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速腾聚创(RoboSense)在深圳召开名为“Hello Robot”的新品发布会,首次全面呈现了公司在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战略及落地成果,并发布了一系列将出展1月7日开幕的CES全球消费电子展的新品。速腾聚创CEO邱纯潮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公司将加速围绕机器人打造通用的核心部件,除了机器人“眼睛”的感知能力,还将逐步打造通用的机器人“移动”和“操作”能力,赋能各领域的机器人公司,最终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的愿景。
速腾聚创新品发布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发布高性能数字化激光雷达新品
发布会现场,三款应用于车载与机器人场景的高性能数字化激光雷达新品发布,宣告激光雷达由此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为加速激光雷达在车载与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泛化及规模化发展,速腾聚创提前布局,率先通过数字化技术迭代,大幅提升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集成度,使其在尺寸、线数、精度等性能表现上实现突破。
面向车载市场,腾聚创发布全球首款“千线”超长距数字化激光雷达EM4。EM4是RoboSense全新数字化架构EM平台的首款产品,融合数字化架构、串扰消除、全工况光电信号处理、数据无损压缩等多项先进技术,拥有最高1080线、最远600米测距,以及2400万点/秒成像能力等顶尖性能,引领车载激光雷达进入“千线”时代。EM4能为汽车提供1080P的高清三维感知能力,助力高阶智能驾驶及完全自动驾驶实现更优性能表现。
面向智能机器人市场,速腾聚创此次连推两款数字化激光雷达新品。其中,E1R是全球首款机器人全固态数字化激光雷达,搭载全球首款数字化SPAD-SoC芯片和2D VCSEL芯片,出光窗口小巧,拥有120°×90°超广视场角,可实时探测物体大小、轮廓、距离等信息,拥有车规级设计的可靠性,助力机器人出色完成避障、建图、导航等任务。此外,E1R可支持工业、商业、具身智能等各类型移动机器人在不同光照条件场景中穿梭作业,满足从近距离精细感知到宽范围环境探测的需求,极大提升智能机器人的作业效率与安全防护能力。目前,E1R已逐步开启量产交付,将成为2025年速腾聚创实现机器人激光雷达领域出货量爆发的主力产品之一。
同时,速腾聚创还发布了全球首款192线半球形数字化激光雷达Airy。Airy以乒乓球大小尺寸提供水平360°、垂直90°的超广半球形FOV,覆盖120m直径范围,具备每秒172万出点数和±1cm探测精度,可实时探测物体大小、轮廓、距离等信息,适用于有全向探测需求的机器人应用场景。
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发布会上表示,正如胶片相机向数码相机的进化,激光雷达已迎来全面数字化的新时代。此后,激光雷达架构将趋于成熟稳定,不同技术路线激光雷达产品都将完成数字化升级,从而加速其在汽车、机器人与无人机市场的渗透和普及。未来,RoboSense还将带来一系列针对不同机器人场景的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
机器人视觉诞生新品类
在发布会上,速腾聚创推出机器人视觉全新品类Active Camera解决方案。Active Camera是一个包含传感器硬件、运算核心、AI算法的智能生态,致力于成为通用的智能机器人之眼。
在硬件层面,Active Camera区别于传统的被动摄像头,实现了激光雷达数字信号和摄像头信息的融合,使机器人既能识别精准的三维环境距离信息,又能感知丰富的视觉语义信息,并可以克服强烈明暗变化等环境干扰影响,让机器人具备了超越人类的视觉能力。在部署与应用上,机器人开发者可以通过SDK直接调用Active Camera建图、定位、避障等能力,节省了传感器驱动开发,数据标定、数据融合等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也避免了堆叠传感器造成系统臃肿低效。同时,Active Camera体积小巧,简洁易用,可灵活部署于机器人的多样化结构中。未来,Active Camera还将不断扩充阵容,支持多种传感器配置组合,满足不同的测距、精度、分辨率、抗环境光干扰等需求,降低各类细分场景专用机器人的开发难度,持续探索通用、简洁、优雅的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
据介绍,在移动机器人量产方面,速腾聚创已与全球超290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据邱纯潮介绍,速腾聚创将在1月7日开幕的2025CES全球消费电子展上展示此次发布的所有新品。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