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链”合资企业在关系人交易中,值得关注
财经
财经 > 商讯 > 正文

“日系车链”合资企业在关系人交易中,值得关注

冯天元

2024.5.20

因市场销售量持续下滑,日系本田车厂已开始招募中国当地全职员工自愿离职,缩减其在中国的全职生产人员,截至报道当日,已约有1700名员工同意离职,约占其生产员工总数的14%。

《日经亚洲》指,三菱汽车去年决定退出中国市场,日产汽车也正在考虑将在中国的年产能削减约30%。丰田在本月的财报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业务将是未来几年的“耐力”考验。

一方面是传统老牌汽车市场销售持续低迷,本田等日系车厂销售陷入苦战;另一方面是电动车市场价格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二月份下调了10多种车型的价格,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效仿,特斯拉也决定降低其在中国的所有四款电动汽车的价格。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加剧。

日系车厂为何在中国大陆面临巨大挑战?如前所述,中国电动车凭其竞争优势席卷了整个世界的汽车市场,加上日币贬值,宏观环境形成客观阻力。

究其内部原因,业内人士对笔者透露,日本企业僵硬的管理模式无法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使得旧问题还未解决的情况下,新问题接踵而至,比如财报问题、造假数据等等。日系车厂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已严重衰落,上述情况是日系车厂在中国市场遇到的共同情况与缩影,这差不多可以说是全部日系车厂及供应链的共同命运,日本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也不例外。

按照公开资料,日本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以下简称“日本小糸制作所”),作为日本企业,是丰田汽车的车灯供应厂商,已是世界第一大车灯厂,丰田汽车也是其占股约20%的第一大股东。即便如此,“日本小糸制作所”在中国大陆已经没有成本竞争优势,无法与中国的汽车及车灯厂竞争。而“日本小糸制作所”目前在中国注册有三家生产工厂,100%控股“湖北小糸”及“广州小糸”,51%控股“福州小糸大亿”。“福州小糸大亿”是“日本小糸制作所”与“中国台湾大亿交通公司”合资而建。

(图片:“日本小糸制作所”控股公司情况)

知情人士揭示,汽车市场大环境质变,“日本小糸制作所”的经营严重缺乏公开性,致使“福州小糸大亿”违反转移定价,财务存在蹊跷黑洞,补缴了大额税金及利息,2023年公司净值已为负数,资产价值小于公司负债,严重影响了与其合资的“台湾大亿交通”(中国台湾第一大车灯厂,日本小糸制作所是中国台湾大亿交通公司占股超过20%的第一大股东),因不能主导企业公开化管理而每年皆需认列损失。

(图片:“福州小糸大亿车灯有限公司”厂址)

该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合资公司,“福州小糸大亿”的经营由“日本小糸制作所”指派专门的经营团队主导,关于其业务,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用于支持“日本小糸制作所”旗下日资全资子公司“湖北小糸”和“广州小糸”。目前“福州小糸大亿”,作为合资公司是亏损的,但“湖北小糸”和“广州小糸”两家属于“日本小糸制作所”100%控股的全资公司做着完全同样的生产线,却都是盈利状态。

第二,是接单回销“日本小糸制作所”的代工订单。这对于去年底净值已为负数的“福州小糸大亿”,是否合理?是会助力于2024年的转亏为盈,还是会雪上加霜?

第三,才是用于生产在中国的日系车厂的车灯。由于中国汽车市场供大于求,成本和技术之战激烈,公司规模不够又没有最新技术的支援,只有接到亏损订单。另外,还有对东南汽车等公司签的5000多万元模具费等巨额不良债放任不管,“日本小糸制作所”令人费解。

在“福州小糸大亿”的运营状况令“台湾大亿交通”提心吊胆的背景下,尽管台湾股东不断要求希望提出解决方案,“日本小糸制作所”却并不以为意。这不由地引起公司相关人士猜测,在传统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中,“日本小糸制作所”类似“中饱私囊”的此番操作,是否故意为之?

笔者认为,合资公司通常需要有良好的现金流支付日常开支并应对紧急情况,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健全的风控体系,合理的资本结构,优良的营运效率及持续的成长性,才能称得上“财务健康”。而控股公司的角色,它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更是开放心态、共赢指导、互补资源的整合者。上面显示的关联人交易现象最容易造成放任监督,形成非常规交易的被动情形,是否有部门监管?

相比六年多前,“日本小糸制作所”因营运方针的巨大分歧,转让了与“华域汽车”合资的“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45%的股份。如今,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紧要关头,“福州小糸大亿”现金流和前景也是令人担忧,面对中国传统汽车及供应链市场重重生存危机,“福州小糸大亿”前途在哪?“日本小糸制作所”作为合资公司大股东如何才能带领“福州小糸大亿”扭亏为盈?本专栏将继续关注。

冯天元

2024.5.20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