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唐婧
编 辑丨李致鸿
2008年金融危机后,防范“大而不能倒”风险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2011年起,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每年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加入该名单意味着将适用巴塞尔委员会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即从一档至五档分别需要提高1%至3.5%的附加资本。
11月27日傍晚,FSB发布了2023年版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一共29家,比去年减少1家,瑞士信贷和意大利裕信银行被移出了今年的名单,交通银行则首次上榜。
同时,今年的名单较之去年有数家银行的档位发生变化。第五档继续空缺,第四档只有摩根大通一家,第三档有美国银行、花旗、汇丰三家,第二档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德意志银行、高盛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等10家,第一档有交通银行、纽约梅隆银行、法国BPCE银行集团、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15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有5家大型银行入选,其中交通银行系首次上榜并被列为第一档,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则从第一档上升至第二档,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则保持在第二档。此外,瑞银集团也由第一档升至第二档。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名单是基于银行2022年末数据进行评估,故暂不考虑欧美银行业危机带来的影响。疫情以来瑞士信贷深陷经营困境,2022年净利润亏损80亿美元,各业务板块经营问题全面暴露。裕信银行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共计8578亿欧元,同比下降6.5%,规模收缩或成为排名下降的重要因素。
至于瑞银集团较为特殊,杜阳认为,其实际得分与第二档门槛尚有一定差距,此次升档或是监管部门因其今年收购瑞士信贷后系统重要性增强的独立判断。针对瑞银集团得分不够却升档的结果,惠誉博华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杜阳还指出,近年来,国有大行积极增加信贷投放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规模增加可能是驱动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升档的重要因素。
将面临更高的监管标准
一位银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大型银行大到不能倒的问题。随着大型银行的跨国经营,其已经渗透到了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一旦这种大型金融机构发生破产清算,其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可能会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动荡。所以,需要通过强制提高这些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监管要求,增强这些大型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
据了解,FSB每年11月公布一次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被评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后,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监管标准,包括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要求以及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等。为了减缓对市场的冲击,FSB制定了相应过渡期,要求银行在过渡期内逐步实施。
本次名单公布后,升档的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附加资本监管要求将从1%升至1.5%,新入选的交通银行将面临1%的附加资本监管要求,且必须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
上述银行业观察人士还称,对于银行来说,纳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意味着更严格的核心资本监管,这可能会降低被纳入银行的杠杆率,进而降低其ROE的表现,但被纳入也意味着国际影响力的加强和全球知名度的提升,可以说是既有机遇亦有挑战。
杜阳还称,未来,中资G-SIBs需要增强资本补充能力,一方面,从分子效应出发,通过定增和可转债等工具的综合使用,进一步补充资本金,缓解资本压力。另一方面,从分母效应出发,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发展包含理财、托管以及投行在内的表外业务,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水平,在扩大营收的同时,放缓风险加权资产的增加,保证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
除了更高的核心资本监管要求,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还意味着要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要求的压力。根据2021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16%、2028年初达到18%,TLAC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6%、2028年初达到6.75%。
另据今年10月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3》,根据我国TLAC监管框架和相关资本要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2025 年初需满足的实际资本充足率分别为20%、20%、19.5% 和 20%。根据 2022 年末数据测算,四大行非核心一级资本缺口每年合计 3831 亿元左右,每家平均需补充非核心一级资本 958 亿元左右。
来源:《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3》
不过,杜阳提醒,根据监管规定,2022年1月1日之后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商业银行,应当自被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满足本办法规定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故交通银行暂不需要于2025年初达标。
记者还留意到,下半年以来,四家大型银行先后获得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大额批文。例如,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先后于7月28日和8月29日获批发行4500亿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资本工具,品种为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随后,建设银行于8月31日获批发行2000亿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资本工具,品种为二级资本债;交通银行则于9月1日获批发行14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资本工具,品种为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
惠誉博华发布研报指出,2024-2027 年,中国 G-SIBs 存在年均超过 3,000 亿元二级资本债进入赎回期,为保持资本水平稳定,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获得在未来一到两年间发行 4,500 亿、4,500 亿和 2,000亿资本工具额度,此举将有效弥补未来几年间二级资本债到期赎回对资本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在内生资本能力得到改善之前,G-SIBs 的TLAC 缺口或将主要依赖于外源性补充,TLAC 非资本债务工具的正式发行仍然值得期待。
“重要”并不代表优秀
据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最终评估结果是这些指标的加权评分。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跨境业务、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
根据惠誉博华10月下旬发布的《2023 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分组预测》,与 2021 年相比,2022 年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同业间资产和负债均大幅增长40%以上,这也是上述两家银行在 2023 年有望实现组别上升的最主要因素。金融机构间资产和负债是关联度项下的两个二级指标。
惠誉博华当时还预测,交通银行 2022 年发行的证券和其他融资工具规模大幅上升,导致交通银行2023 年关联度评分较 2022 年同期上升 4 分,是导致交通银行有望入选 G-SIBs 的最大影响因素。发行证券和其他融资工具也是关联度项下的一个二级指标。
来源:惠誉博华《2023 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分组预测》
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副总监彭立告诉记者,不同国家银行经营模式的差别导致中国与海外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一级指标贡献度差异明显。中国的银行规模和关联度一级指标分数相对较高;美国的银行可替代性和复杂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而跨境业务和复杂度对于欧洲的银行系统重要性贡献度较大。
“需要明确的是,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评估体系的五个维度更多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并不与其盈利能力或者业务水平直接挂钩。”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高级分析师李沄桥直言。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记者,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意味着该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其失败或倒闭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所以需要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资本要求。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入选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一定是优秀的。
田利辉还称,系统重要性是基于银行规模、业务范围、复杂性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联度等因素来确定的,而非银行的管理质量、客户满意度或其他非金融因素。一些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可能在某些方面并不被认为是优秀的银行。而且,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名单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入选该名单并不能保证一个银行的未来成功或优秀表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