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15亿,招商证券出事了?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索赔15亿,招商证券出事了?

0 1

招商证券被天价索赔

去年4月,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出《树立证券行业荣辱观的倡议书》,倡导证券行业荣辱观,引领行业思想道德建设之后的不久,招商证券董事长霍达当时就表示要:

知荣辱树新风 做证券行业文化建设“躬行者”。

这句口号喊完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就被打脸了。

2024年10月11日,中安科发布公告称:

招商证券作为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独立财务顾问,因未能按照约定依法勤勉尽责,导致公司遭受损失,公司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诉讼。目前案件已立案受理。

中安科的核心诉求很简单:

请求法院判令招商证券赔偿各项损失合计15亿元,包括向投资者支付的赔偿款和股份、支付的罚款金、虚增评估值的对价。

同时,要求招商证券退还财务顾问费3150万元并支付利息损失。

两项诉讼请求共计15.315亿元。

这个事,确实是第一次遇到,相当于上市公司赔偿完投资者的损失后,现在反过来要起诉给自己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面对巨额的索赔,招商证券的压力也不小。

假设其败诉的话,赔偿金额对净利将产生显著影响,并在市场声誉和品牌形象上受到损害,引发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危机等。

近两年,招商证券的营收和净利较2021年时减少了30%,去年归母净利为87.64亿元。据该数值计算,索赔的15亿占其利润近五分之一。

截至2024年上半年,招商证券的业绩仍存在压力,实现营业收入95.95亿元,同比减少11.11%;净利润47.48亿元,仅同比增长0.44%,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从业务上来看,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资产管理和基金管理业务、承销及保荐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的营收下滑明显。尤其是财务顾问业务同比下滑达到27%,降至4754.1万元。

一下子,压力给到招商证券这边。

0 2

祸起10年前旧案

发起索赔的一方中安科前身是飞乐股份于1990年上市,老股民们应该有所耳闻,它是沪市“老八股”之一。

2014年12月,该公司重组购买中安消技术100%的股权完成股权过户及工商变更,其主营业务变更为安防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产品制造。2015年3月,公司更名为中安消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8年5月再次更名为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

但是重组上市之后,中安科的资本市场道路走得并不好。

从2015年6月牛市高点的46元股价,一路跌到最低点1.11元每股,下跌幅度将近98%!

公司都差点跌没了。

此后一直在一两块股价的低位来回游荡,自2017年被“ST”开始,中安科连续多年徘徊在退市边缘,直到今年6月底才得以“摘帽”,转危为安,勉强上岸。

而近几年中安科的经营情况也不算理想,营收增长乏力,从2019年30亿规模的营收,到2023年是28亿。

净利润也经历过连年亏损,尤其是2021年巨亏14.96亿,让中安科元气大伤。如今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不足行业十分之一!

所以当索赔招商证券15亿的消息一出来,不少人认为他们是想借着这件事捞一笔。如果最终上述诉求最终胜诉,获得的赔偿有利于提升公司所有者权益,优化资产结构,提升公司市场信誉。

如未能胜诉,亦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几乎稳赚不赔!

不过中安科的诉求并非没有根据,这件事还得追溯到10年前。

2014年中安科向中恒汇志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达到惊人的28.59亿元,而当时的独立财务顾问就是招商证券。

标的资产中安消技术未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盈利预测信息和虚增2013年营业收入,导致中安科公开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文件存在误导性陈述、虚假记载。

中安消基本上就是将一些框架协议进行盈利预测,收入和利润基本上都是假的,后续都是没有实现的。也就是说,中安科花了30个亿几乎买了一个空壳子。

在这个案例中,中安消以及法定代表人均被处罚。

中恒汇志投资公司,作为资产的卖方,法定代表人涂某直接被市场禁入。

招商证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证监会在2022年也是进行了处罚,直接是没收了3150万元的顾问费,还处以一倍的罚款。

中安科诉讼的案子独特在哪呢?

按照此前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监管层,要对上市公司主体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处罚,往往金额都比较大,如果上市公司主体没钱,第三方服务机构要主动拿钱来颠覆,进而赔偿投资者的损失,比较典型的就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紫荆存储。

然而,中安科是上市公司赔付完后,反而要让给自己服务的财务顾问,赔偿自己的损失。

在中国也许不是第一桩,也是二三十年来极为罕见的了。

0 3

招商证券接连“翻车”

不过这事也没有冤枉招商证券,他们的内部控制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

除了旧案纠纷未停,招商证券今年内也多次收到监管函。

9月5日,因作为保荐代表人未勤勉尽责,招商证券被北交所口头警示。

8月16日,深圳证监局指出招商证券在从事投资银行类业务过程中,存在督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力度不足等问题,对其出具警示函。

若再向前追溯,招商证券还存在着作为保荐代表人未勤勉尽责、作为债券受托管理人未尽督导之责等多项违规情形。

2月9日,也就是除夕那天,证监会发布了一则公告,直指招商证券。

公告显示,证监会组织稽查执法、日常监管力量集中查办了招商证券多名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一,对63人作出行政处罚,合计罚没8173万元,对1人作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第二,将1人涉嫌内幕交易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对46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其中拟对3人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对5人采取监管谈话、38人采取出具警示函。

第四,对负有从业人员管理责任的招商证券,采取责令增加合规检查次数的行政监管措施,对公司董事长采取出具警示函、2名时任合规总监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并督促招商证券启动内部问责,约谈相关违规人员,落实问责全覆盖。

公告一出,震动金融圈。被罚人员覆盖面之广、违规时间之长、处罚力度之大,都令人惊讶。

招商证券违规炒股的人员,上至原总裁熊剑涛,下至普通员工。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熊剑涛,从1995年便开始违规炒股,在2007年至2021年长期控制他人账户炒股,违规时间长达26年之久。

而这些人普遍都拿着极高的薪水,招商证券的高薪酬是业内出了名的。

比如熊剑涛,2020年薪更是一度高达518万元。

负责合规方面的高管薪酬也不低,此前基本都在200万的年薪以上。

在2020年,招商证券人均薪酬高达81.24万元,仅次于中金公司和华泰证券。

即便经过几年几波的降薪潮,现在招商证券的人均薪酬仍高达40多万元。

拿着这么高的薪水,却总是干着违法乱纪的事,金融行业确实该整顿一下了!

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这些中介机构都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

在IPO发行、信息披露等过程中,“看门人”应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职责,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完善内部管控机制,对拟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业务状况、风险提示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专业审核。

还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责,对违规信息、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行为精准识别、揭露并纠正,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内控机制等,并及时上报,配合监管的取证与查处。

但显然业内有相当一部分机构没有做到这些,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都没做到!

如果只享受利益,不承担责任,就要让其付出代价,甚至逐出市场,让其永远无法享受资本市场发展的红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