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估”行情升温,五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财经
财经 > 正文

“科特估”行情升温,五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科特估”持续发酵,市场关注度不断升温。

6月以来,以半导体、通信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持续反弹,走出了独立行情。截至6月21日,申万电子指数月内涨幅超6%,领涨市场。

“科特估”意为中国科技特色估值体系,是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中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过程中相关行业的估值体系重塑,主要聚焦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领域,包括中国领先的优势制造如新能源车和通信等、自主可控的中国自造如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以及前沿科技的先进智造如人工智能(AI)和生物科技等。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科特估”持续走强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哪些细分领域更值得关注?下半年“科特估”行情又将如何演绎?近日,大摩数字经济基金经理雷志勇、德邦半导体产业混合基金经理雷涛、永赢高端装备智选基金经理张璐、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经理纪君凯、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发起式基金基金经理宋巍巍等5位基金经理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为上述问题梳理答案。

大摩数字经济基金经理雷志勇:科技创新方向的优质公司,尤其是涉及到国家重大战略的领军公司,这些企业理应成为资本市场大力扶持和关注的重点对象。

德邦半导体产业混合基金经理雷涛:当前很多公司已经开始走出业绩底,估值修复是顺理成章的,算力、存储及以果链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大类会是当前阶段更值得关注的机会。

永赢高端装备智选基金经理张璐:中长期来看,以“中特估”与“科特估”为代表的“新哑铃”组合有望迎来价值重估,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企业有望长期收益。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经理纪君凯:科技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遇,特别是在那些能够直接受益于AI(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细分领域。

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发起式基金基金经理宋巍巍:“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规模大,第二是市场大,第三是办大事。

三大因素合力支撑,“科特估”热度不减

6月,“科特估”受到持续关注,通信设备、半导体设备、消费电子等细分板块领涨市场,这背后有哪些原因?

雷志勇认为,首先是政策面的支持,“科特估”所代表的方向正是新质生产力,围绕芯片、AI算力、低空经济等硬科技领域的扶持政策在持续推进,包括近期宣布成立的国家大基金三期。其次,科技股估值处于历史上的相对低位,为“科特估”概念升温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海外科技股龙头包括苹果、微软、英伟达争夺市值“一哥”,科技股关注度高涨,A股相关板块也受到了带动。

雷涛表示,“科特估”的持续升温是多方视角下的一致性方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直以来科技行业都备受资本市场、社会及国家有关部门重视。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之快让所有人都惊叹新一轮科技革命是否正在酝酿。从大模型到算力芯片,再到高端芯片制造,每一个环节似乎都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我国比较薄弱的芯片制造环节。近期,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及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均显示了政府对硬科技行业的重视和支持。并且,从资本市场角度,“科特估”市场潜在空间巨大、发展不断加速,但很多国内上市公司却长期享受不到海外资本市场对同类竞品公司的估值水平,行业整体发展速度也因为无法充分受到金融市场的有力扶持而难以实现同等加速。

张璐认为,“科特估”概念火热的背后,主要因为“科特估”是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过程中的行业估值重塑。“科特估”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科特估”的过程中,科技板块融资将逐步抬升,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持。

纪君凯表示,首先,A股和港股市场半导体行业在近几年深度调整,部分港股的消费电子、半导体龙头股最大跌幅超过80%。而近两年AI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对晶圆代工和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增长,尤其是在AI PC、AI手机和AI服务器等领域。其次,今年作为体育大年,相关赛事的举办促进了机顶盒和电视销量的增加,从而带动了半导体行业的需求。此外,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的恢复,特别是国内市场的复苏,为晶圆代工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同时,AI技术在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变革和成本效率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科特估”概念的热度。

半导体产业链领涨,周期拐点或已出现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的“科特估”行情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及相关行业。6月以来,申万元件指数、申万半导体指数均涨超8.9%,居于申万二级指数涨幅前两名。月内涨幅前十的ETF全部为通信ETF、半导体ETF。

半导体行情演绎背后,其中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是“国家大基金三期”的助力。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消息,“国家大基金三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已于 5 月 24 日正式成立。

宋巍巍表示,这次“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规模大,注册资本3440亿,规模超过前两期总和。第二是市场大,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芯片市场,但是芯片大量依赖进口,手机、电脑、服务器、汽车等终端的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目前大多来自于进口,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第三是办大事,大基金目标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投资方向是我国芯片行业需求最迫切的环节。“国家大基金三期”预计会投资晶圆制造方向的先进逻辑厂、先进存储厂、半导体材料等方向。

从半导体产业周期发展来看,雷志勇表示,周期大致可以概括为“缺芯—扩产—产能过剩—削减产能”,本轮半导体周期的高峰大致出现在2022年2季度,按照历史规律,当前已经来到周期拐点区域。随着半导体“去库存”基本完成,全球半导体市场有望在2024年复苏,同时,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突破为需求端创新确立了新的方向,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

“晶圆代工的产能利用率和价格已经出现企稳迹象,这可能预示着行业正在经历一个积极的转变。”纪君凯认为,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拐点或已出现。特别是在先进封装技术领域,相关设备需求预计将步入快速增长阶段。

对于细分板块,雷涛表示,从周期复苏的角度,比较看好存储方向。存储的价格上行仍在持续演绎,当前时点依然值得关注。从产业发展趋势看,算力和端侧AI的机会依然很好,且端侧AI天然和消费类半导体有很多结合点,会加速相关产品的库存出清并带来新一轮的成长机会。

科技股走在春风里,AI细分领域机会多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科技股有望迎来整体估值修复机会,除半导体产业链外,人工智能领域同样值得关注。

纪君凯认为,科技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遇,特别是在那些能够直接受益于AI(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细分领域。在硬件终端和电子零部件领域,由于AI终端渗透率的提升和对高性能处理器的需求增长,有望看到估值的修复。在智能汽车领域,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也可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外,SaaS(软件运营服务)领域,尤其是那些通过引入AI模块来提升付费率和企业运营效率的公司,可能会受到市场的青睐,从而推动估值的修复。

雷志勇表示,目前全球AI产业巨头的大规模投入以及行业的渗透率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到从5%到30%的加速阶段。以算力为代表的IT基础设施受益于AI需求拉动,景气度仍在上行。从需求端看,多模态、AI应用和长文本限制问题的突破将持续拉动算力需求增长。从基本面来看,国内部分算力龙头公司业绩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A股算力板块的二季度业绩增速会比一季度更好。从估值面来看,算力板块的估值仍处于合理水平。在人工智能景气度依然向好的情况下,以光模块为代表的算力板块当前估值性价比还是比较合理的。未来,人工智能领域如果能迎来类似于微信、抖音的更多超级应用的爆发,行业的投资视野会更加广阔,会有更多的原创性投资机会。

雷涛认为当前很多公司已经开始走出业绩底,估值修复是顺理成章的。相对而言,算力、存储及以果链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大类会是当前阶段更值得关注的机会。

“中特估”后是“科特估”,“新哑铃”组合价值重估

展望下半年,多位基金经理认为“科特估”大概率会继续受到市场关注,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企业有望长期收益。

雷志勇认为,“科特估”大概率会受到市场的特别关注,并因为其优质的产业竞争力和稀缺性享受估值溢价;从投资逻辑来看,科技创新方向的优质公司,尤其是涉及国家重大战略的领军公司,其中长期投资价值应该从更多的视角和维度去评估,这些企业理应成为资本市场大力扶持和关注的重点对象。具体来看,像半导体制造和设计、核心基础软件、机器人产业链、能源装备、智能汽车、医药研发和制造等细分方向都会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细分方向。

展望下半年,纪君凯表示,市场的整体风格可能会继续聚焦于那些能够从AI技术发展中受益的领域。晶圆代工、先进封装、智能汽车和SaaS软件服务等领域可能会继续受到市场的重点关注。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渗透,硬件终端和电子零部件领域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对这些领域的估值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对市场风格的影响。

张璐认为,中长期来看,以“中特估”与“科特估”为代表的“新哑铃”组合有望迎来价值重估,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企业有望长期受益。在海内外因素共振下,可以多关注科技主题性价比回升的机会,比如卫星互联网方向,下半年将迎来组网密集发射;智能驾驶方向,“车路云一体化”多点开花,车路协同项目密集落地;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机器人已“进厂打工”等都是新时代投资主线中值得关注的方向。

责编:战术恒

校对:王锦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