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遥:光伏、风电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绿色资金竞争过激局面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王遥:光伏、风电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绿色资金竞争过激局面

作者|王迪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强调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

在6月25日-27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在接受凤凰网财经专访时指出,当前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主要金融工具募集资金大部分投向清洁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尤其是,在光伏、风电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绿色资金过热、竞争过激等局面,应进一步优化绿色资金结构,全面支持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等领域的项目,提高资金和资源使用效率。

近年来,绿色债券总量保持上升,但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绿色债券的增量规模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具体来看,债券市场中2023年信用债规模平稳增长,但2024年一季度信用债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也下降3.52%、发行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43%,不过总体浮动较小。

王遥认为,绿色债券规模的下降一方面受到债券市场整体收缩等综合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首单”热情退却和存量规模减少等也是造成绿色债券减少的原因,未来需通过持续积极引导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规范绿色债券市场交易、提升优质绿色债券审批流程等,通过更充分的发挥绿色债券市场定价的功能,以便进一步发掘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潜力。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能源体系将面临重大变革,王遥认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其配套储能技术的发展将具有较大的投资空间,如电池储能和氢能技术等。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迎来投资机会。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此外,绿色金融产业本身也将成为重要的投资领域。随着交易范围和主体的丰富,我国碳市场碳资产价格发现和成本传导功能将会更加清晰。

如何解决当前绿色金融面临的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的问题是重点。在王遥看来,预计我国未来三十年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487万亿元人民币,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为此,王遥提出建议:一是需要解决绿色金融工具的产品设计和发行成本经济性不突出的问题,逐步提升金融机构的参与意愿;二是要加强专业人才梯队的建设,尤其是复合型人才,解决当前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的专业性人才不足、行业间壁垒较高的问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