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阿里接连官宣,两家互联网巨头拟发行可转债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京东阿里接连官宣,两家互联网巨头拟发行可转债

近日,国内两家互联网巨头接连宣布拟发行可转换债券。

5月23日晚间,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私募发行本金总额为45亿美元、于2031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票据。据悉,本次可转换优先票据年息为0.25%到0.75%,期限为七年,前五年不可赎回。条款显示,这些票据将有30%到35%的转换溢价。花旗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巴克莱和汇丰正在协助安排这笔交易。

此前在5月21日,京东也宣布计划发行可转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市场预计后续美团、腾讯等公司也有可能跟进发行类似可转债。

京东和阿里巴巴之所以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行可转债,背后的原因可能与当前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状况继续提升有密切关系,企业或寻求通过发行可转债来提升股票的多重流动性,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边际较高、能够享受股价上行红利的投资机会。

两家互联网巨头拟发行可转债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表示,计划将票据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净额用于:在票据发行定价的同时,根据现有股份购回计划购回若干阿里巴巴美国存托股份;为不时根据该公司现有股份购回计划而进行的进一步股份购回提供资金;为订立限价看涨交易所需成本提供资金。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的每股美国存托股为80.80美元(5月23日每股美国存托股最后成交价格),根据公告,票据的初始转换价格为105.04美元,代表着相对于80.80美元约30%的溢价。限价看涨交易的上限价格为161.6美元,意味着比80.80美元高出100%的溢价。这可理解为阿里巴巴将购买自己股票上涨约100%的看涨期权,释放出强烈的看涨信号。

市场分析师人士指出,阿里现金充足,财务状况稳健,发行可转换债券是“用聪明的方式发展自己”。该人士还指出,苹果、亚马逊等全球头部科技公司都在这样做,截至2023年底,阿里整体资产负债率为37.3%,远低于同期亚马逊的61.8%及苹果的79%。“这对股东是利好,也意味着阿里看好自身发展前景,对价值提升充满信心。”

穆迪、标普等多家评级机构都对阿里巴巴本次发债“点赞”。

5月23日,标普授予阿里巴巴拟发行可转换债券“A1”的高级无抵押评级。穆迪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Shawn Xiong表示:“拟发行债券将增强阿里巴巴本已强大的流动性,为该公司提供更高的财务灵活性,并支持收入增长稳定。”

此外,标普宣布授予阿里巴巴拟发行的优先无抵押美元可转债A+长期债项评级。上述债项评级等同于阿里巴巴的A+主体信用评级,这反映出该债券的后偿风险低。标普表示,阿里巴巴的低杠杆率减少了该债券的债权人较其他债权人处于明显劣势地位的可能性。

截至202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的债务结构由684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和1023亿元人民币优先无抵押债券组成。本次债项评级有待审阅最终发行条款和条件后确认。阿里巴巴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股票回购。

标普还指出,按商品交易总额计算,阿里巴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商公司。尽管最近几年中国国内新兴电商入局加剧了行业竞争,仍预计阿里巴巴将通过更加积极地吸引商家和用户来守住市场地位。

无独有偶,开启本轮发债潮的互联网巨头是京东。5月21日,京东发布交易文件,宣布拟发行15亿美元、2029年到期的可换股债券。这一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的公司将提供最高0.25%的票息。如若行使超额配售权,发行规模将可再扩大2.25亿美元,即17.25亿美元。美国银行、高盛集团、海通证券和瑞银集团担任簿记行。

根据文件,京东计划将所得款项用于股票回购、海外扩张、完善供应链网络以及其他用途。

京东表示,此次可转债发行将使其能够利用低融资成本(0.25%的票息率)加速当前股价的股票回购过程,转股价是45.7美元,市价溢价大约35%。

5月21日,标普授予京东集团拟发行的于2029年到期的、以美元计价的高级无抵押可转换债券“A-”长期发行评级。上述票据评级与京东集团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一致,标普表示,这是基于票据的次级风险较低,因为京东的高级债务金额较低且净现金状况良好。

这些企业或将跟进

对于互联网巨头在此时发行可转债的原因,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对记者表示,互联网公司利用债券市场来增强股东回报并不意外,当前高利率环境下,可转债相比普通债券提供了更好融资选择。

他认为原因有三,其一,互联网企业业务扩展对资金需求较大,而可转债又是一种有效的筹集资金方式,可能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可以满足互联网企业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其二,可转债结合了债权和股权的特点,对投资者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预期港股市场有望继续上涨的情况下;其三,可转债可以帮助互联网企业优化其资本结构,从而提高股东价值。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也对记者表示,近期,相关企业纷纷发行可转债,这背后的原因可能与当前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状况继续提升有密切关系。由于港股市场流通性待改善,企业可能寻求通过发行可转债来提升股票的多重流动性,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边际较高、能够享受股价上行红利的投资机会。选择在这个时点发行,是由于市场对港股板块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普遍市盈率是有8倍左右,处于历史低位,存在强烈的上行愿景和潜力。

陈兴文补充道:“随着日元走弱、美股加息接近历史阀值面临压力,以及国际地缘环境风险加剧,许多国际资本寻求新的‘资本港湾’,回流中国寻求安全和增长潜力的意愿强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望成为国际资本回流中国的第一站,这为港股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资金流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行可转债不仅能够吸引投资者,还能够增强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市场竞争力。”

不过,两家公司发布可转债融资公告之后,股价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其中阿里巴巴港股5月23日下跌5.24%,5月24日继续下跌0.64%。京东集团港股自5月21日起出现连续下跌,4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2.57%。

对此,汇丰表示,历史上互联网公司发行可转债后,股价短期内往往会出现下跌。过去三年中,公告发行可转债后的第一天,互联网公司股价平均下跌8%,到第30天下跌23%。该行还认为,美团、腾讯、网易和拼多多也有可能随后跟进发行可转债。

刘有华也认为,接下来可能发行可转债的港股企业,可能会是寻求资本扩张、改善财务结构或希望借助市场回暖提升股价的公司,特别是在科技、互联网、新能源等成长性较强的行业领域中的企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