
中国衍生品市场客户权益规模从2019年的5,000亿人民币增长到2022年底的1.5万亿,三年时间增长了200%,香港市场过去三年的增长估计大概是百分之二十几,中国内地的增速大约是香港增速的10倍。特别地,香港在与新加坡的衍生品市场竞争中,并没有明显优势。据估计,香港衍生品市场目前托管客户资产规模大概2,500亿港元,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内地衍生品市场过去三十年高速发展的实践,可以为香港的衍生品市场实现飞跃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香港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严重不相符,中国内地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可以助力香港快速补齐衍生品市场发展短板,做大做实做强香港作为国际主要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
二、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议题,可以从货币的交换媒介、价值储藏和价值尺度这三个功能角度进行分析。
国际化的人民币作为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集中表现在对外贸易的结算上以及境外各类支付的应用场景上。当前,中国与海外的国际贸易当中,已经有一批国家和地区在增加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使用量,包括中东、南美国家和俄罗斯等。这些结算安排,无疑会增加人民币使用场景和离岸人民币存量规模。相应的,香港政府应大力鼓励香港的贸易主体增加对外贸易的人民币结算,特别是在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当中;同时,政府应大力倡导和鼓励香港当地商业机构增加人民币作为日常支付手段。
人民币作为财富储藏的手段,就是要将大量的离岸人民币转换成可以大量持有的财富形式。南美、中东国家或者俄罗斯,这类国家持有我们大量的离岸人民币之后,人民币的去向是哪里呢?因此需要尽快做大香港的人民币资产池,不仅是证券、期货、还有基金,都应该上市更多的适合境外主权机构及国际投资者的人民币计价产品,这样才能将庞大的海外人民币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储存下来。香港作为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做大离岸人民币产品池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涉及人民币的定价问题,定价问题就是价值尺度问题。不论是人民币资产的定价还是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目前,香港在人民币衍生品方面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香港的人民币衍生品成交量和持仓量,目前只有新加坡市场的1/4。如果没有完备和发达的衍生品市场作为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的强有力支撑,香港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构想将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关于香港如何搞好期货及衍生品特别是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我们曾在公开发表的不同的文章中提出了相关建议(见附件)。热切希望港交所能更多的倾听业界的声音,采取更加灵活的业务规则及激励机制,与业界一道为香港真正取得离岸人民币的绝对定价权不懈努力。
三、总结
就建设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而言:建议扩展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和内地与香港两地互联互通的内涵,平衡发展股票和期货市场,平衡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通过优化香港期货交易所的股权架构推动香港衍生品市场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就人民币国际化而言;建议通过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量和境外人民币支付,做大香港人民币金融资产产品池,确立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定价中心的绝对地位,发挥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中的独特作用。
总体而言,建议全面构建:政府积极引导、监管开放革新、交易所优化规则、业界合规经营和差异化发展、智囊提供智力支持的五位一体的香港期货市场发展体系。大力发展香港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不仅是香港建设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香港期货行业愿为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贡献期货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