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生命科学向光而行 多方共话生物医药创新趋势
财经
财经 > 商讯 > 正文

驱动生命科学向光而行 多方共话生物医药创新趋势

2024年5月24日,以“向光而行”为主题的BioChina2024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论坛在苏州召开。据了解,论坛由上海杏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杏泽资本”)主办,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协办。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CWM50常务理事、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苏州大学医学院院长詹启敏;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王晓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陈凯先;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国投招商生命科学首席科学家,原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如意;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国恩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及投资发展进行深入研讨,来自海内外的300多位生命科学行业专家、投资人和金融机构领导汇聚一堂。

多方精英云集,共话生物医药创新趋势

主办方杏泽资本管理合伙人刘文溢在开场致辞中表示,2023年是中国创新药资产出海交易的爆发年,交易数量相当于过去三年之和,杏泽资本孵化的企业已成长为出海交易的主要贡献者。新技术带来新变革,中国生物科技用十年时间走完了美国四十年的进程,如今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劈波斩浪,蓬勃前进。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国生物医药实现了以仿制药为主向以创新药为主导、创仿结合的转变。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和探索相关政策措施,从生物医药生命全周期的各个环节支持创新药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创新药降价多、进院难、融资难等问题,已经开始缓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苏州大学医学院院长詹启敏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生物医药领域面临着诸如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物技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化关键技术亟须突破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发展前沿生物技术,在生命组学技术、创新药物、疫苗和抗体、现代医疗器械及大数据与智能医学等方面持续发力。

圆桌论坛环节,主管部门领导、学术领域专家就监管与企业相关问题展开了精彩探讨。CWM50常务理事、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指出,创新药能否发展壮大,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支付方,由于中国已构建起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等老百姓的医疗支付能力大幅度提高,给创新药发展构筑了增长的轨道;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国投招商生命科学首席科学家,原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如意表示,监管和企业不是对立方,研发创新药,改善老百姓健康情况,双方目标一致,所以沟通交流一定要加强加快。可通过旋转门式的人才培养,促进监管和企业的共同提高;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国恩指出,中国医保的首要目的是保基本、全覆盖,在全民医保可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未来新药市场可以从全民医保向非全民医保的商业市场扩展。

各界力量赋能,驱动生命科学向光而行

在专家们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前景进行论证后,行业投资机构高管与企业领导,分享了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策略与发展趋势。杏泽资本管理合伙人强静认为,当今时代,只有执行能够创造价值。投创新不易,但杏泽资本一直在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过去十年,凡是以套利为基础的投资最终都是价值毁灭者。投资机构应该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长期布局,而不是迎合资本市场热点。未来十年,要拥抱出海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先声药业执行董事、先声再明CEO唐任宏表示,创新药的商业性价值体现在是否更有效和具有差异化。对于潜在的临床上市前产品,需要更关注在疾病治疗上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比如,有效性是否超越现有的药品疗法,安全性是否有所提高,能否通过不同通路来实现更好的疗效和依从性等等。

2023年是国产创新药出海的“爆发之年”,不仅数量前所未有,而且从小分子化学药到大分子生物药、全球都有里程碑式突破。2024年开年,由杏泽资本孵化的企业安锐生物(最年轻的与MNC达成合作的小分子生物技术公司)、宜联生物(对外授权最多的ADC公司)和舶望制药(首个小核酸领域与MNC合作的中国公司)完成了4起BD交易,一骑绝尘。这三家公司与同样BD火爆的信诺维医药,作为MNC代表的赛诺菲中国一同探讨中国BD平台可挖掘的空间,政策支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过去政府在基础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政策,为生物医药提供了创新活力的基石。

生物医药产业离不开“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陪伴。合源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励认为,耐心资本和基金特质有关。合源医疗作为一家聚焦心衰,致力于全球创新产品研发的企业,找到与企业理念和方向一致的投资人非常重要,这样双方才有机会并行前进,这是相互选择和了解的过程。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条公认的硬核赛道,中国作为最具竞争力的选手之一,正在这条赛道上逐光而行,全速竞跑。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叠加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资本帮扶等多重因素,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将穿越资本寒冬,迈向黄金时代。(主办单位供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