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好东西》中有句台词“快车太臭,除非女司机”,引得无数打工人连声附和。
冬至已过,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暖和点的地方无外乎两个:被窝和车内。
可不少打工人看到这个词已经PSTD了,因为自己曾经怕迟到咬牙打的车,上去发现是辆臭车。
开窗户冷,关窗户臭,空气中混杂着头油味烟味和皮革味,一直深入至骨髓,简直像钻进了司机师傅的被窝,想逃逃不掉。
几乎每年进入冬天,有关臭车的吐槽就开始呈几何倍增长,可能是民意难违,滴滴终于重视起了这个问题。
12月23日晚,“滴滴出行”发布文致歉,称将开展异味车治理,奖惩激励司机清新好服务,近期会在北京等城市推出“香香车”。
图源:滴滴出行微博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臭车对于司机也是一种无奈的处境。
我比较关心的是,滴滴是否真的拿出了长久之计,既排解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还为司机群体营造了一个体面的生存环境。
花钱打车的核心目的是通勤,但舒适度、乘车体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会重复打车行为。
对于接近饱和的网约车市场来说,因臭车问题,把生意做成一锤子买卖无疑是致命的。
在小红书上,有关“滴滴臭车投诉”的相关笔记有十几万,里面充斥着消费者与臭车斗争的血泪史。
图源:小红书
有网友表示,如今打车如开盲盒,迈进出租车之前必须要做好心理建设,深吸一口气,当上去被异味包裹,伸出无助的手按下车窗键,发现被锁死的那一刻,自己的心彻底跟着死了。
其实在不少吐槽贴下,都有滴滴出行客服安抚乘客的身影,但多是一句“反馈专员处理,请您耐心等待”,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岁月,基本没有下文。
频繁遭到暴击的消费者已经钻研出了标准化投诉流程,先在滴滴平台进行投诉,给司机参上一本,紧接着打客服电话,让其重视起来,如果还是没有解决,往上找到12315处理,最后的狠招是向相关部门投诉。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想必那个平台都吃不消,每天都有断不完的“官司”。
图源:小红书@羊枝甘露
而且打车服务某种程度上被视为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这是面子和里子都需要兼顾的工作。
于是滴滴终于坐不住了,先是给消费者群体做出致歉:“进入冬季,司机师傅们为保证车内温暖,车辆开窗次数减少,我们也因此收到很多用户反馈打到‘臭车’,吐槽车内异味;同时司机师傅们长时间接单服务,在车里也很不容易。我们非常抱歉和惭愧,没能为大家提供一个相对清新的出行环境,影响了大家的用车体验。”
还宣布了相关处理措施,开展“异味车”治理专项,通过上线拉黑异味车功能、对车内空气差评率较高的司机暂停服务培训学习、对司机服务开展正向激励考核等方法,争取改善大家的用车体验。
一个重要原因是,臭车问题虽然短期内影响有限,但长期存在让滴滴承受着来自用户口碑、市场竞争以及监管等方面的压力,已经到了避无可避的地步。
还记得今年掀起无人驾驶出租车风暴的萝卜快跑,目前已经在北上广深等多个城市运营,好评如潮,除了智能化系统的日渐成熟之外,无人驾驶汽车的体验深得用户之心,臭车问题更是少之又少,只是其技术成熟度仍需打磨。
这类新技术的出现,处处踩在传统网约车平台的痛点上,胜利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已倾斜了,何况还只是个开始。
所以说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拯救消费者行动,更是滴滴走向未来的自救。
在网约车平台、司机、乘客的三方纠葛中,很难说哪一方绝对处于弱势地位,但保障一方利益的同时往往是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的。
臭车问题中,司机难逃其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中国”介绍称,网约车产生臭味有多重因素导致,一是以塑料、皮革为原材料构成的零部件发散出来的原材料味道,二是车内加工材料的化学药剂散发的味道,而司机本人的卫生状况同样是重要因素。
但在滴滴声明下方,有不少网友主动站出来替司机群体说话,称“罚司机的同时,不如让利给司机,鼓励司机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图源:微博网友
工资高点压力小点,不至于有那么多司机为了多挣钱住在车上,臭车问题也会因此得到缓解。
的确,臭车的背后可能是一种很现实的处境,是一群中年男人背负生活压力的心酸。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4年7月31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715.9万本,这背后是个极其庞大的人群。
毕竟,跑滴滴、送外卖、送快递被誉为中年男人的“铁人三项”,这里收留无数失意人的理想,也是人们最后的退路。
与此同时,在紧缩的大环境下,有关网约车消息多夹杂着落幕,如全国多地发出网约车运力过剩预警,前段时间广州网约车司机哭诉整月无休难赚1万的消息曾登上热搜,还有司机收入与订单量不匹配、乘客与司机矛盾凸显等问题层出不穷。
图源:三联生活周刊微博
编辑部同事稻谷几天前打到一辆臭车,本着到达目的地就罢休的心理强忍未做声,但皱眉掩鼻的小动作还是被司机大哥尽收眼底。
司机主动打开车窗,一会又不好意思的开口道:“对不住,我身上有点味,我自己都闻不到了,实在不好意思”。
稻谷表示立即理解,攀谈了几句发现,司机大哥开网约车一年多,掏出家里积蓄买了辆电车,为了省事跑到哪里就在哪充电,不但可以免费停车还是过夜的最佳之地,为的就是尽快回本盈利。
大多数司机师傅的经历正好应和了那句“车就是第二个家”,是用来生存与疗伤的地方。
如今不少车企都在强调这个概念,如在小米汽车的愿景中,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出行的工具,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们第二个家的延伸。
这些话,有的消费者听到会满怀憧憬,有的网约车司机听到则是满脸苦笑。
所以说,这些问题不是靠简单的惩处就能解决,得往根源上灌溉。
如前文所说,臭车问题的出现,愁的不单的乘客,平台和司机的烦恼同样不少。
而滴滴作为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带头大哥,率先出面整治了这一问题,态度是好的。
但人们疑问的是如今网约车市场究竟发展态势如何,毕竟臭车等问题三天两头出现、司机饱和警惕声四起,偶尔坐个车还能听到司机师傅吐槽钱难挣,单难抢。
从2024年开年以来,腰部网约车平台就挣扎在亏损问题中,3月,嘀嗒和如祺先后向港股IPO发起冲刺,4月,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想要借资本改变亏损现状。
在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的局面下,滴滴的日子反而越过越好了。
据滴滴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三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1009亿元,再创新高。
在市场哀嚎订单越来越少的时候,滴滴的订单还在猛增,其三季度中国出行总单量为31.83亿单,较去年同期增长10.6%。
这其实与整个市场环境相吻合,此前交通部发布数据,第三季度国内网约车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4% ,环比增长了7.7%。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滴滴的海外业务同样四处开花,如重点布局巴西和墨西哥,在当地通过投资相关出行公司以及合作当地金融机构等操作,成功站稳了脚跟。三季度滴滴国际业务总单量为9.35 亿单,较去年同期增长33.4%,日均订单量达1016 万单,持续创历史新高。
图源:小红书@小超人
这些似乎违背咱们平时听到的网约车市场不好做的消息,但事实上,滴滴的成功在于其逐渐回归核心出行业务,不少不赚钱的项目被挥刀斩了。
从整个网约车市场来看,头部的比拼仍然激烈,滴滴的位置面临多个竞争对手的冲击,而身处夹缝之中的腰部网约车平台,日子会更加艰难。
所以说,网约车的“下半场”,是通过差异化竞争确定自己的优势,用技术杀出一条路。
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长远来看这是网约车行业供给侧变革的重要方式,同样是各个平台争抢的重点。
网约车市场饱和是不争事实,但新机遇同样应运而生,在一片内卷的大环境下,各家企业首先要做的是补齐短板,未雨绸缪。
整治臭车是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平衡司机、乘客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则是更迫切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