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发改委、中共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目的是为紧抓国家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机遇,加快培育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看,近年来,随着航天科技飞速发展,商业航天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新引擎,成为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陕西具有丰厚的航天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资源,是我国航天动力之乡、北斗创新发源地,先后承担了东方红卫星、嫦娥探月、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多项航天重大工程,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陕西省航天领域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创新平台数量众多,拥有我国唯一以航天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在运载动力、卫星有效载荷、测控导航、卫星通信等产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全省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行动计划》提出,培育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集群的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规划,服务大局。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需求、承担国家任务,推动全省航天产业创新水平迈上新台阶。引导省内企业积极探索并突破航天领域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抢占未来航天科技制高点。
二是创新驱动,场景牵引。引导省内商业航天企业围绕技术创新、场景应用、产业发展,谋划实施一批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示范项目。积极搭建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创新应用场景,开辟新模式、新服务,壮大商业航天产业规模。
三是龙头牵引,集群发展。加大商业航天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推动军民融合、央地协同、校企合作,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营造优良生态,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化集群式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要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到2027年,陕西全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全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卫星和火箭制造、星座运营、卫星测运控、卫星应用等领域涌现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具体包括三方面发展目标,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到2027年,整箭、整星、整机制造能力基本形成,卫星应用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突破100家。到2030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突破200家。
二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运载动力、卫星制造及测运控、智能终端及核心零部件、卫星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到2027年,累计建设商业航天领域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20个,申请专利500个。到2030年,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超过50个,申请专利1000个。
三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到2027年,打造10个以上商业航天标杆应用场景,形成20个以上融合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到2030年,应用场景向更多、更深领域拓展,打造20个以上商业航天标杆应用场景,形成40个以上融合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推动形成商业航天跨领域融合应用新格局。
关于重点任务,《行动计划》提出,要聚焦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挥陕西省比较优势,重点实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产品应用示范、产业创新能级提升、创新生态优化、专业园区建设等六大工程,加快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及重点产品推广应用,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形成新模式新业态,努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立足陕西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基础,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依托重点园区,充分发挥产业规模效应、资源集聚效应、创新协同效应,推进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一体”是指以西安航天基地为依托,打造我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核心区。发挥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九院16所等科研院所以及重点企业创新资源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应用技术开发,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中试与试验中心、专业人才引育中心、产业孵化与金融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
“两翼”则是指,以宝鸡高新区、铜川高新区为承载,打造我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扩展区。宝鸡高新区重点发展航天液体动力制造、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制造、液体火箭发动机综合试验等,充分挖掘商业航天动力应用新场景。铜川高新区重点发展火箭发动机总装总测、航天装备试验检测、卫星测运控备份、航天新材料及装备开发等,充分拓展商业航天服务新领域。
记者注意到,在保障措施中,《行动计划》专门提出,要加强资金保障,吸引多元投资,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商业航天领域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首台套研制、试验示范和专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同时,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商业航天产业基金,积极投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鼓励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探索出台知识产权融资、投贷联动等新服务新模式,拓宽商业航天企业融资渠道。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