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2001年的邓裕凡,已经创办过一家宠物医院和一家AI公司。她的AI公司专注于AI应用的普及教育和定制化AI服务。2023年,邓裕凡关注到香港市场,“香港的年轻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都和内地人不同,我想来香港看看大家都在做什么?香港的AI发展趋势如何?”
1998年出生的王慧宇,高中和本科都在加拿大度过。在上海工作过一年,经历过一段不成熟的露营行业创业后,她希望能获得更规范的创业指导,尽量规避风险,同时寻找到更合适的合伙人。
本科就在香港浸会大学就读的张晋源,今年22岁,从小对创业感兴趣。今年本科毕业后,他就在寻求创业、商业方面的硕士课程。他注意到,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香港城大”)在2024年成立了“城大创新学院”,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
从左至右:张晋源、王慧宇、邓裕凡
三位年轻人汇流,走进城大创新学院的理学硕士(创新创业)课程,从创新意念出发,认清市场需求,体验现实营商环境,在前沿科研技术的助力下,开展一段崭新的创业旅程。
01、 Multi-Culture是创业的重要因素
2021年,香港城大举办了HK Tech 300创新创业计划,旨在培育新一代企业家,为年轻人提供多元发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创业机会。
2024年,香港城大进一步成立了城大创新学院。城大创新学院院长谢智刚教授表示,香港城大的科研及教学水平备受认可,不但是全球百大高校,并在2023年再度入选全球顶尖100所获颁最多美国专利的大学,连续八年排名全港第一。
他指出,学院成立初衷之一是希望将学校丰富的科研成果落地,为有志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育更多创科人才和深科技初创企业,为香港科创助力。
城大创新学院院长谢智刚教授
香港工商业过去常常说“High tech揩嘢,Low tech 捞嘢”,意思是:搞高科技容易失败,搞科技含量低的能赚到钱。长期以来,香港发展科创都面临两大痛点:一是社会创业氛围不浓;二是创新资本不够。
但近些年,香港在发展创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源和政策,大力完善创科产业生态。2024年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再次围绕金融、科创和人才三个方面发布了多条措施,包括设立100亿港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调拨15亿元优化“创科创投基金”和利用港投公司的“耐心资本”吸引创科企业等。
在此背景下,谢智刚教授认为,“起码在20年内,年轻人就业多样化会是一种趋势,他们毕业后除了入职工作,还会创业,从事各方面的活动。高等教育也应该配合这种趋势,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为此,城大创新学院提供了一系列适合本科生、硕士以及博士生修读的创新创业学术课程。
具体到课程设置方面,城大创新学院副院长、理学硕士(创新创业)课程主任刘特斌教授认为,跨文化(Multi-Culture)、跨学科和跨产业背景是创新创业非常重要的因素。
城大创新学院副院长、理学硕士(创新创业)课程主任刘特斌教授
理学硕士(创新创业)课程(MSc in Venture Creation, MSVC)面向所有对创业有浓厚兴趣且英语水平达标的人士。无论是应届毕业生、企业家还是在职人士,都可以选择全日制或兼职模式就读。MSVC今年9月开学,招收了近80名学生,涵盖了海内外学生、创业小白与连续创业者。
MSVC课程设计从产业化角度出发,让学生体验现实的营商环境,培养发展科研转化和商品化的商业头脑。课程共36个学分,当中三大核心科目包括研究生创新创业启航综合课程(GRIT)、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创新专题报告。这些课程中,学生将参与一系列与创业相关的活动,由导师带队指导,最终完成一份能落地的商业计划书。
课程的导师及顾问团队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健康、ESG、金融等领域的资深学者、知名企业家、业界领袖和投资专家等。谢智刚教授介绍,城大创新学院是HK Tech 300大型创新创业计划的重要一环,该计划在过去三年培育超过700支初创团队、超过90家公私营机构作为策略合作伙伴、共同投资伙伴和支持组织,为城大创新学院提供强大的初创生态网络支持。
王慧宇和张晋源对GRIT课程印象特别深刻。在这门课程中,导师们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创业意向将他们分为5-6人的团队进行创业实践,导师们还会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提供一对一的密集指导:和学生考察市场、帮忙对接资源、提供实践平台等。
同时,课程也鼓励学生之间不断组队,交流想法。“不同身份的导师能让我们以不同的视角理解创业。导师们还根据我们的想法,在授课中尽量调节和加深课程内容。而与不同身份背景的同学沟通想法,也让我们碰撞思路,创业理念持续更新迭代。”王慧宇说道。
上课一段时间后,刘特斌教授评价:“学生们很有激情,让人喜出望外,我相信经过一年后他们能够给出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书。”
02、由创意、募投到落地 如何助力创业者飞跃“死亡谷”?
科技创业主要有两个“死亡谷”,一个“技术死亡谷”,即科技成果商品化的0-1阶段;另一个是“商业化死亡谷”,是指产品问世到市场化之间的阶段,需要考验企业的商业模式。如何提升初创企业穿越“死亡谷”的成功率?
刘特斌教授观察到,学生创业最大的痛点是idea很多,但缺乏行动的勇气。“如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给予一定的点拨支持,帮助他们走出舒适圈,他们行动的几率会提升很多。”
通过资深导师团队的点拨,能帮助创业者们理清创业思路,建立更系统成熟的商业思维。
“创业中最不值钱的是想法。”王慧宇说道。上课以来,她的很多创业观念都发生了改变。“创业想法在市场上都能找到类似的,我们要做的是优化,要比别人多做一点。”
张晋源也有类似的感受。过去,他一有创业想法,就和队友满腔热血开始行动,但这些创业实践往往都以失败告终。
进入香港城大时,张晋源原本计划做一个碳交易相关平台。但导师告诉他,“如果创业的起步点如此广泛的话,在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他建议张晋源,可以为市场做一些很小的东西,比如通过智能硬件为每个人量化碳排放数据,这样细微的点会更好切入市场。
除了帮助学生明确创业想法,了解市场需求。初创企业穿越“死亡谷”中通常面临的资金、技术、团队等问题,城大创新学院也能提供全面的培育和支持。
依托HK Tech 300计划,学生们可带着有潜力的商业计划申请HK Tech 300的种子基金,入选项目可获得10万港元的启动资金。此外,在优秀初创企业的播种期、培育期、发展期,HK Tech 300都能提供资金扶持,团队及后可申请天使基金,最高可获批金额达100万港元。
技术方面,科技研发是创新创业的推动引擎。香港城大拥有庞大的专利库,目前有超过1700项专利技术(IP),课程鼓励学生们使用这些科研专利和知识产权。
举例说,张晋源和团队目前准备做一款康养机器人,他发现大学的专利库有许多相关技术,他们还能通过学院联系专利作者。王慧宇来到香港城大以后,更确定了人工智能、科技创业是世界的大趋势,“导师也跟我们说,Tech是逃不了的东西,会与不会你都要参与。”
团队组建方面,课程通过HK Tech 300计划链接了各领域的创业者资源,而且入读MSVC课程的学生背景多元,学院还会促成学生与香港城大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配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创业同伴。王慧宇直言,希望在香港城大找到合适的创业合伙人,而她在GRIT课程的创业团队中,就有着不同行业的资深从业者。
刘特斌教授提到,MSVC课程还会为有志者开拓内地以及海外的发展机会。近年来,香港城大通过举办HK Tech 300全国千万大赛、HK Tech 300东南亚大赛等一系列举措,与内地多个城市,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泰国,以及中东和一带一路等地区的多个大学和初创培育机构合作,积累了大量市场资源。
“香港很容易和海外接轨,这也是我们在市场发展上的一大优势。”谢智刚教授补充道。
03、产学研加深合作 提供更多发展可能性
创业之路风险重重,失败者十有八九。创业失败是每一个城大创新学院学生必须做好的心理准备。
张晋源对导师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80%的人可能这辈子只创一次业,但有95%的人在这唯一的创业中失败了。”王慧宇坚定地选择继续创业。她说创业的想法根植在心底,哪怕创业失败,也会继续选这条路。
谢智刚教授认为,第一次创业哪怕不成功也非常重要。因此,学院鼓励学生不要畏惧失败,从失败中站起来。“种子基金可能有一半失败了,但我们鼓励他们再想计划书,再申请基金。”
下一阶段,谢智刚教授说,要让城大创新学院的四个课程跑起来,包括MSVC、哲学博士学位 (创新创业)、研究生创新创业启航课程及海外初创企业实习计划,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强化课程,同时继续与政、产、学、研加深合作,扩大学院的生态圈。
针对MSVC的课程设计,刘特斌教授透露,将加入更多类别的课程,并提升AI的元素,让学生有更多选择。
对比几个月前,邓裕凡、王慧宇、张晋源都对创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无论之后的选择如何,城大创新学院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邓裕凡在香港待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香港大力发展AI,并且AI发展趋势与内地有所不同,这对她有一定启发。而想寻找合作伙伴的王慧宇,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合作伙伴画像。
张晋源的创业想法被不断打磨、修正,建立了更成熟的商业认知。他说,即使是没有明确创业想法的学生,在香港城市大学学到的系统化商业知识、积累的人脉资源和专业资源,也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