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丨拿出7倍的半年利润入股华为引望,赛力斯真的值吗?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风暴眼丨拿出7倍的半年利润入股华为引望,赛力斯真的值吗?

继长安阿维塔之后,又有一家车企确认“上车”华为旗下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引望智能)。

同样的味道,熟悉的配方,115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金额,占10%的股份,引望智能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150亿元。

115亿元的投资并非小数目,这是赛力斯2024年上半年16.25亿元归母净利润的七倍,也接近上半年138.9亿元期末现金余额的八成。如此重金投入,对赛力斯来说,真的值吗?

01 员工入职签约主体已是引望智能

尽快已经是上千亿的估值,但成立于2024年1月的引望智能是一个尚未填充的空壳,华为车BU业务并未装入。

根据双方约定,华为会在六个月内完成实质装载,而装载的内容包括技术、资产、人员、业务合同等。华为拟注入引望智能的资产包括6838项专利、1603项商标和不少于5500名员工,而在2023年华为车BU的员工为7000人,这等于几乎将整个车BU的“家底”搬到了新公司。

一位在今年1月拿到华为车BU录取意向书的应届毕业生提到,8月份入职时签约的主体公司已变更为引望智能。一位在华为车BU工作多年的员工则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老员工的合同也将转移至引望智能,并且公司目前仍有大量的招聘需求。

根据公告,引望智能拟装载业务在2022年、2023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98亿元、47亿元,2024年1-6月营业收入则为104.35亿元。营收一路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扭亏为盈。在2022年和2023年,该业务分别亏损了75.87亿元和55.97亿元,到了2024年上半年,引望智能却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了22.31亿元。

按照余承东此前的说法,车BU原本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但现在看来,已经提前一年实现盈利,这要得益于不断拔高的毛利率。

华为车BU的业务模式包括硬件业务和软件及服务业务。在2022年和2023年,硬件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4.47%、15.85%,而软件和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则分别为24.97%、52.22%。到了2024年上半年,软件及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6.17%,远高于硬件业务的33.41%。

这让引望智能的估值有了实质支撑。公告中,按照市场法评估,最终认定截止2024年1月,公司评估价值为1152.5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比此前网传的估值少了一半还要多,2023年就有传言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从华为体系中剥离,整体估值为2500亿元。

汽车分析师钟师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华为真金白银往里面投入了数百亿资金,1150亿元的估值并不算太高。根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今年4月份的说法,自2019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研发投入就超过300亿元。

尽管价格相对合理,但也并非所有合作伙伴都会积极参与。

02 纠结的合作伙伴

2023年11月28日,在智界S7的上市发布会上,余承东发表了一项引人瞩目的声明。他宣布,华为车已经正式就车BU业务向与其合作的四家公司——赛力斯(对应问界品牌)、奇瑞(对应智界品牌)、江淮(对应享界品牌)以及北汽(对应尊界品牌)发出了股权开放的邀请,并希望一汽集团参与。

这一邀约的背后,是华为内部关于拆分车BU的传闻愈演愈烈。更早之前,任正非的一份内部声明更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加剧了外界的猜测和议论。他警告说,华为和全球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冬,为了渡过这个寒冷的时期,公司必须削减所有边际业务,只专注于那些能够带来收入和利润的核心业务。这样的表态无疑让外界普遍认为,拆分车BU已成定局。

对于这一战略调整,钟师认为,华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对车BU的投入,降低风险,还有望通过股权融资为华为带来数百亿的现金回报。

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则表示,独立后,引望智能在决策和执行也会更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更容易获得车企实际支持,变对手为队友。

但对于余承东的邀约,各家的反应并不相同。

江淮汽车方面似乎显然有些措手不及,当天他们迅速通过官方公告作出了回应,明确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并未收到华为关于共同投资的邀请,且未参与任何与华为相关的投资及资本合作事项”。

相比之下,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峥在今年3月的发言则透露出不同的信号。他透露,东风汽车正与中国一汽集团携手并进,积极推进参股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相关事宜。

但余承东的股权开放邀请已经发出多时,真正确定下来的合作却寥寥无几。除了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之外,“四界”公司中只有问界品牌的背后公司——赛力斯敲定了合作意向,其他三家公司却并未公布任何进展。

钟师分析,一方面这些车企即便是想寻求类似的合作,但也可能受限于自身的财务状况,能否拿出足够的资金是一个大问题,要知道早期愿意和华为深度合作造车的,大多其销量本身并不好,另一方面,对于动辄上百亿的投资肯定会更加慎重,他们会考虑回报率、风险控制等多种因素。

而引望智能未来的发展还充满不确定性。一个最直观的证据是,即便还没有拆分,“四界”中也只有问界能称得上火。

拿智界品牌首款车型S7来说,2023年11月就曾上市,但销量并不算出色。今年4月第二次上市,配置进行了升级,售价有所下调,但只有上市前两个月销量达到了5000多辆。高潮过后,6、7月份销量又进入平静期,6月销量仅2306辆、7月份销量为1541辆。

余承东曾在今年7月15日回应了智界S7卖的不好的原因,“我们的营销能力还是有比较大的空缺,而且智界的品牌还没有构筑起来”。

而在国内,引望智能也不乏竞争对手,在智能驾驶方面, Momenta,大疆车载、小马智行都实力不俗。

03 无奈的选择?

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赛力斯还是成为“四界”中第一个吃螃蟹的。

赛力斯声称“双方通过本次交易,以股权纽带为基础,将战略合作升级为‘业务合作+股权合作’,进一步夯实双方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

任万付提到,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近几年一直在变化中,而塞力斯也在与华为的合作中尝到了甜头,通过入股引望进一步深化与华为的合作,为未来的发展增加确定性。但在钟师看来,问界投资引望智能的举动实则出于无奈,因为问界的命脉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在华为手中。

华为对问界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回顾赛力斯的发展历程,它从曾经那个默默无闻的弹簧厂、面包车工厂,一跃成为如今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和资本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新星,市值更是实现了从一两百亿元到上千亿的惊人飞跃。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关键就在于与华为的携手合作,仿佛拨动了命运的齿轮。

华为对问界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为其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上,它还深度参与到问界汽车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产品设计、产业链管理、质量管理、软件生态、用户经营、品牌营销以及销售渠道等。可以说,华为在问界汽车的成功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尽管赛力斯并未公开问界系列的具体营收占比,但从其2023年的财报中还是可以窥见一斑: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收已经显著扩张至289.48亿元,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超过八成。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的营收仅为46.09亿元,占比不足两成,显得黯然失色。

进入2024年,问界系列的销量更是势如破竹,1-7月销量突破22万辆,成为赛力斯绝对的主力车型,以至于在赛力斯集团的官网上,只展示问界相关的车型信息,而旗下蓝电新能源汽车、瑞驰电动商用车、风光SUV并无详细介绍,只是在公司简介中简单提了一下。

显然,从目前的合作态势来看,问界对华为的依赖更为强烈。但与此同时,华为也需要问界这样的大客户来支撑其汽车业务的持续增长。

根据赛力斯的公告显示,华为车BU的前五大客户中,第一大客户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贡献了11.89亿和23.96亿的营收,占比均超过50%。而在2024年上半年,第一大客户更是贡献了66.14亿的营收,占比达到了惊人的63.38%。能为华为车BU贡献如此多的营收,外界普遍认为第一客户便是问界。

而在合作签订后,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满怀信心地表示,“力争三年计划实现问界年产销百万量级目标,带动引望百万台套供应,实现共赢”。但新能源汽车竞争愈演愈烈,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并非易事。

风暴眼丨拿出7倍的半年利润入股华为引望,赛力斯真的值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