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张淑贤
以“共享创新、共塑未来:构建科技创新开放环境”为主题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9月7日在上海开幕。开幕式上,上海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以政府投资引导的方式提振早期科技投资市场信心。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致辞中表示,要以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积极顺应科研范式变革,深化科技布局、保持战略敏捷,加大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力度,探索科技创新的新型组织形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在“青年特别讲席”期间,西湖大学“90后”生物学家白蕊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至今,白蕊所在的团队在施一公教授带领下,一直致力于剪接体机理研究,目前从分子层面完成了RNA剪接全过程图谱的绘制。“我们主攻的方向,很骄傲地说,在国际上已做到领先水平。从基础研究层面,我们想搞清楚过程如何发生的,进而可以了解疾病的致病原因,进行针对性地药物开发。”
上海设立百亿级基金培育未来产业
在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以政府投资引导的方式提振早期科技投资市场信心,促进创新源头的优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据了解,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有政府引导、长期支持、宽容失败等特点。此次100亿元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基金期限长达15年,还可根据情况申请延长3年。
在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的管理上,上海国投公司将牵头组建国资控股的市场化基金管理平台,重点聚焦未来产业领域早期投资,协同各类资源,打造开放的投资验证孵化一体化平台。
据悉,该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将建立战略科学家委员会、科技项目经理人投研团队和概念验证经费联动投入机制。其中,直接投资主要投资未来产业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子基金投资对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可达50%,设有回购让利机制。
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我们将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持续释放创新主体和科技人才活力,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陈吉宁表示,要以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积极顺应科研范式变革,深化科技布局、保持战略敏捷,加大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力度,探索科技创新的新型组织形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构建全链条加速机制、全要素支撑体系,深化创新规律研究,持续做强科技服务业,大力培育高质量孵化器和特色产业园区,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机制,建立更加符合创新规律的人才评价制度、更加有效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更加自由便利的数据流通共享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作《深化全球合作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时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长周期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应用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为产业创新开辟新方向。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要营造鼓励、支持和参与产业创新全过程的社会氛围,培育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中国政府将持续深化政府间和民间国际科技合作,扩大科技人文交流;突出共商、共建、共享,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之路;面向全球科学发展和应对共同挑战的需要,在重点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和战略性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估计要10年到20年才能研制出通用的、可执行任何量子算法的计算机。
薛其坤表示,量子计算机需要庞大的制冷机,由于制冷机需要占地方,因此量子计算机的体积不可能小,“不用担心笔记本电脑会被量子计算机代替,就相当于汽车永远不会被飞机代替一样”。
“要形成像目前广泛使用的计算机一样的量子计算机,需要全世界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家共同努力。”薛其坤说。
剪接体机理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开幕式及主论坛上,在“青年特别讲席”发表演讲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吸引了证券时报记者的目光。白蕊,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90后”生物学家,她是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教授的高徒,已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科学》和《细胞》上发表11篇论文,被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
白蕊称自己研究的对象是遗传信息的剪接师。“遗传信息是写在DNA(基因)里的,基因需要一步步地进行信息传递,最终形成蛋白质来执行生命活动。”白蕊在接受包括证券时报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实际上,基因是非连续的片段,就像电影素材库一样,需要一个剪辑师来完成对基因片段的拼接,遗传信息的剪辑师被称为剪接体。
“剪接体是一个由300多个蛋白质组成的庞然大物,一个蛋白质的基因突变或剪接异常,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癌症。”白蕊说,“一半以上的疾病突变源于剪接体,但目前靶向剪接体药物研发却屡屡受挫,仅有的几个药物也在临床一期直接夭折了,究其原因是针对剪接体的机理研究极为匮乏。”
2014年至今,白蕊所在的团队在施一公教授带领下,一直致力于剪接体机理研究,目前从分子层面完成了RNA剪接全过程图谱的绘制。
“我们主攻的方向,很骄傲地说,在国际上已做到领先水平。”白蕊说,“从基础研究层面,我们想搞清楚过程如何发生的,进而可以了解疾病的致病原因,进行针对性地药物开发。”
当时为何选择RNA剪接体这一世界性难题?白蕊笑称:“导师安排的,当时年龄小,初生牛犊不怕虎,觉得反正挺难做的,做不出来就做不出来了,但做出来了,那就很厉害呀,主要没有什么思想包袱。”
白蕊称自己擅长做实验做研究,“在科研中,经常99%以上的结果都是失败的,但我不会很难过,我会认为我暂时还没找到那条通往正确答案的道路,但已排除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只要我坚持尝试,我觉得我一定能找到。”
基础研究到真正落地转化,有多久?“可能需要很久,也不太容易。”白蕊说,“但不要觉得难就不做。努力做,能做一点是一点,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做成。”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