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您听说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症,却不曾耳闻过代谢综合征。可殊不知,代谢综合征和以上这些慢性病息息相关。
也许您知道,血压高了、血糖高了、血脂高了,都必须按时吃药;但却不知,其实想要从根本上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有些事情比吃药更重要,那就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代谢综合征和慢性病的关系
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组常见的代谢失调症状,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这些症状长期存在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慢性病是指以慢性、持久、反复发作为特征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肝病以及肿瘤等。这些疾病会持续影响人体器官的功能,甚至导致病理变化,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那么,代谢综合征和慢性病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研究表明,在慢病的形成过程中,代谢异常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体基础代谢通常所指糖、脂、蛋白质三大基础营养物质代谢、基础水盐代谢以及微量元素代谢。其中,我们往往会更关注糖、脂、蛋白质三大基础营养物质代谢。
一旦代谢异常,则会发生以糖代谢异常为典型特征的糖尿病类;以脂肪代谢异常为特征的肥胖、高血脂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等;以蛋白质代谢异常免疫力低下有关的癌症类,高尿酸导致尿毒症或骨关节炎等。
所以,要预防慢性病,治疗慢性病,追根溯源需要恢复机体正常代谢水平。
不良生活方式
是代谢综合征的罪魁祸首
和朋友聚会,烟不离手,酒不空杯。周末追剧,来点烧烤,熬个通宵。
在你看来,这是对抗生活压力释放的方式。而对于你的身体来说,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正在一步步摧毁你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的发病原因除了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外,60%都和个人生活方式有关。
同样,在《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中也指出,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巨大,多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埋雷”,比如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和吸烟等。
因此,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防治代谢综合征也已成为我国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的当务之急。而,要想治疗代谢综合征,杜绝慢性病,需将改变生活方式作为首要抓手。
生活方式医学
从源头防控代谢综合征
“生活方式医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989年美国的一个研讨会上。后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澳洲、欧洲、韩国等地,生活方式医学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呼吁,政府层面更是将生活方式医学作为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更是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并与2020年成立了首家“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促进生活方式医学在慢病诊疗领域的发展。
生活方式医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就是,在循证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预防及治疗一些因生活方式(例如如营养、活动量或是精神压力)造成的疾病。它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离普通老百姓最近的大众医学。而学科下的生活方式疗法,成为了慢性病治疗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关数据统计,通过生活方式疗法,可有效提升癌症5年存活率,糖尿病几率降低93%,心脏病几率降低81%,中风几率下降50%。
生命说生活方式疗法
开启慢病管理新模式
生命说旗下的北京生活方式医学研究院研发的生活方式疗法,遵循健康四大基石的基本要求,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从根本上全面治疗代谢综合征,在一级二级三级预防工作中,开启慢病管理新模式,打造慢病管理闭环体系。
生命说生活方式疗法,从改变患者疾病认知着手,提升患者对健康重视程度,懂得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其次,再通过检测、评估、干预等手段,从饮食、运动、心理、睡眠等多个维度出发,对慢病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和纠正,管理好各项指标,修复好血管,降低心梗、脑梗、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截止目前,生命说生活方式疗法已经成功帮助40多万人摆脱慢病困扰。而这40多万的受益者,也慢慢地成为了生活方式疗法的传播者,口口相传,现身说法,让生活方式疗法走进更多家庭,用他们的慢病管理故事影响每一个有需求的人。
“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后边的0”,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事实。于国于民,健康都是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所以,防控代谢综合征,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