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募资12.8亿,又一家IPO终止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拟募资12.8亿,又一家IPO终止

5月22日晚,又一家科创板IPO终止,为来自湖北武汉的格蓝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形式上,依然是公司和保荐人海通证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从审核流程来看,格蓝若在去年5月申报获上交所受理,6月收到首轮问询,8月回复问询,之后就没了下文,直至如今撤回。

格蓝若主营业务是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招股书中,公司自称“变电站高压电能计量系统智能检定新技术及装备”项目经权威机构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说法被交易所质疑,要求说明“是否为有偿取得相关鉴定结果”。

报告期内(2020年到2022年),格蓝若营业收入100%来自前五名客户,其中90%以上来自国家电网或国网系统。而依靠国网这个大客户,公司发展迅猛。2020年,其还是一家营业收入约4000万元、净利润约1000万元的小公司。到了2022年,其营收跃升到4.17亿元,净利润达到1.8亿元。

此次IPO,公司也是“狮子大开口”,一下子抛出了高达12.8亿元的融资方案。要知道,即便经过两年爆发式增长,公司截至2022年末的净资产也只不过1.7亿元,此次IPO募资额,达到了其净资产的7.5倍。

自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被问是否有偿取得鉴定结果

格蓝若在招股书中自述,其是电力领域智能感知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应在线监测平台开发建设等技术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包括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销售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其中前者占据绝对大头。

根据申报材料,公司自述技术先进,称“产品与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互感器性能状态评估技术需要在大量电力设备停电离线情况下使用实物标准器设备现场标定的方式”。

公司还表示,其核心技术成果运用的“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状态评估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变电站高压电能计量系统智能检定新技术及装备”项目,经权威机构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此,在审核问询中,上交所要求公司结合主要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招投标的相关技术要求等,并与国内外竞品进行对比量化分析,说明主要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以及是否具备成本效益优势。

交易所还要公司说明相关技术成果鉴定参考的主要因素、方法,尤其是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为有偿取得相关鉴定结果。

五名客户包揽全部营收

超九成来自国网系统

从财务数据看,格蓝若报告期三年发展不可谓不迅速。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893万元、5621万元和4.17亿元,两年增长近10倍;净利润分别为1003万元、-1894万元和1.8亿元,同样是爆发式增长。

超高增长的背后,源于公司有国家电网这样一个超级大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均为100%,其中,对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9.96%、84.88%和51.2%。

其中,2022年看似来自第一大客户国家电网的收入下降,但第二大客户湖北正源唯一股东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亦为国家电网系统内公司(2022年贡献格蓝若约40%的营收)。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和第一大客户占比,均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事实上,公司多名高管曾任职于电力系统,副董事长严平曾担任国电南自副总经理等职务,董事王迅曾担任国电南自供应链管理部主任等职务,总工程师陈应林曾担任国电南自数字化变电站事业部副总经理等职务,技术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代洁曾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担任软件部经理等职务。而公司成立后不久,就成为国网供应商。

问询中,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客户高度集中于国网系统内公司的原因,对第一大客户(合并国网系统内公司)销售占比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对国网系统内公司销售集中于区域中个别省份以及未在其他区域实现大规模拓展的原因。

公司还被要求说明国网离职人员、国网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在公司任职或持股的具体情况,上述人员是否参与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帮助公司获取业务,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即能与电网公司交易的原因,是否存在商业贿赂、利益输送或其他利益安排。

惊现股份“0元”转让

募资额是净资产的7.5倍

根据申报材料,公司实控人窦亚奇、窦峭奇于2020年4月向张伟宇合计转让150万元出资额,2020年6月,张伟宇又将15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窦峭奇。2020年4月,窦峭奇向黄纯礼、冯新刚、严平分别转让150万元、265.2万元、938.1万元出资额,以上股权转让价格均为0元,而同年10月,烽火基金增资公司,价格为10元/出资额。

为此,上交所要求说明张伟宇的基本情况及与实际控制人的关系,入股公司的背景及股东适格性,短期内取得和转让公司股权的原因;说明黄纯礼、冯新刚、严平与实际控制人的关系,以0元的价格受让和转让股权的合理性,与公司经营情况及发展阶段是否匹配,认定股权受让和转让的依据,是否涉及股权代持或者其他利益安排,0元转让是否存在被税务处罚的风险。

另外,自2022年以来,公司新增股东众智必成、乾时创盈系多名自然人共同投资设立的合伙企业。交易所要求说明众智必成、乾时创盈自然人股东的履历,入股原因、入股价格的公允性及资金来源,与公司股东、客户、供应商之前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关联关系或利益安排。

此次公司的募资金额及募投项目也被重点问询。公司截至2022年末总资产不足4亿元,净资产仅约1.7亿元,此次却抛出了高达12.8亿元的募资额,达到净资产的7.5倍。其中,约9.8亿元用于生产、研发及营销领域建设,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公司刚刚在2022年分红了8500万元。

为此,上交所要求公司结合规模、报告期内存在大额现金分红,分析募投项目进行补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结合销售模式、客户高度集中及同行业公司等情况,分析募投建设营销及技服网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