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热潮下,中国科创企业如何持续前行?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全球AI热潮下,中国科创企业如何持续前行?

当地时间1月10日,被誉为消费电子年度“风向标”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落下帷幕。在本次展会中, 超过14万名观众和4500多家参展商参与,其中 1300 多家参展商来自中国,约占全部参展商的30%,使中国成为今年最大的外国参展商。 另外, 来自深圳的企业超过450家 (不完全统计,仅包含带深圳字样的企业),包括云鲸智能、正浩创新、速腾聚创、库犸动力、玖治科技等 ,占中国展商的35%、全球展商的10%,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这也是我首次带队30多个科技企业、近百人参展,每天从早上8点多到凌晨1点左右,马不停蹄。 回顾CES 2025,有很多收获和启发, 看到了全球科技角逐中的中国优势,收获了海外市场的一手反馈,同时也在思考,中国年轻科技企业如何在全球AI热潮中持续前行?

<1>

AI+硬件:炫酷表象下的思考

本届CES的主题“Dive in AI”奠定了整个展会的基 调。 以AI生成的佩戴智能眼镜女性的宣传海报为序曲,以AI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重磅演讲为开篇,Meta、三星、索尼、联想等大厂冲锋在前,一众初创企业势头迅猛,“AI+”热闹非凡。

今年CES上演的“百镜大战”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共312家AR/VR/XR参展商中,38家(约10%)企业聚焦眼镜终端。抱着学习的心态,我也参观了AI展馆。 为了带来最真实的体验,在逛展过程中我 带着Meta的智能眼镜全程拍摄、记录。

尽管各家都使出“浑身解数”, 但依然无法掩盖智能眼镜的弊端——续航低,重量重,功能虽繁多但不精准,用户体验看似多样却不舒服。 即便是技术顶尖如Meta,其眼镜也无法为用户提供全天候舒适体验,一旦佩戴时间过长,就会出现耳朵痛、眼睛累的问题,而除了拍照录像等基础功能,有时甚至会想不起来该用智能眼镜做什么。

在LVCC主展馆和创客馆走一圈下来后, 我能明显感受到技术狂人的畅想与真实产品的体验之间存在的落差。

在基础模型与软件方面,AI的发展速度着实令人惊叹,商业模式初具雏形,可以说,“未来已来”。AI要走进千家万户,需要通过硬件载体。 但在消费终端领域,一切都还在摸索当中,企业们玩遍眼镜、手表、戒指等各种产品形态后,更关键的在于探索具体落地应用场景,包括翻译、旅行、公务、娱乐等。

若问我,AI有没有价值?放眼未来,肯定有价值。但是近期,谁来为此买单?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所谓人工智能科技产品,不过是一个成熟产品加上了某些AI功能,我们可能要深究——这一需求是否真实,加上AI能否解决某些痛点、在商业逻辑上是否 make se nse? 比如, AI毛巾比普通毛巾真的更好用吗,是否有其必要性,用户愿意为了多加的AI功能而支付更高的费用吗?

仅在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去年就筹集了 970 亿美元,导致所有公司都巴不得把现有产品+AI重做一遍,也可以炒作一番估值。但我们要记住,技术是隐藏在产品后面的东西,如果可以用最简单非技术的方式解决,那就更好。 技术是基于需求问题和用户体验而因应而生的 另外,相比于一味做“加法”,做一些“减法”,专注于某一场景的具体问题,或许能够让AI更好地落地。

当下,AI如何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仍是一个时代命题。当然,我们也看到许多深圳科创学院体系内的企业正在探索更好的应用场景,打造出真正能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全球AI热中,中国企业早已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过去苹果时代呈现出硅谷专注高端设计、富士康等负责落地制造的分工格局,研发与制造相对分离。而当下,高端设计研发与制造紧密融合,成为硬件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中国拥有强大的供应链生态, 迭代速度是硅谷的10倍,迭代成本是硅谷的1/10,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庞大的工程师红利等等。 在智能硬件领域,中国企业未来大有可为。

<2>

中国年轻创客:“接地气”的创新力量

任何一个科技产品不管表面上有多么酷炫,它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市场需求,谁来买单、为了它的什么功能而买单。

以同样火爆的具身智能为例,目前,具身智能落地最快、最广的领域当属工业,但这离不开海外工业的环境条 件——通道宽、人力成本高,具身智能的应用才具有商 业可行性。 然而,一旦迁移到国内的市场环境,这套商业逻辑能否适用仍待商榷,我们还需要思考真实的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 。

“接地气”,是一位媒体朋友对深圳科创学院体系参展企业的评价。 不同于大公司那些超级酷炫、“未来感”十足的展位,在创客馆中,深圳科创学院体系内本次参展的近40家企业则是更关注“现在”, 专注于解决某个用户的真实需求,专注于用机器人和AI技术把人从日常繁琐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提升用户体验,加上为生活带来更多乐趣与情感陪伴: 全球首款无弦吉他、一站式便携运动恢复仪、全自动筋膜松解泡沫轴、全球首款智能理发器、轻量型AI篮球机器人、能与人进行情感交互的桌面机器人 …… 他们首次亮相CES,就吸引了无数用户和媒体的目光。

不同于在高校实验室中做科研或者单纯的打比赛,深圳科创学院体系的创业者从打心底里的热爱出发,去找到真实的落地场景,形成商业闭环,不断迭代出更极致的产品,才能让企业“活下去”。

在深圳科创学院,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创业的小圈子和创业者社区, 在这里,创业 就是绝对正确的事,他们志同道合,互相抱团取暖,互相传授经验,这是创业过程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3>

踏出国门:创业者应主动迎击全球化挑战

2025,可以说是中国企业集体出海 的元年。然而,走向全球市场并非易事,对于初创企业更是如此。

首先,创业者一定要拿到一手信息,要勇于尝试、敢于跨出国门,与用户和渠道直接交流,挖掘市场的真实需求和痛点。 参展 之前,很多创业团队畏首畏尾,担心产品还没有完善、犹豫参展的效果不佳、害怕走出国内市场的舒适区……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快的学习方式就是在现实里碰钉子。创业者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通过实战修炼自我,在摸爬滚打中慢慢地就能找到技巧,越做越好。这次参展的团队纷纷表示,只要走出来了,就不枉此行。

对于亟待开疆拓土的初创企业来说,要积极开拓视野,从第一天开始看向全球市场。美国市场于中国企业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这里有大市场、消费意愿与能力双高的成熟用户、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支撑商业闭环的要素,中国企业还是要积极作为,想方设法地在新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尽管本届CES许多中国展商遭到拒签,但这阻挡不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决心和热情。在各大场馆中,我也看到许多中国面孔。 我坚信,中美之间还是要促进交流,美国人也需要让中国的智能产品走进更多家庭,帮助更多人实现美好生活。

期间,我也惊喜地发现,有很多国外友人曾有过中国旅居史,对真实的中国有所了解。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他们也愿意充当中间的桥梁 这就对“理工男”创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不能只埋头苦干,还要积极主动地结交朋友,建立信任。 毕竟,人不是理性动物,而是感性动物。要把创办企业的初心使命讲清楚,才能让别人喜欢你、信任你,才会想跟你打交道,支持你的产品。

除了产品力,中国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要尽量惠及当地社区,适应当地文化,招募当地员工,以“大家好,我才真的好”的心态进入本土市场。不要简单地将“内卷”的逻辑生搬硬套到海外市场,用极致的竞争压榨当地生态的利润空间,这并不是受人欢迎的出海方式。

信任和曝光都是需要积累的,尤其是在美国。首先要有媒体的曝光,慢慢建立基础的信任,才能进入小型的渠道,在这其中积累一定数据,达到足够的曝光后,得以进入更大的渠道。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创业者用心经营和维护,摒弃“一鸣惊人”、“一蹴而就”的念头。

这次参展也让深圳科创学院体系创业团队自信大涨。来自全球各地的观展者和合作商对不少产品表示高度认可,甚至纷纷下定。在如此规模的创新风场里,企业们听到的高质量、实用性、多元化的反馈意见,也对他们进行下一步的产品迭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上看到在智能硬件领域,中国企业快速的迭代能力以至于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只是要思考如何不要把一起出海的中国企业给“卷死”。

这次CES之行,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也是一次“祛魅”的过程。与渠道、媒体、用户、上下游供应链等各方面人士的深入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更多可能。

我们不仅感受到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潜力,也意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 全球AI热潮方兴未艾,中国科技企业的前行方向在哪儿?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创新与探索,让更多科创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芒。相信在科技与生活的交融中,中国科技企业将在推动全球变革的浪潮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