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印钱,让金银铜怎么办?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都在印钱,让金银铜怎么办?

这几天看了看大宗商品的走势情况,金银铜等迎来大震荡。

但要放这一两年的周期看,全球大宗市场可以说迎来了一波“全金属狂潮”。

先是黄金,还有“数字黄金”比特币,黄金的共识强,有宏大叙事的温床滋养。

然后是铜、白银等,近期铜价的上涨,大有青山镍逼空事件再度上演的味道。

还有部分农产品,像可可、咖啡豆等的价格同样在今年刷新了历史新高。

可可价格在过去一年的最高涨幅达到了惊人的290%左右,简直惊掉了人的下巴。

给人的感觉就是,资金似乎无处可去,逮着一个品种就往死里薅。

全球最大金属基金管理公司Orion Resource的投资组合经理Matthew Heap说:“许多西方基金错过了黄金价格上涨,但很明显,他们显然不想再错过铜市场。”

下面是这两年,我一直在不断的重复的一些话。

全球正进入高成本时代,全球通胀中枢将上移,能源中枢将上移。

全球宏观环境由过去的三低一高(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高债务)向现在的三高一低(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转变。

逆全球化、碎片化已来,地缘冲突加剧,新旧秩序激烈碰撞,当下最大的确定就是不确定。

上游传统能源、资源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将保持高利润,收缩资本开支,不投资、不扩张,坐着收钱,这可能也是股神巴菲特持续加注西方石油等的底层逻辑。

资源的重要性会不断的被市场认知,在这个纸币滥发的时代,资源等实物资产终将战胜纸币。

......

如果你能理解,能体会其中的逻辑,你可能就会说这些东西不涨才怪呢,或者你已经赚到一笔不菲的钞票了。

先聊聊几句铜。

铜被称为“周期之母”,或者是经济复苏的先行指标,原因是铜价与全球制造业周期的关系很大。

当全球制造业开始补库存时,对于汽车、电子、家电、地产链等核心商品的需求往往会带动铜价的上涨。

铜是有故事的商品,但这次铜的故事发生了新变化,就像这次黄金一样。

基础的版本是这样的:

在供给端,精铜矿的品位在持续下降,在过去十年中,少数主要生产国铜矿品位平均下降了约25%,铜矿减产,罢工......

在需求端,当下如火如荼的新能源,大大刺激了制造业的用铜需求,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风电,人工智能等都是用铜大户,是以前用铜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

铜有是“新时代石油”的说法,高盛曾对此发表报告提出:“没有铜,就没有脱碳”。

铜的“新故事”是,我们可以两头下注,经济好的时候我们讲需求,经济差的话,我们可以讲货币财政宽松,讲通胀。

这,之前我也已经聊过。

黄金,既简单,又复杂。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高通胀和持续的地缘政治冲突的压力,是黄金的宏观环境或者说温床。

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在投资组合中保留黄金等有效的对冲工具。

总有人问,美联储不降息,美元走强,为什么黄金还在涨?

美元和黄金的关系,既是利率的关系,也是信用的关系。

黄金的涨势如此凶猛,我们反过来看,就是美元相对于黄金的贬值,因为它是一个比价的系统。

以往黄金的定价主要来自它的金融属性,这一波,货币属性似乎是黄金定价的核心故事,本质是黄金对美元在货币功能上的替代性,是信用货币体系受到挑战的叙事。

当美国冻结了俄罗斯的海外美元资产以后,储备货币体系的信用就开始加速耗散。

各国央行不禁对自身持有美元资产的风险敞口产生担忧,因此纷纷着手“去美元化”,减少美元货币储备,增加黄金储备,尽量保持储备资产的多元化。

世界黄金协会《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各经济体央行继续大举购入黄金,全年净购金量为1037吨,占2023年黄金总需求量的21%。

短期看,央行买金似乎不是金价上涨的直接驱动因素,而是让金价“跌不下去”的支撑因素。

当前黄金挑战的不单单是美元体系,而是全球信用货币体系。

疫情期间,即便是当下,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经济疲软和巨大的债务负担。

经济不好,不管是财政还是货币的扩张,都只能是能用更大的债务去解决之前的债务的问题,而且完全没有收手的意思。

美国联邦债务来到了34万亿水平,我们的M2也来到了300万亿,日本的国债早也是全球公认的三大泡沫......

金银铜等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纸币增发的速度。

黄金、白银、铜这些东西猛涨,这大概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违约、高通胀、地缘政治等风险频发都会增加“黄金们”的“含金量”,不受主权干扰的安全资产更加受到资金的追捧。

以美债为代表的主权债务已经不再是和黄金同一级别的安全资产,至少阶段性不是。

各国都在拼命的超发货币,你让金银铜们怎么办?

这些资源有限,没法靠增加供应来对冲一般等价物的暴增,所以只能涨价了,稀缺的先涨,共识更强的先涨。

当然,由于羊群和跟风效应,短期都会涨过头,黄金就是一个,银铜可能也在发生。

不仅是金银铜,资本可能还会持续在这里面寻找新的“猎物”。

在国内,我们的经济转型已经在发生。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去金融化或者淡化金融这个事儿是不可逆的;中国可能更多地会以制造业、产业升级为主, 整个利润往上游分配,制造业变得更强也是不可逆的。

不仅是中国重制造,美国也在做制造业回流,美国的三大法案也在支持制造业,全球都在往内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可能都会进入脱虚向实,资源、大宗等实物,尤其是战略储备物资,价格会系统性的上升,实物资产正在崛起。

当然,实物资产有很多,股票里面最接近实物资产的就是上游的资源股。

这,实际上也是在投资或者交易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