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欧盟对中国车企增加关税,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欧盟对中国车企增加关税,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凤凰网财经讯(李念雪)6月27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论坛期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接受凤凰网财经专访,就中国企业出海、国际经贸关系以及全球商业教育等话题发表看法。

采访中,谈及近期欧盟表示将对中国电动车企增加关税的事件,杜道明认为,这一举措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在关税门槛的背后,反映出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面对新兴力量的保护主义倾向。杜道明特别指出,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被西方严重低估了。当前,中国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追求,正是欧洲与中国企业在汽车行业发展中的最大差异。

谈及当前的全球商业环境,杜道明强调政治决策是影响商业趋势的主要因素之一,欧、美等国家大选接踵而至,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叠加的背景下,商业环境和各行各业也将会受到影响并感到不安,“尤其是金融机构,他们偏爱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尽管如此,杜道明仍对全球经济状况持乐观态度并且表示,“中国当前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令欧洲国家人民非常羡慕。”

杜道明对“企业少做国际业务更安全”的观点并不赞同,他认为国家之间贸易合作是一种抵御冲突的有效手段,只有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才能共同繁荣。

作为日本研究专家,杜道明表示,中国企业正在面临的问题日本也曾经遇到过,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经验。“日本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未能取得所期望的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缺少对当地市场和本土员工的信任。我也很好奇,中国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全球化,亦或重蹈日本公司过去犯下的许多错误?”

杜道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欧方)、市场营销学教授 / Turpin, Dominique V. European President and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t CEIBS

以下内容整理自采访实录

凤凰网财经:最近大家都在关注欧盟表示将对中国电动车企增加关税的问题,您认为这对中国汽车公司来说是个坏消息吗?

杜道明:我认为这可能对所有人来说可能都不是好消息。首先,我认为欧洲的汽车制造商是传统的参与者,而许多中国的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然是新兴力量,类似于美国的特斯拉(Tesla)。所以,每当发生重大变革时,人们自然的反应是寻求某种保护。

许多欧洲公司在应对电动汽车问题时已经表现得相对迟缓,我在中国真正感到震撼的是创新水平,前段时间我在上海,用滴滴乘坐了不同的中国汽车,我对它们为乘客所提供的舒适和可靠性感到非常惊讶。我认为这也是欧洲和中国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得非常快速,而在欧洲,发展则相较缓慢许多。

我觉得西方国家有点低估了中国如此快速创新的能力。中国不仅创新速度飞快,生产规模也巨大。因此,如果你为像中国这样的庞大市场制造汽车,你的生产成本将比法国、意大利甚至德国的公司低得多。

另外,我认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欧盟的情况也并非完全统一。例如,像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汽车公司(F.I.A.T.),在中国的市场并不是特别大,因此他们无需过多担心;而对于德国而言,则有着大量利益关联, 中国是他们最大的市场,德国车企像奥迪(Audi)、大众(Volks Wagenwerk)、奔驰(Mercedes-Benz)等德国品牌过去在中国市场份额都不小,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在某种程度上反对此事的原因,因为他们担心可能会受到中国政府某种形式的限制;法国的汽车公司则处于中间位置。而那些非常强大、非常稳固的品牌,比如法拉利则完全不同,法拉利订单已经排到两三年后,所以他们并不太担心来自中国的竞争。

弱势品牌肯定会受到影响是可以预见的,因为我们今天在美国、欧洲和中国之间看到的摩擦,过去日本品牌在参与全球化时遇到的竞争,也有过类似的情况。

在20世纪80年代,丰田(Toyota)、日产(Nissan Motor )等公司进入了欧洲市场,由于日本的竞争,英国的汽车工业逐渐消失。日本曾经对英国市场的大量投资,使其后来成为英国汽车行业最大的投资者之一。现在,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了,我们看到中国的比亚迪宣布他们将在匈牙利建立第二家工厂,此外,中国公司还拥有沃尔沃(Volvo)等欧洲品牌。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并不令人意外。尽管欧洲市场也正在寻找理由来争取时间保护自己的市场,但显而易见的是,下一步将会是更多的中国投资进入欧洲市场,当然这也将是欧洲经济的新动力之一。

凤凰网财经:日本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也没有取得成功。

杜道明:我觉得中国和日本面临了很多相似的问题,它们可以相互学习。例如,日本存在人口问题,与中国情况相同。此外,日本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并未取得所期望的成功,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不太信任当地人。

当企业非常成功时,很容易陷入自满或傲慢的状态。我认为要在全球化中取得成功,必须在信任与控制之间找到平衡。过分信任当地人可能会带来问题,但如果你施加过多控制,也会出现问题。因此,管理始终是一门平衡短期和长期,信任与控制等各种因素的艺术。作为一名学者,我对此很感兴趣,这是我想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我也很好奇,中国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全球化,还是会重蹈日本公司过去犯下的许多错误?尽管像丰田这样的日本企业过去取得了成功,但昨天的成功并不保证明天也会成功。因此,我认为双方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经验。

凤凰网财经:更广泛的来看全球整体的商业环境,您认为当前主要呈现出哪些趋势呢?

杜道明:在我看来,一切都受到了许多政治决策的影响,这是首要因素。其次,美国、欧洲各国领导人大选也使得当前存在大量不确定性,这通常会让商界感到不安,因为商人尤其是金融机构,都偏爱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

地缘政治和经济原因,让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这样的情形下,经济状况并不算太糟。美国市场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了预期,多数国家的经济都在增长。

许多欧洲国家没有已经脱离高速增长阶段许久,我认为欧洲的人们对中国保持5%的经济预期增长非常羡慕。尽管我们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了等情况,整体而言也比一些其他国家的情况要好得多。

凤凰网财经:说到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您认为少做国际业务会更安全吗?

杜道明:不是这样的。我认为在今天的世界里,各国经济是相互联系的。我记得当我还是个年轻教授时,没有人欢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进入世界市场,很多人担心有一天会受到威胁。

而我们认为,将中国引入和平进程的最佳方式是通过贸易。因为有句老话说,当人们相互贸易合作时,他们不会用战争等手段争斗。许多人欢迎中国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因为我们感到彼此之间的依赖增加了。现在情况依然如此,我们仍然相信共同繁荣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凤凰网财经:我们也关注外企在中国的投资和运营。您对中国已经非常熟悉了,从您的观察来看,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是什么呢?

杜道明:现在鉴于我们所看到的不确定性,以及有一种可能是误解的观点,认为中国对市场有更多的控制权,因此,外国人不太愿意进行更多的投资,但我认为他们其实是在观望。

有三种情况。有些公司已经决定撤出,他们撤出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他们没有竞争力或者面临不同的挑战。第二种,比如一些德国公司正在做的,他们非常依赖中国市场,所以他们会加大投资。我认为有很多公司属于第三种,即处于两者之间,他们在等待,等待看事情将如何发展。我一直认为,绝对不能忽视中国,无论政治上、经济上会发生何种变化,中国都将继续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

另外,作为一个商学院的院长,我仍然惊讶于从疫情之后,学生生源的恢复情况,因为到现在外国学生的数量大约只是之前的20%,甚至更少。我认为当存在这种紧张关系时,沟通就变得更加重要。

其实很多人对中国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我认为必须来到这里花时间深入体验,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仅仅依靠外界的感知,因为这些感知通常是不准确的。因此,我鼓励我的朋友们都去中国亲自看看。

凤凰网财经:您如何看待中国普遍使用移动或电子支付的情况呢?

杜道明:是的,自从我来到中国以来,一切都是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的,非常方便。很明显,外国人来中国时,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大惊喜”,没有这些我们几乎什么都做不了,甚至信用卡在中国也不太常用。有意思的是,前几天我在巴黎看到了一个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他正试图创建一种类似支付宝的产品。

对于游客和任何来中国的外国人来说,学习使用滴滴、支付宝等应用软件确实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既适合来中国的外国人,也适合在西方国家想使用电子支付的人们。尽管在西方,人们处于安全的考虑,仍然喜欢使用现金。但我认为电子支付一定是未来发展趋势。

我的感受是,以前当我们想要看未来时,我们会去美国、去硅谷,现在则是来到中国,因为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很快会传播到全世界其他地方。以零售为例,以前我们会去加利福尼亚学习,今天我们则选择来中国,因为在零售领域中国所处的先进地位。

因此我希望人们对中国更加好奇,保持好奇非常重要,因为在许多行业中,事情都在迅速变化。这是一种必要的心态,我们需要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好奇心旺盛的人,关注美国、中国以及欧洲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才不会被本国的固有模式所束缚。

凤凰网财经:作为商学院院长,您如何看待中外的教育差异?对于有意向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在选择商学院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杜道明:正如我之前所说,商业人士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尤其在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经常谈论持续学习,过去很多人会去美国或英国学习,但未来的趋势是去美国、欧洲和亚洲。为了全面了解世界的发展情况,对这三个主要地区的动态有深入了解非常重要。

实际上在国内包括我们中欧的许多课程中,你会发现有很多海外学习的模块,你可以选择去海外学习一个学期,或者参加越来越多的海外探索之旅。例如,今年在中欧,我们将组织100余次的海外访学之旅,带领我们的中国学员和国际学生前往世界各地,让他们真正探索这个世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