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落地在即 紫光股份拟揽收新华三81%股权
财经
财经 > 正文

收购落地在即 紫光股份拟揽收新华三81%股权

面临国际环境、资本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紫光股份收购新华三运作开始锁定确定性。5月24日晚,调整优化后的收购方案正式出炉。

根据新方案,紫光股份将自筹资金快速收购控股子公司新华三少数股东30%股权,由此持股比例将升至81%,从而进一步巩固上市公司对核心标的控股权,增强盈利能力,加码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同时,紫光股份大比例收购新华三股份,标志着新紫光集团在聚焦战略定位、强化产业布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快速巩固控股权

5月24日晚,紫光股份发布公告,综合考虑前期协议履行义务、自身货币资金情况、可融资渠道等因素,公司将自筹资金快速收购控股子公司新华三少数股东30%股权,上述交易作价为21.43亿美元(约合153亿元)。交易完成后,紫光股份将揽收新华三81%股份。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收购方案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决定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事项。

另据交易双方约定,紫光国际可在新华三30%股权交易交割完成后第 16 个月首日起,但不得晚于交割完成后的第 36 个月截止时的期间内选择行使该购买期权。

按照此前约定,2022年12月30日,新华三股东HPE实体计划向紫光股份子公司紫光国际出售所持新华三49%股权; 2023年5月26日紫光股份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具体方案,由紫光国际拟向HPE实体合计支付35亿美元购买新华三49%股权,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约247亿元,同时,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0亿元,募资净额将用于收购新华三49%股权项目。随后去年9月24日晚间,紫光股份披露,终止收购新华三的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待定增完成后,再推进本次交易的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

对于最新调整的收购方案,上市公司方面向记者介绍,202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引导并购重组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行业龙头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紫光股份的这轮收购,既顺应政策鼓励导向,又具备更强的实操性和落地性,是综合考虑前期协议履行义务、自身货币资金情况、可融资渠道等因素作出的综合决定。

本次交易资金将来自紫光股份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截至一季度末,紫光股份货币资金131.8亿元,上市公司已拟向银行申请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美元贷款,公司预计收购事项不会影响正常经营。

加码数字经济产业

本次收购对于紫光股份意义重大。

目前新华三是紫光股份持股51%的重要控股子公司,是上市公司ICT核心业务平台,发挥在“云—网—安—算—存—端”领域的全栈能力,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企业网交换机、园区交换机、企业网路由器等市场位居第一梯队,并且业绩保持稳步增长。

财报显示,去年新华三营业收入达到519.39亿元,同比增长4.27%;实现净利润34.11亿元;今年一季度新华三营业收入121.32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净利润7.54亿元,同比增长8.27%。另外,新华三在“2023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榜单中位列第16名,连续11年荣列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首和浙江省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彰显了其在行业引领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

紫光股份表示,本次收购新华三少数股权,既能妥善解决新华三少数股东卖出期权行权事宜,也能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发挥协同效应,优化整体业务布局,提升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新华三也在持续推动全球化布局,加速海外市场拓展。2023年8月,新华三与HPE签署了新长期战略销售协议,双方将继续展开全面合作,继续保持全球战略商业伙伴关系。据了解,在新长期战略销售协议下,新华三将能够全面拓展海外市场,快速成长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目前新华三已经在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等地区设立了17个海外分支机构,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据介绍,面向未来,新华三将持续深耕AI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实践,充分发挥“算力×联接”的倍增效应,为产业变革提供更快、更强、更澎湃的算力支撑,激发新质生产力,为智能新时代贡献更多智慧。

同时,紫光股份大比例收购新华三股份,标志着新紫光集团在聚焦战略定位、强化产业布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紫光集团专注于智能科技产业领域,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涵盖芯片半导体、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云服务以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布局。集团旗下多家企业已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记者从业内获悉,对于本次新华三股份的收购,新紫光集团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收购交易完成后,新紫光集团将继续发挥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强化新华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能力,从而巩固并提升新紫光集团在智能科技产业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