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行:金融“银针”助力多维“丝”变
财经
财经 > 商讯 > 正文

江苏农行:金融“银针”助力多维“丝”变

一根丝,可以织成一匹布、拉动一辆车,还可以换种样式植入人体。从常规原料到新材料,从天然纤维到功能性黑科技,是是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升级相融合带来的巨大蜕变。江苏农行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精准赋能一根丝“智造”高质量发展蓝图。

穿针引线,助力一根丝串起全产业链

当传统的纺织业有了科技创新的加持,能织就出怎样的锦绣?在江苏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从材料研发、智能化生产,到创意设计、线上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便是答案。

“从棉纤维的调节湿度、均匀搅拌,蓬松处理,制成棉片,烘箱定型纤维絮片,切割棉胎,结合面料全自动绗缝、包边,我们都数字化控制技术生产车间,物流运作非常智能高效。”凯盛家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已在家纺城内经营30余年的“老牌子”,凯盛家纺坚持向新而行,积极推进公司生产不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江苏农行先后为公司提供1000万元“链捷贷”资金,支持其引进自动化吊挂线等设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围绕凯盛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各环节,江苏农行为集团经销商定制了授信5000万元的“助业快e贷”融资服务方案。据了解,在凯盛家纺春季新品发布会现场就有16位经销商共获得了农行800余万元的信贷支持。目前,凯盛已投产了集研发、销售、培训、仓储物流和生产基地于一体的高端家纺生产项目,公司经销商近500家,已形成了覆盖全国30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庞大销售网络。

此外,针对凯盛家纺B2B2C营销管理模式,根据凯盛家纺当前发展情况和需求,江苏农行还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适合凯盛家纺的专业供应链项目,通过把经销商门店内的商品与客户一起纳入统一营销管理系统中,提升公司的配货效率和客户营销精准度。

不仅是生产方式的革新,在家纺产品上,从窄幅面料向阔幅面料转变、天丝纤维引入家纺床品,到磨毛面料的推广……,每一次家纺行业面料的升级都有金太阳的身影。如今,在国潮新中式的流行大潮中,金太阳又提前出发,将养生文化也融入了生产经营中,公司近期推出的“艾能棉”“艾阳绒”等系列艾草四件套就大受市场欢迎。这其中也离不开江苏农行的保驾护航。依托江苏农行为公司提供的票据全流程服务方案,金太阳先后开立敞口银票约5000万元,在有效盘活公司存量资产、节约了融资成本的同时,还减轻了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压力。

如今,在江苏农行新一代票据系统的上线推广后,无论是部分付款需求还是到期托收,用多少、拆多少,像金太阳这样的企业都能“一键流转、找零支付”。

追智逐绿,添彩高质量发展底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江苏恒科新材料的车间内,可以体验到这句话的具像化。在这里,建有全球首套熔体直纺双组分弹性纤维项目、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熔体直纺聚酯纤维项目、全球最大的涤纶低弹丝加工项目,诞生出了单丝直径只有六分之一头发丝直径的10D超细系列产品、添加了阳离子可染纤维的组合产品,还有回收瓶片、废丝等加工而成的再生纤维,这些兼具聚酯纤维和天然纤维优异特性的纤维不仅可见于衣物箱包、床上用品等常用范畴,还可用于航空、医疗卫生等领域。

“阳离子染料定型纤维染料吸收率达95%~98%,产生的污水很少,染色温度只要100℃,能耗较原先的分散染料染色降低了很多。”恒科新材料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目前的年产135万吨多功能高品质纺织新材料项目二期投产中,江苏农行针对公司票、证、融等需求,量身提供了授信4亿元的整体服务方案,在提供便捷开户、线上保理、票据结算、信用证等定制化金融服务的同时,为其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进一步固化产业链。据悉,在该项目第三期着重突出的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生产销售中,这一系列金融服务将能有效解决公司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帮助上下游获得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融资,增强产业链韧性。

编经织纬,畅通路新赛道

近日,在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公司负责人从陈列柜中,轻轻拿出一枚长约4厘米的螺丝钉。特别之处是,这枚螺丝钉的原材料不是钢铁,而是蚕丝,学名叫“生物型接骨空心螺钉”,也称“蚕丝蛋白骨钉”,能被人体自然吸收,骨折患者用上后无需二次手术。

这项世界首创由鑫缘集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完全自主研发,因具有可降解、生物相容性佳、高力学性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骨科、整形等多种生物医疗场景,目前已进入大规模注册临床试验。

去年,鑫缘集团启动了经济型可复制智能化工厂化饲料养蚕项目计划,“在中试车间饲养的基础上,公司将新建2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计划投入3.5亿元,全年饲养量达4.5万张。”公司负责人说,蚕丝蛋白骨钉的成功研发不仅需要原料的大量投放,也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彼时,江苏农行在了解了集团新项目的前景及目前经营状况后,向其伸出援手,为其提供了4000余万元的贷款,用于新厂房和设备的采购安装。

据悉,传统养蚕,一年养四五批,而这种工厂化养殖模式,可将全年饲养批次提高至八批以上。现在,走进鑫缘集团10万级的净化车间,一批批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被机械臂置于饲养盘中,盘底铺有泥巴状软绵绵的专用饲料,整个恒温恒湿无菌的“大宅子”里,机器人替代了“蚕娘”,饲养流程都通过总控制台自动运行,自动喂料、上蔟、采茧设备协同作业。

从培育蚕卵到结茧抽丝,再到提取蚕丝蛋白制成骨钉,在江苏农行近55亿贷款的全力支持下,鑫缘以科技之力掌握了蚕茧原料话语权,把诗歌中浪漫的春蚕吐丝,延伸拓展到生物医疗、大健康领域,加速推动产业向“新”而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