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圈地运动”开启 车企能源野心显现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换电“圈地运动”开启 车企能源野心显现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菊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正推动换电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一度因换电模式的重资产特点不被业界看好的蔚来,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众车企追捧的对象。不仅长安、江淮、一汽、广汽等车企巨头竞相与蔚来结盟,政府背景的投资亦被吸引而来。

近日,蔚来汽车宣布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来能源”)获武汉光创新兴技术一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武汉光创基金”)等机构15亿元战略投资,这笔资金将用于充电、换电、储能、电池服务、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制造、运维,以及蔚来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发展,并支持车网互动创新业务的投入。

蔚来能源是蔚来旗下的能源板块,于2017年5月落户武汉。根据蔚来官网信息显示,蔚来能源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加电解决方案提供商,依托蔚来云技术,搭建了“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能源服务体系,为车主提供全场景化的加电服务。此次注资方武汉光创基金,其背后实控人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这意味着蔚来的换电模式收获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加持,预示着换电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

蔚来能源的“图谋”不止于换电。根据合作协议条款,新筹集资金还将用于储能及能源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换电市场的沸腾只是冰山一角,一场围绕能源转型的汽车产业革命正悄然上演。车企涉足能源业务的案例还有很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在内的众多汽车产业龙头,均已布局储能等能源业务,显示出对能源市场的勃勃野心。

换电赛道急速升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因换电模式成本高昂且盈利性受质疑,蔚来成为换电赛道上的独行者,期间仅有长安、吉利等车企小规模试水,但未能激起太大的波澜。不过,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内车企仿佛集体觉醒,纷纷向蔚来靠拢加入其换电“朋友圈”。

今年5月,中国一汽与蔚来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电池技术标准、可充可换电池车型研发等开展合作。仅十多天前,广汽集团与蔚来签署了充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聚焦换电及换电车型研发。自2023年11月以来,已有长安、吉利、江淮、奇瑞、路特斯等多家车企与蔚来签署换电合作。蔚来所期望的开放型换电网络正在成型。

对于车企集体的态度转变,德勤中国企业技术与绩效事业群总裁周令坤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相较现阶段的充电,换电的补能效率更高,在时效性上更接近加油。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进一步指出:“现在相对于混合动力车型,纯电动车增速明显放缓,补能的便利性、补能的时长这两个痛点阻碍纯电动车进一步冲高。换电技术有效解决了补能时长的痛点,与燃油车相当。在固态电池和充电技术未取得突破前,换电成为当前解决充电时长的可行方案,因此吸引了众多车企的加入。”梅松林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对蔚来而言,与越多的车企合作,其换电业务实现盈利的希望就越大。蔚来总裁秦力洪曾透露,一座配备齐全的换电站成本约300万元,按8年折旧计算,日均成本超过1000元,服务50次左右即可达到盈亏平衡点。这正是蔚来开放换电站给更多用户的原因。随着用户基数的增长,这种重资产投资不仅能回本,还可能转变为公司的盈利利器。“如果中国有 60% 的车用的是我的换电网络,我晚上睡觉都能笑醒。”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如是说。

虽然换电模式的盈利能力还未被完全验证,但机构预测该市场潜力巨大。开源证券此前预计,到2025年我国换电产业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34亿元。其中换电站设备、动力电池、运营环节市场规模分别为 164.4亿元、255.5亿元、914.1亿元。另据普华永道预估,2035年前,轻型车辆需建近4万座换电站,中重型车辆的换电站需求则约为1.4万座。

换电市场的广阔前景吸引各路势力竞相涌入,一场围绕换电的“圈地运动”正在展开。蔚来的换电阵营虽持续扩大,但战局未定。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推出换电服务品牌EVOGO后,正加速换电站布局,并与广汽埃安、一汽奔腾、红旗等车企达成换电合作。此外,奥动新能源、协鑫能科等企业也在积极扩大换电版图。

行业专家提醒,换电模式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梅松林指出,首先是换电前期需要巨大的投资。在换电模式下,大概每三辆车就需要在换电站备用两块电池,补能时间的缩短以额外的成本换取,在接入客户不够多的情况下盈利非常困难。其次,尽管换电解决了补能速度的问题,但并未根本改善补能便利性,因换电站数量远少于充电桩,其普及受限于特定场景和区域。

车企能源野心显现

汽车企业的巨额投资流向换电站建设,其背后的动机远不止于简单地从换电业务中直接获利,而是希望能够把握电动车能源供应的主动权,这是更为隐秘而深邃的战略布局。

“换电站储能价值高,换电站在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等能源互联网场景中呈现出较大的商业潜力,比如参与电网的削峰填谷,调峰调频等。”对于蔚来等企业布局换电站的深层逻辑,周令坤分析道。

李斌曾公开表示,打造一座换电站所摊销的成本并不高,同时换电站还能参与部分地区的储能业务,为蔚来带来新的盈利点。此次蔚来能源所获投资将用于储能及能源互联网,进一步证实了蔚来对于储能市场及电网互动的重视。

换电站是天然的储能站,而储能市场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在达185GWh,同比增长53%。其中,中国市场储能电池需求达84GWh,占全球需求45%。

另外,蔚来换电站还可以参与到电网的调峰填谷中,通过虚拟电厂的构建参与电网调节,进一步开拓收益来源。据华安证券预测,中国虚拟电厂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784亿元的规模,2030年更将跃升至1729亿元,未来市场规模直指万亿级别。

在储能和电网调节领域,蔚来已经有所行动。今年1月,蔚来与隆基绿能达成合作共建光储充换一体站;2月,蔚来与南方电网合作开发分布式储能应用。

当前,瞄准储能市场的车企并非只有蔚来,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巨头也对储能市场展现出极大的兴趣。特斯拉CEO马斯克多次强调,特斯拉储能业务的增长将远远快于电动车业务。目前,特斯拉的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电池已经在多国投入应用,并计划在中国建设储能超级工厂。未来,特斯拉希望打造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比亚迪自2008年起就致力于储能系统的研发,并通过全栈自研实现了全业务制造领域的覆盖。此外,比亚迪还组建了太阳能技术研发团队。最近有行业消息显示,比亚迪子公司弗迪电池与特斯拉达成了供货协议,将为特斯拉的储能业务提供储能电芯。

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供应商龙头,也在储能市场上持续发力。今年4月,宁德时代推出储能系统“天恒”。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中,宁德时代的市占率达到40%,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同时,宁德时代还积极布局光伏领域,在济宁投资了大型光伏基地项目,总投资达到50亿元。

目前来看,汽车企业布局储能业务,除了看重储能峰谷套利的经济潜力外,都瞄准了光储充(换)一体化,以期实现降低场站用电成本,减少对配电网的依赖。但周令坤指出,目前光储充一体站还在示范阶段,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仍取决于实际充电站的利用率、当地电价价差、市场政策、商业模式等多重因素。

梅松林提醒,新能源车企的核心是智能新能源车,只有把车做好了才能强,才能做好产业链垂直整合,如果没有大规模销量的支撑,就很难做好上下游业务。“特斯拉2016年收购光伏发电公司So-larCity,多年来一直亏损。特斯拉现在又大手笔开展储能业务,前景难以预料,因为其汽车销量远低于当初的规划,难以支撑储能业务的发展。”梅松林表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