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频现大额赎回,有的刚成立就缩成迷你基,持营也破不了缩水的题?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公募频现大额赎回,有的刚成立就缩成迷你基,持营也破不了缩水的题?

不仅新发难,持营也难。

近日公募频现大额赎回,5月23日,摩根基金旗下摩根瑞欣利率债发布公告称,5月22日该基金发生大额赎回,经协商,决定提高该基金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8位,小数点后第9位四舍五入,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5月10日成立,仅仅过去了12天就遭遇了大额赎回。

image

近期情况来看,这并不是个例,据财联社记者不完整统计,本月已有26只基金因发生了大额赎回而调整净值精度,今年以来则有140只产品发布相关公告。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部分次新基金并不触及大额赎回,但投资者也在悄然赎回,导致基金当前规模与刚成立时相差较大。

月内已有26只基金发生大额赎回

具体来看,摩根瑞欣利率债于4月15日至5月8日募集,共获得309户投资者认购,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为62.30亿元,其中A类份额为61.30亿元,占比较多,C类份额募集较少约为1亿元,综合来看,机构投资者为认购主力。在5月10日基金成立后,仅过去12天,摩根瑞欣利率债便发生了大额赎回。成立时C类份额占比不到2%,业内人士也推测赎回主力大概率为A类份额。

image

根据基金合同规定,摩根瑞欣利率债,A/C份额赎回费均是持有7天免赎回费,这样的费率设置也让投资者在赎回时没有压力。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多只刚成立不久便出现大额赎回之举。如财通资管中证1000指数增强,该基金成立于4月29日,仅仅成立7天后,该基金A份额发生了大额赎回。百嘉百臻利率债成立于4月26日,也只在成立后10天后就发生了大额赎回。

为何如此?记者查阅新基金的成立时规模发现,部分基金成立时的规模并不大,如上述提到的财通资管中证1000指数增强4月29日成立,彼时规模为3.66亿元,其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为639户,户均认购金额约57.34万元。再如百嘉百臻利率债,首募为2.00亿元,属踩线成立。

“类似情况其实时有发生,基金踩线成立,开放日常申购后没多久就遭遇大额赎回。”一位基金研究员向记者表示,“大额赎回的背后可能是机构投资者赎回。”

此外,在5月24日当天,又有两只基金发布相关公告称遭遇大额赎回,均为债券型基金,分别是国寿安保安裕纯债半年、鹏华丰实。据统计,5月以来已有26只基金发布了因大额赎回发布提高净值精度的公告,其中债券型基金居多,涉及国联基金、红塔红土基金、宏利基金等基金管理人。

谈及此,一位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基金经理提高净值精度的相关举措是应对大额赎回造成的净值波动,避免了人为干预和不公平的行为,也确保了所有的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平等对待。

一位基金销售人士向记者表示,“债券型基金多为机构投资者,近期部分产品出现大额赎回,或因为机构流动性收紧导致有回笼基金的需求。”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机构投资者累计持有债券型基金73912.16亿元,占比高达84.32%。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为52412.33亿元,占比为95.64%。

另一方面,他也提到,此前债市表现较好,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强化,经济数据呈现改善趋势,市场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债市走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歧。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债基投资者开始调整其投资结构,也有一些投资者选择了落袋为安。

另一位市场人士认为,大额赎回现象的出现也反映了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一些投资者可能更加谨慎,更加倾向于选择低风险资产进行配置。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或不确定性增加时,投资者可能会选择赎回基金份额以减少风险暴露。

他也指出,大额赎回现象仍然对基金运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额赎回可能导致基金资产规模急剧缩水,进而影响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操作灵活性。

次新基金也现规模缩水

除了那些大张旗鼓发布大额赎回公告的,更多的是投资者悄然赎回导致基金缩水的情况。

今年新发基金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基金成立时规模较大,截止日时规模却大幅减少。如今年年初成立的东方红汇享,当时发行规模合计达到61.35亿元,截至一季末,该基金已缩水至5.55亿元。

此前大热的A50ETF也无法避免资金大幅撤退的现象,嘉实中证A50ETF成立时规模约为14.30亿元,当前规模也缩水至6.92亿元,工银中证A50ETF也从成立时的14.30亿元降至7.74亿元,近乎腰斩。

记者统计了从2023年9月至今成立的次新基金,发现也有不少类似情况,如嘉实汇享30天持有纯债成立于2023年12月5日,彼时规模约为44.65亿元,但截至一季度,该基金仅剩下1.62亿元。大成元丰多利成立时规模合计29.55亿元,当前基金最新规模仅0.87亿元。再如景顺长城景颐裕利,成立时规模为29.86亿元,过去近半年也只剩下1.46亿元,当时首募规模靠前,现在却沦为了迷你基金。

从清盘的基金名单上看,也不缺刚成立不久的迷你基金。如景顺长城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该基金成立于今年1月17日,过去不到4个月,5月10日便宣告清盘,截至一季度规模为0.08亿元,首募规模曾达到近6亿元。申万菱信价值甄选也于今年1月31日清盘,成立时间仅过去半年。

一位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导致刚成立不久的基金清盘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一方面可能是投资策略失灵,基金的投资策略无法实现预期收益,或者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基金的投资策略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基金在成立后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资金,导致基金的规模太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从销售渠道方面看,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难以吸引投资者,进而导致基金规模不足。其次,有些基金在创立之初就面临资金困难,往往只有凭借帮忙资金才得以勉强成立,但一旦这些资金撤离,再也无法吸引新资金注入,最终导致基金不得不清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