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金康精工北交所过会
资料显示,金康精工是电机绕组制造专用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电机绕组自动化生产线、高端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根据北交所上市委2024年第5次审议会议结果,金康精工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为今年以来第5家拿到北交所IPO“门票”的公司。至此,北交所总过会企业增至263家。(来源:证券时报)
聚星科技转战北交所
2024年1月3日,温州聚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星科技”)收到了审核问询函,拟登陆北交所,该公司主营产品为电触头和电接触元件。在前次冲刺创业板IPO时,聚星科技曾出现与大客户购销金额信披不一致的情况,甚至还因招股书披露的内容涉嫌商业诋毁,遭同行竞对起诉。不过,这场诉讼以竞对败诉而告终。在商战浓烟解除后,聚星科技重整旗鼓,于2023年12月14日再次提交了IPO申请,转而向北交所发起冲刺。(来源:时代商学院)
企业舆情:
瑞立科密IPO:关联方相助背后经营独立性存疑 应收款占半年营收7成 报告期初过半员工未缴纳公积金
2024年1月23日,在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立科密")正式向深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的28天之后,深交所火速对其发出了首轮审核问询。
引人关注的是,瑞立科密营收保持增长的势头关键或在于控股股东兼第一大客户瑞立集团的鼎力支持。从关联交易的比重看,瑞立科密与关联方常年维持在20%以上的关联交易占比,不得不说其对控股股东——瑞立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依赖性很强。从关联交易带来的营收比重数据来看,瑞立科密很难摆脱独立性存疑的嫌疑。
此外,近几年来增长异常迅猛的应收账款数据,也不得不让人为瑞立科密的财务质量捏了一把汗。2022年,瑞立科密在营收下滑了4.18%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却比2021年同期呈现出了爆发之势。进入2023年上半年,瑞立科密在应收账款上的重压不仅未有稍许改善的迹象,反而增势更为迅猛,至当年6月底,瑞立科密的应收账款已一举高企至5.66亿元,是其当期营收的71.36%。
值得注意的是,瑞立科密此前的辅导报告显示,在瑞立科密IPO辅导过程中,其存在部分内部控制细节、研发费用核算有待完善等问题。瑞立科密IPO的报告期前期,这家彼时已成立十九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员工的社保缴纳比例刚刚超过70%,住房公积金方面,2020年瑞立科密仅给2400名员工中的1278人进行了缴纳,缴纳比例仅为53.25%。(来源:慧炬财经)
五新科技IPO:毛利率逐渐下降 95后“二代”火线接任董事长 应收账款账龄较长
近日,湖南五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新科技”)沪市主板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作为一家道桥工程装备生产商,五新科技起步于国企改制,也受益于此,但同时也需面对客户集中、应收账款高企且账龄较长等问题。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79%、36.10%、34.00%和35.74%,波动下降。其中路桥施工专用装备业务受钢材价格变动,以及产品结构变化影响,毛利率产生波动,报告期内分别为41.55%、40.08%、37.85%及42.61%;模架专业分包则因竞争加剧,销售单价下降,导致毛利率各期分别为35.63%、31.03%、26.11%及20.49%,降幅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公司原董事长王祥军病逝,4月,其子王薪程被火速选举为董事长。当年12月,王薪程又出任总经理,公司元老、原总经理郑怀臣则转任副总经理。王薪程生于1996年,担任公司董事长前的工作经历仅包含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任公司董事长助理。目前,王薪程还是北交所上市公司五新隧装(835174.BJ)的实际控制人,并担任五新隧装董事。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除2021年度外各期均为第一大客户,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司应收账款高企。报告期各期末,五新科技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06亿元、7.02亿元、8.38亿元及8.59亿元,分别占当期末流动资产的62.65%、56.30%、56.81%及51.42%。且五新科技应收账款账龄较长,2年以内应收账款分别占应收账款总额的83.60%、78.02%、78.02%及75.05%,低于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来源:洞察IPO)
联亚药业IPO:销售收入完全来自于经销渠道 重要客户骤然减少合作 科创属性不足
南通联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亚药业”或“发行人”),即为一家仿制药企业,主要生产缓控释制剂(降压药)和极低剂量药物制剂(避孕药)。2022年11月提交招股说明书,意欲在科创板寻求上市,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师,目前已经交易所2轮问询。
联亚药业作为一家2005年就已经成立的公司,药品销售收入却全部来源于经销商,从未尝试建立新的渠道,难免令人疑惑。作为收入的唯一来源,发行人对100%药品收入来源于经销商的相关信息披露十分隐晦。从招股说明书的披露来看,发行人整体收入中大约95%以上来自于经销商,很容易使人误以为该公司还有部分直销渠道。其实,从另一个业务分类表格可以看出,经销的金额、比例和制剂销售的金额、比例完全一致,即表明发行人制剂销售收入完全来自于经销渠道,剩余部分来自公司极少数的研发及其他服务。
联亚药业与Ingenus自2013年起开始合作。2020年度至2023年1-6月,发行人产品占Ingenus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58%、34%及3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从2022年起,Ingenus对发行人的依赖度骤降,背后的原因极有可能是Ingenus已经找到了可以替代发行人的其他生产厂家,随时可以“扬长而去”。此外,发行人在与Ingenus的合作中有可能是处于价值链弱势的一方。
研发费用方面,发行人研发费用率也显著低于可比同行公司,各年度研发费用率比可比公司平均值低3~10%。即使发行人的研发费用如此捉襟见肘,研发费用中还有25%左右的费用为股份支付。发行人的管理费用中50%是股份支付,而研发费用中仅有25%,从股份支付在不同费用中的占比,可以看出发行人的业务重心。公司对于研发人员的股份支付较为吝啬,这与自诩重视研发的高端医药制剂企业形象背道而驰,试问:在公司高端研发基本靠美国合作方,国内研发费用如此低的情况下,科创板上市的科创属性在哪里?(来源:估值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