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振资本市场信心、金融强国等呼吁下,各路资金在持续逢低布局A股。除了市场高度关注的ETF外,私募基金和外资机构也是当前布局A股的重要力量。
市场人士指出,三大力量集体做多,成为中国股市长牛慢牛的坚实基础。而从五到十年维度看,100多万亿元居民储蓄中的20%左右(即20万亿元-30万亿元居民储蓄)未来还会进入到权益市场中。
市场人士认为,三分之二居民储蓄可以布局A股指数基金和ETF。目前需要通过相关制度设计来解决“怎么买”“在什么时点买”的问题。此前有过的“认沽权证”有望成为一个可行性建议,不仅能给市场带来信心保证,还能实现国家、投资者、资本市场各方多赢。
ETF持续充当布局利器
12月4日,多家基金公司最新的观察报告提及,在近期市场弱势背景下,“国家队”宣布增持ETF。其中,富国基金表示,上周五中国国新控股旗下国新投资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
“2023年是国内ETF发展大年,年初以来在市场缺乏增量资金叠加经济弱复苏+宽流动性背景下,题材炒作、行业轮动加剧,主动股票基金经理整体表现弱于主要宽基指数,ETF迎来了较大的发展。”鹏华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苏俊杰表示,在今年公募基金整体发行遇冷的背景下,ETF新发市场持续火热,创新品种层出不穷,以科创100、中证2000为代表的创新品种吸金明显,引起投资者的持续关注。
此外,某公募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期还有外资机构借助ETF布局国内市场。近期新发ETF的重仓持有人名单中,巴克莱银行、瑞银等外资巨头频繁现身。数据显示,11月17日上市的易方达上证科创板100ETF,第一大持有人为外商独资的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持有份额为544.20万份,持有比例为1.21%。另外,根据华安纳斯达克100ETF今年半年报,第三大持有人为巴克莱银行,持有份额为1.35亿份,持股比例为3.18%。
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1日今年以来全市场股票型ETF份额增长超3900亿份,为连续10个月实现正增长,表明投资者对权益市场配置价值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而截至12月4日,全市场股票型ETF数量、份额、规模分别达到了705只、1.30万亿份、1.38万亿元,占比分别为79.93%、66.32%、69.41%。
博时基金12月4日发布的ETF周评报告显示,上周部分大市值风格ETF资金流入明显,上证50、科创50指数对应的ETF资金流入明显,均超过20亿元。
不仅如此,在发展大年背景下,ETF还成为投资者布局海外市场的投资利器。这在两只近期刚上市的ETF中可见一斑:
一是华泰柏瑞东南亚科技ETF上市,该产品为境内首只可投资泛东南亚科技产业的基金,同时也是全市场首只沪(上交所)新(新交所)互挂ETF。该ETF的投资范围并不是局限于一个市场,产品对标指数的成分股涵盖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的前30大的科技龙头。
二是在港交所上市的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是亚太首个追踪沙特阿拉伯股票市场的交易所买卖产品,可通过ETF交易沙特股市指数成分股,相关组合包括石油企业沙特阿美的股票。这只ETF的资产规模是全球同类产品中最大。用人民币和港元均可交易。
私募和外资也来贡献中长期资金
此外,富国基金还观察到主力机构“抄底”的另一迹象。即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近期宣称,双方分别出资250亿元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资金将投向二级市场。富国基金认为,这打破了险资系私募资金不会投向二级市场的惯例,预计在未来险资将为A股引入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改善市场的资金供需。
“国资‘抄底’或是近期指数探底回升的重要原因。此前中央汇金也公告买入ETF‘抄底’A股,重塑了市场信心,开启了本轮A股的反弹行情。本次国资‘抄底’有望再次凝聚市场共识,带动A股步入反弹通道。”富国基金称。
另外,从各家A股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股东变更情况来看,外围机构也瞄准了中国高性价比资产。比如,近期还有中东第一大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增持了48.48万股海大集团。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该机构累计持股1597.45万股。而阿布扎比投资局,在此前便连续加仓海大集团。另外,科威特政府投资局还在四季度增持拓邦股份59.93万股,持股数量增加至1703.83万股。摩根士丹利在加仓安井食品37.03万股基础上,累计持股数量为273.61万股,占总股本的0.93%。
中欧基金认为,在上周五国新公司申购相关ETF后,市场出现一定回暖。今年抑制A股市场的基本面压力(地产、外需、投资信心)或在12月会获得更多刺激政策关注。但也要看到,资金面的负反馈仍需要持续性的市场表现才有望出现好转。目前经济环境下,对周期及防御板块的均衡配置更加有利。
中欧基金建议,近期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类行业:首先是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对经济复苏高度敏感的周期行业,这些公司同时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更受欢迎;其次为估值在大幅调整后已具备更高安全边际的可选消费和医药等行业,尤其是其中具备海外市场开拓能力的消费品公司;以及科技板块中已具备估值性价比且持续海外扩张的新能源等。
打赢反唱空、反做空综合战役
不难发现,以ETF所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外资机构三路资金纷纷出手布局A股,成为年底以来中国投资市场最大关注焦点。表面上看,这些举动为资本市场回暖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在具有前瞻眼光的市场人士看来,这关系到中国投资者长期投资回报质量提升、金融强国等重要方面。
前海开源基金合伙人、战略顾问王宏远认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换。与此相对应,公募基金业也需要从管理规模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即要把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长和基金持有人的长期回报进一步挂钩,更加重视基金持有人的感受和长期持续正财产性收入。
王宏远进一步说道,在百年不遇的国际大变局背景下,面对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币汇率、中国海内外上市股票资产唱空、做空的艰难时刻,当前全国上下如何团结一致,打赢这次反唱空、反做空的综合战役。基于此,他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今年中央首次正式提出建立金融强国,中国股市的长牛慢牛已经具备了开始的坚实基础,但在操作层面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
其次,国内100多万亿元规模的居民储蓄中的20%左右(即20万亿元-30万亿元居民储蓄)在未来五到十年一定会进入权益市场,或者是直接买入股票,或者是买入权益型基金。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怎么买”“在什么时点买”。多数的情况是,股市底部被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和外资抄底,然后这二三十万亿元资金在高位去追涨,重复过去股市中负向循环的老故事;理想的情况是,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引导这二三十万亿的居民储蓄通过买入股票或者权益型基金进入股市,抄个大底,未来取得长期稳定丰厚的财产性收入。但是现实情况是,经过多年的亏损之后,现在广大居民的信心非常脆弱,根本无意入市,还在被动减仓。因此,这就迫切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以解决这个矛盾。
再次,参考2005年-2007年股改时的一些做法,当时以万科、招商银行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公司,通过“认沽权证”方案给市场一个信心保证。具体来说,就是投资者买了万科、招商银行的股票,亏了由万科、招商银行的大股东进行承担,赚了则是投资者的。现在如果能够出台有关政策,比如发行二十至三十万亿的指数基金,国家给认沽权证,未来用于消费和增加内需,实现共同富裕,使中国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这二三十万亿元居民储蓄,三分之二左右可以买入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科创板等国内A股指数基金和ETF,三分之一左右买入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红筹股、恒生科技指数、ADR、GDR等中国在海外上市的股票指数和ETF。如果这个战略性顶层设计方案能够付诸实施,不但中国股票资产的长牛慢牛得到了保证,而且国家不需要掏一分钱,只需要给投资者一个信心的保证即认沽权证/权利,实现国家、投资者、中国证券市场各方多赢。”王宏远说。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