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9月27-28日,“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3”在香港、深圳同步举行,论坛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发起,将围绕“新空间、新动能”主题,深入探讨多重考验下的全球经济机遇和挑战、大湾区深化改革、香港竞争力、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升级等议题,为湾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在论坛上做了开幕演讲。针对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他表示,不要把老龄化当成被动负担,将来依靠民营经济创新,可以创造更多的岗位。
老龄化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背后还牵扯未来的劳动力问题以及社保问题等。海闻称,发达国家60-65岁或者65岁以上的就业比重占比很大,服务业水平也高。这也说明随着我们的产业结构变化,服务业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减轻老龄化负担非常重要。
他看过日本的一则视频报道,很是感慨。他在论坛上引述报道内容称,“日本有一个快80岁的人还在当会计,问老板为什么聘请她?说她干得很好,问她为什么还干?她说‘为什么不干,我身体还健康’。” 解决未来60岁以上的人口就业,发挥老龄化人口的优势,这取决于民营经济能否取得更多的工作。
以下是海闻的演讲全文:
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时间有限,我想谈谈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挑战。长期来看,我们潜力还是非常之大,从三个方面来讲。
首先,中国现在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大国,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大国,但是大国未必有市场,它关键取决于收入,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为什么大国很重要,尤其工业化之后,消费市场甚至企业的规模非常重要,从这点来讲,这是中国一个独特的优势。
第二,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现在还处在一个上升的空间,我们叫起飞。
第三,中国还在转型,因为制度改革会不断产生新的生产力,使得各方面更有效果。
为什么我们还有发展空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特曾经描述一个国家,它会从传统经济变成现代经济,传统经济是农耕社会,现代经济是工业化,它不是完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更多靠科学和技术,但是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有一个突变过程,这叫起飞。在早年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之后主要我们看到东亚和南美,这个阶段有两个特殊的情况,第一是它的产业会发生很大变化,从农业为主变成制造业为主,最后变成服务业为主,人口原来大部分是居住在农村,移民到城市,最后以城市为主。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0年-50年时间,中国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起飞阶段经历了将近30年,但是我们起飞并没有完全完成。
首先我们的产业结构还处在继续增加服务业的阶段,另外我们的城镇化仍然还没有完成,一般来讲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到70%,我们现在50%多,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起码占到80%以上,我们现在是60%多,所以这是差距,差距就意味着潜力。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是三个方面,第一是服务业,这个服务业千万不能简单看成是一个吃喝玩乐这些传统的服务业概念,为什么一个经济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经济,它本身是和消费有关,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越来越多的要追求非物质生活,也就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现在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我们供给方面不足的矛盾,
我们可以看,为什么服务业那么重要。
我们现在讲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并不意味着全是物质的,全是物理的,有形的,实际上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是医疗、健康、文化、艺术、优质的教育甚至休闲娱乐等等。
同时服务业的发展让制造业在附加值上大大增加,为什么发达国家同样一个产品可以卖很高的价格?这里增加的附加值来自于它的品牌、设计、营销等等一系列,当然这个让产品更加能够有附加值,生产得更有水平,所谓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其他的金融、通讯、物流甚至在法律方面的服务。
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世界各个国家服务业的变化或者比重,可以看到基本上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的比重非常大,美国农业很发达,可是它的农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美国制造业很发达,但是占GDP比重只有20%左右。
从一个国家发展趋势来看,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也可以看到,从人均收入的增加,蓝色线是人均收入增加,黄色线是服务业消费比重,这是发达国家的情况。再看韩国,韩国在50年代初,韩国经济非常落后,人均GDP和中国大陆差不多,100多美元。随着他们的人均收入增长,韩国大概从60年代开始起飞,经过了快40年时间,60年代到97年金融危机作为一个段落,它的起飞用了将近三四十年时间,中国还在这个过程当中,但是你可以看到这个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们消费结构紧密相连。
我们现在很缺的一个是医疗健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美国的医疗健康占到GDP的18%,世界平均占到9%,中国医疗健康的比重只有不到6%,右边的表也可以看到,现在每千人医生数量和护士数量离发达国家有相当的距离,这也是老百姓需要急需改善的空间,希望将来看病、健康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第二是城镇化,现在很多传统行业并没有变成夕阳产业,这和发达国家有区别,像欧美之间的城镇化基本完成,传统的水泥、钢铁、家具属于夕阳产业,但是中国城镇化方兴未艾,后面可以看到像现在农业产值已经降到只7%左右,但是我们仍然有将近40%的人居住在农村,有将近30%的劳动力还在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城镇化应该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它对于我们传统的产业仍然有拉动作用。
这是城镇化的一个比较,不讲欧美国家,美国土地很多,就看人口密度都很大的亚洲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它的非农业人口越来越多,农业劳动力比重越来越低。中国大陆到2019年城镇化只有60%,其中户籍人口是44%,中间的差距是农民工是农村户口,在城镇工作,没有获得城镇户籍,到2021年已经达到65%左右,但是仍然有2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这里又是一个比较,看各个国家的城镇化率的比较,中国最低,在大城市里面居住人口比例,中国也是最低的,即使像美国人口只有我们的五分之一,土地可用面积非常大,即使这样的国家,它的大城市城镇化率也是非常高的,当然有一系列原理,为什么人们往大城市集中。
对于制造业来讲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制造业仍然是我们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它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前40年我们的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挥我们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个优势逐渐消失,下一步的制造业一个靠技术创新,当然也靠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给定的资源和技术,通过重新整合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率。
还有一个点,制造业也到了兼并重组的阶段,虽然中国市场很大,但是怎么可以更好发挥作用?其中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原因是,我们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否则的话,技术方面的研发就没有能力。
同时,在一个越高科技的情况下,因为固定投入越来越大,研发成本越来越大,就必须要有规模经济,生产能力要提高,所以我们的制造业逐渐进入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现在国际上这些大企业研发成本,他们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10%左右,亚马逊一年研发投入达到350亿美元,中国制造业企业有多少可以达到这个标准?所以中国的制造业也到了一个兼并重组,成为大企业的新的历史阶段。
前面讲的是我们潜在的能力,但是这是长期的;短期看,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很多,但是我想从我的角度,我比较关注三个方面,第一是国际环境的稳定和改善,第二是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三是适应未来产业的人才培养。
首先是国际环境,现在越来越感到比较严峻了,2008年奥运会是一个转折点,2008年的奥运会我们达到国际上关系最好的历史阶段,此后发生很多变化,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时候,它一定会打破原来的经济结构,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利益方面的冲突,同时有文化形态方面的不和,最主要中国作为另外一种体制的大国崛起,比以往的大国崛起更增加政治方面的冲突。
我们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问题确实要妥善处理。有些问题比较容易,比如说我列出了一个中美之间的矛盾,首先是投资方面的矛盾,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首先产生了贸易战,贸易战的问题我们理解可能当时就有偏差,我们总认为贸易战是因为贸易不平衡,人家更强调的是不对等,所谓不对等是,你的制度上、关税上,比如说我们关税比较高,他们关税比较低,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知识产权保护也是,这两个问题比较好解决。
但是后面的问题比较具有挑战性,就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问题。
第二个是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但是怎么能够让民营经济发展?这是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讲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创新驱动、老龄化挑战,甚至国际上的竞争合作,将来都需要民营经济。比如说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要以满足需求的投资,简单来说你的投资最终要满足需求、消费,只有民营经济能够更贴近市场,这句话非常重要。
什么叫高质量发展?就是你能满足最终消费的投资,才是真正的高质量投资。
还有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现在未富裕的人群在农村,我们怎么让他们富起来,就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主要靠民营经济来创造。
创新驱动,谁更有压力?更有动力?只有民营经济,我们可以看到,民营经济的创新在各个行业都是靠自己在那里,不是靠国家投资,更多靠自己应对市场进行发展。
老龄化问题,现在大家也很关注,老龄化问题主要是未来的劳动力问题,还有社保等等,这也是一个体制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平均年龄和预期寿命,我们退休相对较早,最主要是老龄人就业率比较低,我们可以看到别的国家60-65岁或者65岁以上的就业比重占比很大,说明随着我们的产业结构变化,服务业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减轻老龄化负担非常重要。
右边的图片可以看到一个问题,现在老龄就业城乡要比城市高,这是一个体制问题。为什么城乡老龄就业比较高,而城市比较低?这和体制有关,也要靠民营经济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看到日本有一个视频报道过,日本有一个快80岁的人还在当会计,人家问你为什么聘请她?人家说她干得很好,问她为什么还干?她说为什么不干,我身体还健康。将来更重要的是怎么发挥老龄化人口的优势,这取决于民营经济能否取得更多的工作。
国际竞争,现在都讲WTO,中央政治局最近开会讨论WTO,WTO是公平竞争的原则,国有企业是一个问题,将来怎么样在国际竞争当中通过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
所以怎么样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一个挑战,现在中央也着急,大家也知道信心问题,信心怎么解决?首先政治上一视同仁,法律上要基本保障,产业上公平竞争,行业上开放,管理上服务理念,现在又提到民营经济的“晋江经验”,我觉得“晋江经验”有很多,但是里面有一条非常有意思,他们叫做“四到”,政府对企业不叫不到,不要没事儿天天去干扰,随叫随到,真正做好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让民营经济有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
第三个挑战,我们现在都在讲AI,都在讲自动化,都在讲高科技,作为经济学家我们很关心将来的就业问题,如果机器都是越发达,就业问题怎么解决?不是说不要机器发达,不是说不要高科技,最主要是通过加强教育,使得劳动力能够满足将来科技的发展,否则的话将来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包括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农民工很多在做配送,将来这些配送都被机器代替以后,这些人将来干什么?这里可持续的就业培训非常重要。还有农民工子女的就业教育,留守儿童很多,怎么教育他们?这是一个斯坦福大学教授做的调查,这个调查可以作为参考,我们的教育和经济发展还存在距离,从80年代韩国和中国台湾起飞的时候,城市高中普及率达到95%以上,我们现在城市只有90%,农村只有不到40%的高中普及率,这样的教育水平怎么适应AI时代?
还有婴儿教育,世界银行有一个报道,0-3岁的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它牵涉到将来,以前没问题,0-3岁长大以后做一个简单的劳动,可以放牛,可以做简单的劳动,今后不但是城市里面工作,即使在农村里面也不再有这样的工作,因此对于人口甚至婴儿尤其是农村婴儿的教育,也提到非常重要的议程上来。
总的来说,中国潜力很大,同时挑战也很严峻,这是我的主要判断。
主持人:谢谢海校长,海校长请您留步,接下来有一个圆桌讨论环节要请您参与,接下来请魏部长回到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