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家会客厅|唐杰:有一天重庆GDP超越深圳也不惊讶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凰家会客厅|唐杰:有一天重庆GDP超越深圳也不惊讶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7-28日,“新空间·新动能——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3”于香港、深圳两地同步举行。本次论坛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主办,围绕“新空间、新动能”主题,深入探讨“多重考验下的全球经济:复苏还是衰退”、“全球经济风险与中国应对之策”、“香港经济新动力”、“全球危机与地方政府债务”、“大湾区资本市场建设”等关键议题,为全球经济及湾区发展贡献新智慧。

自动播放

论坛期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做客《凰家会客厅》栏目,就深圳制造业转型升级、人口发展趋势、未来产业机会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022年,深圳出现了建市以来首次人口净流出,对于这一现象,唐杰认为并不奇怪。他指出,中国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令大家似乎习惯了人口永远在上涨,但事实上,城市空间有限,这就意味着城市内的人口也应该是有限的。“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达到一个人口拐点,它不是证明了这个城市有问题,而是说这个城市可能按照我们一个习惯的说法,它达到了一个均衡点。”唐杰表示。

何谓均衡点?唐杰进一步解释称,均衡点就是“缓慢变动的总量状态”,深圳的人口目前已经达到了这个状态。至于未来是否会继续上涨或下降,唐杰认为这并不能下论断,但可以预测的是,深圳依旧保持着正常的人口流动。

针对大量制造业职工流出深圳的现象,唐杰也并不觉得是城市“空心化”的表现。他指出,一方面是制造业劳动力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是制造业增加值在提高,这就代表劳动生产率在不断上升。而对于企业来说,尽管会面临人力成本的增加,但他强调,企业要想办法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速度覆盖住人力成本的增长速度,“要不断提高产业的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不断高端化,要有更高的生产率来克服更高收入的人带来的成本的提高。”

唐杰进一步指出,当生产率不能够高过成本提高的时候,就会出现衰退,对企业如此,对城市亦如此。在回顾深圳过往的成功经验时,他表示,深圳在过去四十年里就是在衰退中不断发展,形成了“淘汰落后、发展先进”的过程。

他以华为举例称,“比如像华为,能够在三十年不断地发展,就是华为要不断地向前迈进。但是有一些企业当跟不上这样的潮流之后,它慢慢就是大浪淘沙。”由此,唐杰认为,深圳能够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求变、求新。“它最早、最快面对着一个成本持续高企的局面,然后它要不断地转型,因为它的面积太小了,经济增长又快,所以成本上升得很快,就迫使它要不断地调整结构。所以深圳做对了什么?深圳做对了就是说能够不‘躺’在一个产业上、一个企业上、一个产品上。”

而对于重庆等内陆城市赶超深圳的话题,唐杰则认为,未来如果某一天重庆GDP超越了深圳,他也并不惊讶。“为什么?重庆那是83000平方公里的地方,它一个零头都比深圳大。如果重庆不能超过深圳,就证明我们经济发展还不够均衡。”

唐杰指出,未来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更加均衡,也就是原有的相对落后地区要加快发展。“未来真正有一天说惠州超过深圳了,我们也不用惊讶,因为它是1万多平方公里。”但其同时指出,尽管有上述被赶超的可能性,但深圳依旧有它特有的优势,即高强度的创新能力和高强度的单位土地的产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而这就是深圳的优势,这就是深圳现在能够给中国城市化带来的贡献。”

以下为采访内容摘要:

《凰家会客厅》:2022年深圳出现了建市以来首次人口净流出,您觉得这个现象是偶然还是证明了人口拐点就此出现了?

唐杰:这个问题是这样的,过去40年中国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好像我们就习惯了城市人口永远是涨的,结果突然城市人口不涨了,大家觉得好像就奇怪了。其实我们现在想,人口能一直涨下去吗?深圳其实在20年前就提过一个问题,就是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空间有限的矛盾难以为继。一个人要生活在一个城市,他要有生存空间,有运动空间,有公共空间,还有工作空间。一个城市就这么大,人口不可能无限增长。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达到一个人口拐点,它不是证明了这个城市有问题,而是说这个城市可能按照我们一个习惯的说法,它达到了一个均衡点。一个均衡点什么?这些人口和这个城市的土地大致是合适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很难判断说深圳今后人口就不涨了,但是深圳人口进入一个缓慢变动的总量状态,应该是达到了。

所以未来对于深圳而言它需要变换的什么?是人口结构。我们看深圳过去40年,人口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最好理解的数据就是受教育年限。深圳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深圳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五年级,“小学生”建深圳,深圳是“草根”建成的;90年代,深圳开始进入中学时代;2000年深圳进入高中时代;2010年以后深圳就开始进入“大一、大二”的时代。未来深圳劳动力和人口受教育年限一定还会再提高,就是总量不涨,但是你累积的受教育年限是增长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城市的人力资本在不断地提高。同时,这个城市还要保留着它是个年轻的(城市),所有世界上凡是有活力的城市一定是个相对年轻的城市。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到,深圳的人口在保持流动性,是个正常状态。

《凰家会客厅》:那您觉得像深圳这样出现人口流动的信号,是否也代表着其他的城市未来也可能会像深圳一样发生这样的变化?

唐杰:比如北京、上海,我们看到是比深圳更早地达到了这个点,广州也进入了这个点,所以中国的四个一线城市进入人口总量稳定期,大概在10年之内都先后达到了,正在变化的实际上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凰家会客厅》:数据显示,这几年来深圳制造业的职工大量在减少,您觉得这是不是之前外界所担忧的“制造业转移”所造成的结果?

唐杰:这里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如我们研究了中国四大都市群的77座城市,所有城市制造业的比重都在下降,这是一个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问题。经济越现代化,工业占的比重会越低,不会越高,所有城市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就是说深圳的工业占比不断地下降,但是深圳的制造业增加值还是中国第一,所以它就表现成:你的比重在下降,但是你的总量还在增长,还有就是涉及到制造业的劳动力是减少的。这反映的是什么呢?反映的是每个劳动力创造的制造业增加值在提高,所以它是个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假如是这样一个过程,那么它不就是很健康的吗?假如我们出现另外一个相反的过程,比重不断地提高,总量也在提高,但是劳动力提高更快,(这)不就是人均产出下降吗?所以深圳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状态,比重在稳步下降,但是产出总量还在增长,同时劳动力下降的速度与比重和总量相比,变成了一个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的状态),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个“空心化”过程,这是一个工业化、高端化的过程。

《凰家会客厅》:那您觉得对于企业来说,该怎么平衡它的成本提高和产业外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唐杰: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实际上当我们看一座城市的时候,是和人口有关的。它是这样的,(城市)土地是有限的,就(算)是“工业上楼”,它也有限对吧?那人口如果是一个持续增长的状态,不就每个人的土地都在减少吗?每个人土地都在减少意味着什么?土地的成本不就在提高吗?这是从土地来看。

第二个,从收入来看,我们其实可以这样看问题:当我们说人均GDP不断提高的时候,反过来不就是成本在提高吗?那你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就是要有更高的生产率吗?当你生产率更高,你不就可以破解成本吗?如何能够使生产率更高?那么,不可能所有企业都是华为,但是华为代表着一个方向,就是不断提高产业的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不断高端化。当我可以产出10000,比较我的成本是8000的时候,我不就克服了成本问题吗?我要有更高的生产率来克服更高收入的人带来的成本的提高。

《凰家会客厅》:您提到了华为,其实像华为、腾讯、比亚迪这些现在非常有名的企业,都是来自于深圳。今年又是深圳特区成立43周年,那么回顾过往,从一个最开始的小渔村成长到今天,您觉得深圳它每一次时间节点都踩对了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孕育出这么多优秀的企业?

唐杰:我觉得是这样,上海也是渔村,天津也是渔村,比如我们再说早一点,广州也是渔村,所有大概在沿海的城市都是从渔村长出来的。深圳幸运,它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就从一个渔村变成超级大都市,这是渔村的概念。第二个概念,深圳一定会有一个强大的外部动力,这个动力在于什么?在于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的超高速增长,所以当超高速增长的大量资源向这样一个点汇聚的时候,它就创造了深圳的成功。第三个实际上就是接着我们刚才说的成本的题目,它就是不断地面临成本和生产率的矛盾。它每一个阶段成本提高,当生产率不能够高过成本提高的时候,它就会衰退。深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是个磕磕碰碰,在不断的衰退当中走出来(的城市),所以这样的一个衰退,就使它每一次都要变成一个“淘汰落后、发展先进”(的过程)。比如像华为,能够在30年不断地发展,就是华为要不断地向前迈进,但是有一些企业当跟不上这样的潮流之后,它慢慢就是大浪淘沙。所以这是深圳能够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它最早、最快面对着一个成本持续高企(的局面),然后它要不断地转型,因为它的面积太小了,它面积就是北京的1/7,上海的1/3,广州的1/3不到,它比东莞都小,经济增长又快,所以成本上升得很快,就迫使它要不断地调整结构。所以深圳做对了什么?深圳做对了就是说能够不“躺”在一个产业上、一个企业上、一个产品上,不断地求变、求新,然后求生计。

《凰家会客厅》:您提到了大浪淘沙这个过程,那您觉得放眼未来,深圳还会有哪些产业或者哪些企业能够成为它更长远的一张“名片”?比如说我们现在都能知道的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它可能是未来深圳发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其他机会?

唐杰:比如我们最近看到华为的Mate 60 Pro,大家对于华为在一个受到强烈遏制的时候还能够成长,感到很欣慰的时候,后来发现华为不仅仅是硬件,硬件很重要,但是华为的算力还体现在软件,那么未来数字AI就一定会成为深圳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重要方向一定是会把深圳目前的产业都卷进去,含义是什么?新能源汽车,当深圳市政府要确定一个目标,说要把深圳的充电桩建到100万个桩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想这是什么?这是算法,这是数字互联。深圳在今后的能源体系就是个数字,所以它就变成一个巨大的AI的创造过程。假如我们说未来再把深圳产业都卷进去,最大的浪潮是什么?一定是AI,一定是算法。

《凰家会客厅》:聊完了深圳,也想跟您聊一下重庆。重庆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吃喝玩乐”的旅游圣地,但是其实这几年重庆整个的电子产业,或者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都非常快,GDP也在不断地往前追赶。您觉得重庆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深圳吗?重庆有哪些自身优势?

唐杰:我觉得重庆就是重庆,它一定不是深圳,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色,就如同深圳崛起了,深圳不是香港,深圳不是广州,是深圳。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概念下,重庆的成功一定有它自己的特色。第二个我实际上不觉得重庆是个吃喝玩乐的地方,重庆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重庆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传统工业基地的转型,那么这样一个转型,应该看,一个内地的城市,尽管它是直辖市,它也是很成功。

所以重庆和深圳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合作,合作在哪里?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双方是可以互相有知识的交换,有创新的合作。所以我觉得有一天重庆GDP超越深圳也不惊讶,为什么?那是83000平方公里的地方,它一个零头都比深圳大。如果重庆不能超过深圳,就证明我们经济发展还不够均衡。其实未来我们经济发展一定要更加均衡,更加均衡(的意思)就是原有的相对落后地区要有个加快发展的过程。未来真正有一天说惠州超过深圳了,我们也不用惊讶,因为它是1万多平方公里。但是,深圳它可能会保持着一个高强度的创新能力,高强度的单位土地的产出,这就是它的优势,这就是深圳现在能够给中国城市化做的贡献,就是高产出。

《凰家会客厅》:您刚才提到了均衡发展,其实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里面,不同的城市,其实它们现在的发展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您觉得自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出以来,到现在其实已经4年多的时间了,在未来我们该如何去减小这种地区之间发展差异?

唐杰:这是个好问题,确实是个好问题。这个落差是形成了多长时间?大概在40年当中形成了,那么在20年当中加快形成,20年之间其实珠三角在省里的地位不断在提升,珠三角的东岸相对于西岸差距在迅速扩大。

那么未来我们要多长时间能够消除呢?那可能我们要看到一个拐点,这个拐点就是增量差距不再扩大。比如要这样看,我们其实看到了这个趋势,就是说广东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四个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它的增速在省里不是最快,它的增速在中后,那么就意味着其他城市的增量在加快。假如这样一个过程持续10年、15年、20年,大家就会均衡了。我觉得广东进入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类似于长三角过去20年看到的。长三角过去20年就进入了一个更加平衡、更加均衡的状态,所以我们广东人到长三角马上就会感觉“它的差距比我们小”。我们(广东)现在其实慢慢就进入这样一个时代,今后我们再到粤北、粤东、粤西去,就会感觉它和深圳的差距,它和广州的差距在缩小。要我觉得这个大湾区规划四年来,我们看到这个拐点开始了,那么就要有更长的时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