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家肯德基要被卖了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1200家肯德基要被卖了

凯雷大手一挥。

投资界获悉,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最新宣布,计划通过公开要约收购的方式收购日本肯德基公司,并将其私有化退市,本次交易总价约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

肯德基日本的大股东三菱商事决定放手。1970年,肯德基在日本开出第一家分店,至今已有54年历程。五十多年来,三菱商事一直参与日本肯德基的管理,直到今年决定出售其持有的全部股份。交易即将落地,日本肯德基随之易主。

执掌4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万亿),凯雷此次出手或是复制当年并购麦当劳的成功经验——去年卖掉手中所有麦当劳中国门店股份,6年实现超6倍的回报。

凯雷要买1200家肯德基

出价60亿

这一幕已经酝酿多时。

早在今年初,市场便传来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简称:三菱商事)计划出售持有的日本肯德基连锁餐厅全部股份的消息。

三菱商事是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之一,业务涵盖能源、金属、机械、化工等多个领域。1970年,三菱商事和肯德基母公司以50:50的比例合资成立了肯德基日本公司,并在后续五十年里深度参与这家餐饮巨无霸在日本市场的经营管理。1990年,肯德基日本公司在日本完成IPO上市,本周一收盘市值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

现在,这家快餐连锁店在日本经营约1200家门店。最新财报显示,截至3月份末,肯德基日本公司销售额增长11%,达到1106亿日元(约50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提升62%至58亿日元(约2.7亿元人民币)。

目前三菱商事拥有该公司35%的股份。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以及竞争加剧的餐饮市场,三菱商事决定调整姿势,以应对市场挑战。信息显示,近年来,三菱商事在多个领域进行了资产剥离和重组,以优化资产结构。

于是,肯德基日本公司被摆上了货架。

很快,多位潜在买家赶来,其中包括日本餐饮龙头企业Colowide,以及PE巨头凯雷。

根据公告,凯雷集团计划以每股6500日元的价格收购日本肯德基的全部流通股,收购要约将于5月21日开始,至7月9日结束。

最新进展是,凯雷集团已与三菱商事达成协议,在收购要约成功的情况下,将从三菱商事手中购买其持有的日本肯德基股份,之后从三菱之外的股东中收购肯德基日本的其它股份,将日本KFC私有化。此次收购,总交易金额预计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日本肯德基董事会也已决议建议股东接受凯雷集团的收购要约。

至此,站在日本肯德基身后54年的三菱商事即将抽身,超级PE凯雷将入局,缔造今年亚洲私募股权江湖又一笔超级Buyout。

刚卖麦当劳大赚一笔

在全球PE圈,凯雷声名显赫。

成立于1987年,凯雷是全球最大、最多元化的投资公司之一,管理着4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万亿元)规模的资产。进入亚洲20余年,凯雷已经设立了数支亚洲并购基金和亚洲增长基金,其中凯雷亚洲基金V(五期)在2018年完成总额65.5亿美元的募资,创下当时亚洲地区PE融资的最高纪录。

那么,凯雷为何此时买入肯德基?或许可以从这家超级PE过往操刀中窥见些许端倪。

去年底,凯雷集团宣布,麦当劳全球同意收购凯雷在麦当劳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战略合作公司中持有的少数股权。交易完成后,中信联合体将继续持有52%的股份,麦当劳全球作为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将由20%增加到48%。

回想2017年初,凯雷联手中信集团以20.8亿美元的价格拿下麦当劳中国20年经营权,才有了今天的“金拱门”。据悉,凯雷以18亿美金的价格出掉了所持麦当劳中国业务的全部股份,六年获得6.7倍的回报——这是他们在中国的最佳交易之一

霸气抄底餐饮,凯雷大赚一笔。说起来,凯雷对亚太地区的大消费产业一直充满兴趣。

2022年第四季度,在餐饮寒冬之中,凯雷收购了连锁餐饮品牌“争鲜回转寿司”的母公司争鲜股份有限公司,一举拿下26%的股份,与公司掌舵人陈氏家族共同控制争鲜。起源于中国台湾地区,争鲜由陈津秋(Stanley Chen)于1996年创立,是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回转寿司品牌,同时也遍及中国香港和内地地区,累计坐拥超400家门店。

同一年,凯雷还收购总部位于上海的彩妆包材商HCP。这是一家主要生产口红、粉盒、睫毛膏等彩妆包材和护肤包材的企业。目前,HCP在中国共有多家工厂,其中在苏州有1家,上海和淮安分别有2家,服务的品牌包含宝洁、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国际巨头,以及完美日记、花西子等中国新锐头部品牌。

低迷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PE们在大消费并购上找到了兴奋点。

此前,晨壹基金曾发文指出,过去两年全球并购金额累计下滑48%,但全球消费并购金额两年只累计下滑22%,其中2023年还上升10%,全年交易金额达到2100亿美元。而回顾2023年,全球前十大消费类并购中有6起都是食品、个护类必需品,还有2起是高端奢侈品

道理不难理解:眼前的世界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民以食为天,吃穿住行永远是刚需,大消费属于永不落幕的产业,任何行业终将回归到消费。

2024,大并购序幕

现在是出手的好时机吗?

嗅觉灵敏的老牌PE们已经在行动。凯雷在今年一季度宣布了亚太地区重要人事任命——冯军元女士(Janine Feng)将担任凯雷投资集团新增设的亚太区(日本除外)副主席;杨凌女士(Ling Yang)被任命为凯雷投资集团中国区负责人。

而追溯两位女高管的职业生涯,她们在并购圈颇有建树,操刀了不少耳熟能详的Buyout案例。此次任命也正值凯雷推进亚洲地区控股权并购的战略性部署之际,信号不言而喻。

不久前,银湖资本官宣旗下第七只旗舰基金Silver Lake Partners VII,规模2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80亿元),创下了2024迄今最大募资。毫不例外,新基金的方向也瞄准了大并购,其中逻辑正如银湖资本联席CEO Greg Mondre所说的那样——“当赌注越大时,回报就会越高。”

如此种种,是超级PE偏好并购交易的一缕写照。

波动起伏的世界里,他们在忙着抄底。当标的估值下行至低位,项目变得便宜,家底雄厚的大鳄们开始寻觅可收入囊中的优质资产。

今年,我们看到黑石、KKR等华尔街PE巨头争抢资产的身影。黑石掌门人苏世民判断认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将更加频繁地出售手中的资产,并购层面的交易活动将有所增加,黑石将在市场复苏、投资标的价格开始上涨之前加大投资力度。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并购潮同样涌起。随着IPO政策整体收紧,并购被寄予了厚望,成为私募股权行业频繁被提起的话题。今年,这里也诞生了多笔轰动的并购案。

颇具风向标意味的一幕是,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今年3月正式加盟晨壹基金,和创始人刘晓丹共同担任管理合伙人,聚焦并购投资新未来。

每一次市场调整都不是简单的重复,总会出现一些结构性变化。而这一次,并购终于成为关键主题,一个风起云涌的崭新时代也许正拉开序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