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催收巨头,洗手不干了……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中国催收巨头,洗手不干了……

主动转型,还是无奈变道?

1

“金盆洗手”?

2024年4月17日,可能会被催收行业载入史册。

这一天,中国最大的催收公司——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发布公开信,宣布了重大计划。简单梳理一下,这封公开信主要表达了2个意思。

其一,诉苦。公开信中称,2023年永雄集团遭遇了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危机。公司被安徽多地警方介入调查,将近200名员工被强行带往安徽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同时警方还冻结永雄集团4800余万元资金,限制集团公司创始人及部分高管出境等。

其二,转型。永雄集团表示,将系统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将继续支持四家分公司涉案员工依法维权。更重要的是,将全面启动战略转型——

未来不再从事具体催收业务彻底转型为一家帮助催收行业及催收企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型企业

有媒体直言,催收巨头这是要“金盆洗手”了。

永雄集团上一次引起关注,还是在2023年5月。彼时,永雄集团突然发布了一则《告全体员工书》。在文章中,永雄集团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停业。

按照文中所讲,2023年4月3日、4月10日和5月19日,安徽警方跨省执法,相继介入集团分公司调查,179名员工被带往安徽,并分别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还有3名员工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批捕。此后,永雄集团内部人心惶惶——

一些员工在街头看到“皖”字牌的车子竟不由自主拔腿就跑。

没想到,这竟然还是个连续剧。

资料显示,永雄集团成立于2014年4月。4月17日正是永雄集团成立10周年的日子。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以应收账款和聘用催收人员及2019上半年佣金总额计算,永雄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催收服务提供商。

走到如今的局面,人们不禁感到好奇:这样一个催收巨头,到底经历了什么?

2

“暴力催收”质疑

永雄集团的诞生,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谭曼。

很多人一提到催收,立马想到电话轰炸、暴力、高利贷甚至是黑社会。在大众惯常的印象里,要债的生意,总是不太上得了台面的。

谭曼一度想打破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刻板印象。公开资料显示,谭曼毕业于法学院,通过了国家首届司法考试,还曾进入佛山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欠款催收法律服务工作。

2014年,谭曼正式创立湖南永雄,并逐步成长为“催收一哥”。2019年10月,永雄集团还在美国SEC提交IPO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IPO上市。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永雄集团的营收分别为4.36亿、5.95亿、7.58亿和5.15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0.98亿、1.10亿、1.24亿和0.32亿人民币。

截至2019年9月30日,永雄集团在催的逾期贷款总额为446亿元人民币,其中信用卡催收占总营收比重超过70%。

根据上游新闻的报道,巅峰时期,永雄集团在全国开设有40多家分公司。招股书也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永雄旗下共有11492名员工,其中95%都是催收专员。

▲图源:上游新闻

在上游新闻的文章中,业内人士称,永雄催收员的提成在10%左右,在催收行业里属于头部水平。还有多位永雄前员工称:

公司为总监级别以上的员工配车,为副总裁配别墅。公司里很多二十多岁、业绩突出的女员工,一年下来能赚二三十万,在长沙早早买车买房。

更值得一提的是,律师出身的谭曼搞起催收别有一套,他要求催收过程做到“法言法语、轻言细语”,以“和谐催收”为结果。在媒体的报道中,永雄总部甚至有一个由七八十人组成的监察部,会对集团所有催收员进行合规监督和抽查。

但基层的催收员工,似乎并没有落实谭曼的原则。

例如,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2016年11月,湖南永雄催收人陈某为了催促沈某强归还平安银行信用卡欠款,报警谎称自己是沈某强,且在公交车上装了炸弹。

此外,在凤凰网财经的报道中,永雄集团还涉嫌多起“暴力催收”,群发遗照、“夺命连环CALL”、冒充公检法、跟踪家人……

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永雄集团”关键词,相关的投诉有178条,主要涉及暴力催收、泄露信息、短信骚扰等。

面对这些质疑,谭曼永雄集团一直试图用法律来辩解。永雄集团的官方微信号曾陆续发布系列文章,讨论债务催收的合法性、软暴力、刑事责任等问题。

在那份《告全体员工书》里,永雄集团也直言自己“绝对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是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正规催收公司”。

但永雄集团做的毕竟是“讨债”生意,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的“灰色地带”,而且员工确实存在“暴力催收”的情况。因此有声音认为,永雄集团这是“不知悔改”,还一再向执法机关公开叫板。

3

催收行业“变天”

谭曼的雄心壮志终究没能敌过现实。

早在2015年,永雄集团曾计划登陆新三板,无果而终。后来,永雄集团两度传出要赴美上市,也没拿到结果。

在《告全体员工书》中,永雄集团披露,集团员工从疫情前的1.7万人,降至疫情结束后的7000人,经此事件后又陡降至2000人。

工商信息显示,时至今日,永雄集团40家分支机构目前仅有1家存续,其余39家都已注销。

往深处看,永雄集团同样是时代的缩影。

时间回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和不良资产数量迅速飙升,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民间信贷催收企业也应运而生。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2018年,国内涉及催收业务的注册公司就有6275家,其中存续的有3435家

从业务链条上看,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逾期30天以上的不良贷款打包卖给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再由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打包卖给合作的催收公司。

例如永雄集团,2016和2017年,它的信用卡催收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超过96%。

需求还在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3%。同时,2023年我国个贷批量转让成交规模暴增222.71%至1193.7亿元。

但催收带来的问题也在增长。根据南方都市报的统计,持牌消金公司中,捷信消费金融以78499条投诉量断档式领先。从投诉情况来看,主要投诉点之一正是催收问题。

五花八门的暴力催收行为,一度引发许多的社会悲剧。正因此,监管不断出台政策法规对催收行业进行规范。

2021年3月,“催收非法债务罪”正式纳入《刑法》。这两年,公检法也集中开始了一波打击暴力催收、反暴力催收的行动,端掉了多个不合规的催收机构。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共起诉涉黑恶势力犯罪1658件9139人,共起诉催收非法债务罪428人。再如2020年公安部通报的黑恶势力犯罪十大典型案例中,就包含网络软暴力催收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永雄集团的“转型”是一种必然。有一句话,放在这里依然适用——

一个企业的命运,固然要靠自己的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