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地铁建设,正在迎来大规模收官。
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有5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其中开通地铁、轻轨的城市43个,几乎都是一二线城市。
从广义的地铁(含地铁、轻轨、市域快轨、磁悬浮、有轨电车)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破1万公里大关,其中7城突破500公里,15城超过300公里。
与去年相比,上海反超北京,重返第一,西安连超天津、青岛,首次跃居前十,广州成为第三个运营里程超700公里的城市。
北京、上海地铁运营里程双双超过800公里,广州、成都、深圳、武汉、重庆紧随其后,均有望向着1000公里俱乐部晋级。
地铁步入1000公里时代,意味着什么?
01
2024年,堪称地铁空前井喷之年。
早在1970年代纳入规划的北京地铁3号线正式开通,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都市传说”终于成为现实。
上海市域机场线开通,虹桥、浦东两大机场40分钟内可达,不仅将打破浦东机场相对偏远的尴尬,更将巩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虹吸优势。
大湾区第一条地铁“大环线”,广州11号线开通运营,一线串起中心五区,31座车站换乘站26座,环线地铁将会带动人流、物流高频流动。
深圳在年底五线齐发,地铁运营里程逼近600公里,线网密度达到0.30公里/平方公里,“1公里地铁率”达97%,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成都地铁S3线(资阳线)正式开通,成都与资阳市步入半小时交通圈,这是四川首条跨市轨交线路,也是都市圈时代跨城地铁批量涌现的缩影。
过去一年,西安四线齐发,苏州三线齐发,两城新增运营里程双双超过100公里,跃居主要城市前列。
……
地铁建设突然加快的背后,是因为始于2018年-2019年的上一轮地铁规划,2024年-2025年将是集中开通运营的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新一轮地铁规划也到了审批时刻。根据规定,上一期地铁规划投资进度超过70%,方能申请新一期地铁规划。
如今,广州、苏州、西安、合肥等地的四期规划,深圳、苏州、杭州的五期规划,南京、厦门、沈阳的三期规划,都处于审前公示或待审批状态。
然而,地铁规划审批全面从严,市政工程禁止违规举债,新一轮地铁扩张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02
谁是第一个1000公里地铁俱乐部城市?
从已开通地铁里程来看,北京、上海双双超过800公里,广州站上700公里大关,成都超过600公里,深圳逼近600公里,武汉、重庆都在500公里以上,未来均有挑战1000公里的可能。
从当前地铁建设进度来看,第一个1000公里地铁城市,或在京沪之间产生,而北京或将先行一步。
作为我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北京地铁1号线早在1969年就已正式通车,跨越近60年,北京地铁正在迫近1000公里的重要关口。
过去几年,北京地铁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2023和2024年连续两年多线齐发,连暌违了60年左右的3号线都最终得以亮相。
目前,北京在建地铁里程约200公里,均已处于全面开工状态。根据此前规划,2025年北京地铁运营里程就将突破1000公里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地铁网络不再局限于市内,而开始跨城跨省,首次向着河北的北三县延伸,地铁22号线(平谷线)的突破,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步。
与北京相比,上海地铁起步不是最早,不及北京也不及天津,但建设速度却是最快的城市之一。
1993年,上海才开通第一条地铁,10年之后的2004年仍不足100公里,但到了2010年就跃居到400公里以上,世博会等盛会带来的助力不容忽视,而彼时全国有地铁的城市只有10多个。
如今,上海地铁运营里程逼近900公里,离1000公里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
根据规划,上海要打造的不只是简单的1000公里地铁网络,而是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的庞大轨道交通网络。
与地铁网络齐头并进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高铁及城际网络。
目前,长三角已有3条高铁超级环线,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连成一个“环”,而所有环的中心都是上海。
可以说,借助高铁、城际、地铁构筑的立体交通网络,上海正在构建一个以上海为中心、遍及上海大都市圈、辐射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超级大“圈”。
这个圈一成,长三角就越来越像一个省,而作为事实“省会”的上海,中心地位只会愈发巩固。
而京沪之外,广州、成都、深圳、武汉、重庆均有竞逐1000公里地铁俱乐部的可能,唯一的悬念在于新一轮地铁规划获批的顺利与否。
毕竟,大环境不同于以往,人口高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许多城市的财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充裕,地铁是否还要继续大扩张,显然是存疑的。
不过,客流强度一直霸榜全国前二的广州、深圳,无论是地铁还是城际乃至高铁,与其说是过剩不如说是严重不足,未来仍有继续扩张的可能。
即使一切顺利,这些城市地铁向着1000公里突破,也要等到2030年乃至2035年前后。
03
哪些万亿城市,仍然没有地铁?
作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没有机场,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尴尬,每一次关于机场的讨论中,都是难以避开的对象。
建不建机场或有区域布局、空域资源竞争的考虑,但地铁由城市自主决定,理应成为所有经济强市的标配。
然而,在内地26个万亿GDP城市中,还有2个城市被排除在地铁俱乐部之外:福建泉州、山东烟台。
令人困惑的是,连洛阳、芜湖等三线城市都已开通地铁,经济总量更胜一筹、人口规模丝毫不弱的万亿城市,何以掉队?
事实上,这与地铁建设的三大硬核门槛不无关系: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
作为经济强市,泉州、烟台无论GDP还是财政收入,完全不成问题,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市区人口。
从全市常住人口来看,烟台超过800万人,泉州超过700万人,市区人口因何不足?
究其原因,泉州、烟台都是“强县弱市”,县域经济极为发达,而市区过于孱弱,人口规模不足。
先看泉州,下设12个行政区划,但市辖区只有4个,而县级市有3个,县有5个,晋江、石狮等县级市可谓大名鼎鼎。
烟台也是如此,下辖 5 区、6 个县级市,其中包括龙口、莱州两个全国百强县,龙口又是全国十强县之一。
所以,近年来,多地都在推进“撤县设区”,目的不只在于扩大市级层面的支配力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扩大城区体量、人口规模,从而抬升城市能级,在地铁等重大工程审批上抢得先机。
然而,过去几年,无论是城市合并,还是撤县设区、撤县设市都已戛然而止,部分是基于对“摊大饼”式扩张的反思,部分是因为疫情期间超大城市暴露出的治理短板。
即使这几步都能完成,在地铁建设全面从严的当下,国家层面不再受理新增城市的首轮地铁规划,能否顺利推进同样存在悬念。
当然,“曲线”之道在于都市圈同城化,正是借助都市圈跨城地铁模式,没有地铁建设资格的湖北鄂州、湖南株洲、四川资阳都搭上了东风。
青岛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规划的获批,或将为烟台、泉州带来新的可能。目前厦漳泉城市铁路R1线即将开工建设,可视为大号地铁。
当然,地铁投入巨大,维护运营更是无底洞,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强劲的客流、充沛的财力,过度追求地铁了,反而适得其反。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