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向洛阳,读懂董宇辉的那份敬畏
财经
财经 > 正文

躬身向洛阳,读懂董宇辉的那份敬畏

文丨刘佳璇、刘娟、方舟重洋、谭覃

我们在洛阳看到的是一个面对历史频频拱手作揖的年轻人,一个对待中华文化时刻保持谦卑与思考的读书人,一个立志阅尽山河的行路人。

日暮时分,高大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前,董宇辉虔诚弯腰、拱手作揖——这是4月25日我们在洛阳“与辉同行”河南行直播现场看到的画面。

应天门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沿用530余年,其建筑形制,对后世宫城建筑影响深远,也是盛唐文化的象征。一千多年前,这里曾见证万国来朝、诗文璀璨的盛唐气象。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演出(张怡熙/摄)

董宇辉在应天门下拱手作揖的敬畏,也正是来自此:“盛唐的博大气势在于能够满足每一个匍匐而来心怀虔诚的人的愿望,你要繁华便给你繁华,你要市侩也能给你市侩,你要高大也能让你见证高大,你需要前程,它也能给你前程。”

曾在直播间里说“四五月要去洛阳看牡丹”的董宇辉,将此次河南行的首站选在了洛阳,这对河南人来说,似乎并不意外。

直播前一晚,一位河南的“宇辉丈母娘”(董宇辉粉丝别称)在应天门直播彩排现场对我们说:“宇辉来河南,不可能不到洛阳。”

24日晚,董宇辉在洛阳应天门彩排现场(谭覃/摄)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在中国历史上,洛阳是唯一被称作“神都”的城市,从夏商周汉到魏晋隋唐,从周公营洛到烟火日常,“从唯有牡丹真国色”到诗仙诗圣的应和酬唱……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四千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的“神都”之名当之无愧。

行走在洛阳,董宇辉经常带着直播间里的观众钩沉历史。

在龙门石窟,仰望卢舍那大佛,董宇辉感慨:“这些佛像平静地昭示着古人那俗世的愿望,功名利禄,爱恨情仇,无非如此,平静地在河的两岸,静候千年。”

夜游龙门(鲁博/摄)

在白居易墓园,董宇辉与白居易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去理解这位诗人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超然物外的晚年。白居易墓前,董宇辉稽首再拜:“对于读书人来说,这是个能让人缅怀的地方。”

白居易墓园

走进中国国花园的花棚,他称赞牡丹“自是花中第一流”。

正如董宇辉自己所说:“在洛阳悠久的历史面前,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

在4月23日抵达洛阳后,董宇辉和团队就马不停蹄开始了准备工作,团队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的睡眠时间不超过四个小时,焦虑感常伴左右,就是担心不能够充分而准确地展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一位来自山东的“宇辉老丈人”(董宇辉粉丝别称)担忧地对记者说:“如果你们能见到宇辉,能不能告诉他,到河南了,一定要抽空看看中医,治一治鼻炎和失眠,顺便把牙补了,最好把头发也理一理。”

这几天,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像这位“老丈人”一样热情又操心的粉丝,他们会帮助现场维持秩序,也会向旁人科普董宇辉讲到的洛阳历史知识。这与我们印象中的“狂热粉丝”不太一样。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他们粉上的这位“90后”有点特别。

我们在洛阳看到的是一个面对历史频频拱手作揖的年轻人,一个对待中华文化时刻保持谦卑与思考的读书人,一个立志阅尽山河的行路人。

洛阳行中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在中国国花园的花棚中,一些晚开牡丹还未盛开,董宇辉说:“好花不怕晚,还有许多鲜花将在‘五一’盛放,静待大家。”

中国国花园牡丹观赏区(刘冰/摄)

这个春天,是董宇辉行走河南的春天,也是我们共同读懂中国文化的春天。

与辉同行,在敬畏与忧思中,一定会走得更远。

就说到这里吧,与辉同行,下一站“杜甫故里”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