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新年伊始的首场关于艺术、科技和商业如何能量转换的数字艺术创新产业讨论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召开。来自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以及文博展览、文化IP、数字文旅、元宇宙、VR大空间、人工智能的一线学者教授、运营专家和腾讯、京东方、爱普生等国际知名科技企业领军人物汇聚一堂,一同探讨在数字艺术产业已经开始卷起来的时代,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比如YZ世代的崛起,观众群体迅速年轻化,如何迭代产品。比如人们多感知体验需求大量增加,如何满足?比如运营和内容、技术以及经费预算如何平衡?更重要的是如果站在五年以后的视角,回看今天我们从事的产业会是什么形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本次活动由北京汽车博物馆、中数艺互动科技主办,汽车文化沉浸展览实验室、北京文博国际策展研究中心承办,爱普生光影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委会协办。以“艺术+科技+产业”为核心议题,旨在通过高质量的讨论与交流,激发行业内外对于数字艺术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与创新思考。活动现场,主办方联合爱普生光影研究院营造了一个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展示了北京中轴线、中纹宇宙和宇宙花园等数字艺术作品。
中数艺创始人王泊乔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并做了开场发言, 他回顾了17年前在上海组织的首次数字艺术中国论坛,探讨的主题也是艺术、科技和商业如何破壁融合?当年甚至在《周末画报》发表文章预言,数字艺术未来将成为主流艺术形式,而数字艺术产业将是万亿级的体量。今天,他的观点似乎得到了验证,艺术、科技与商业的界限已经开始被打破,融合为一种新的创造性力量。在技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思考一个更深的问题:艺术、科技与商业的融合会为未来的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他认为,数字艺术产业不仅要创造多感知的幻觉体验,更需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经济模型。
北京汽车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乔晓鹏先生,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秘书长许萍女士,以及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先生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们分别强调了数字艺术在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重要性,并对本次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和高度期待。
乔晓鹏馆长介绍,北京汽车博物馆作为我国第一家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公益性汽车主题博物馆,2011年开放运行,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历史文化坐标。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长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累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3000余场次,服务国内外游客800万人次。近期,北京汽车博物馆和中数艺互动科技共同成立了“汽车文化沉浸展览实验室”,我们将通过“创新创意展示技术”“互动体验区设计”“沉浸式主题场景营造”“科普教育与文化学术交流”赋予汽博馆展览展示、交流互动空间一种沉浸式新体验。通过数字艺术创新助力汽车行业深化交流、汽车科学知识普及、汽车企业创意展示和汽车文化创新研究,为汽车行业跨时代产品、技术、重要里程碑事件、标志性活动等注入崭新的文化、传播和品牌标识,推动汽车行业数字艺术创新、AI科技创新、科学文化教育实践不断迈上新台阶。他认为数字艺术创新产业是当今社会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数字艺术创新产业融合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创意和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数字艺术创新产业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产业升级、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秘书长许萍提到,文化和旅游部也将推动文化和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与智能交互、沉浸式体验等为特征的新型业态,数字艺术产品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核心吸引物。同时,许萍秘书长分享了近期考察美国拉斯维加斯某数字艺术项目的震撼体验,该项目集科技、艺术、电影、数字展览和旅游项目于一身,让人深感数字文旅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无论是科技、旅游产品还是旅游项目,行业都应有新的起点和认知。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先生指出,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为艺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交互性、创新性和无限的可能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成为文化产业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星。然而数字艺术的发展之路仍然充满挑战,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艺术内涵的关系、保护数字艺术作品的版权、加强数字艺术教育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北京汽车博物馆和中数艺联合发起的“汽车文化沉浸展览实验室”正式成立,乔晓鹏馆长、许萍秘书长和金鹏秘书长为冯宇、缪晓春、张歌东、杨乐、白名昼、王国林、孙晖、王海轩、吴易聪、徐宁、张永生、左良、吴坚、黄振华来自数字艺术创作、文化遗产数字艺术转译以及元宇宙、数字文旅等领域的多位领军人物颁发了聘书。
随后,央视网文体教育事业群总经理、央博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宇先生进行了主题演讲,深入介绍了“何以文明”数字艺术大展的技术应用和VR大空间技术的发展,并分享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成立一年半以来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让我们看到了数字艺术在传承文明方面的强大力量。
随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缪晓春从艺术家的视角出发,分享了Art与Ai之间既密切关联又矛盾对立的复杂关系。他从早期的几个艺术作品出发,去讲述前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特征及新技术手段对今天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他说:我现在做的作品好像是属于前人工智能时代的东西,Art pre Ai,就是说,它已经有电脑的辅助和软件的贡献,但远未完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艺术。想想那个时代到来之后,我能做什么?也许我什么都不需要做了。所以我假设我自己的东西是前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就像拉斐尔前派这个名词想表达的那种意思:在拉斐尔之前,艺术非常质朴,虽然没有拉菲尔那样高超的技术,但并不妨碍它里面已经有了真挚的情感。我觉得这个过渡阶段也挺有意思的:它既可以承接古代艺术的美感,这是我无比热爱的,也可以去借由新的技术手段生发出全新的视觉经验,这是我无比向望的。缪晓春的数字艺术作品在国际艺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他的分享让听众对艺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艺术与科技、商业如何实现能量转换的问题上,中数艺互动科技总经理杨小扬女士结合自己从电影行业跨界到数字艺术产业的实践经历,给出了独到见解。她认为,艺术、科技与商业的紧密融合正在推动数字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真正对于例如但想要实现数字艺术的高审美性与好的内容表达是不容易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对于大型的数字艺术馆或者科技艺术结合的对于消费者这个场景的消费,最重要的工作在初始阶段要梳理清晰运营的目标,她认为运营的前置思考对整体定位更关键。另外她提出为何一个展览的策展工作中必须包括运营,因为在今天的市场上如何讲故事的开始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你给谁讲故事这个事情要先明确。其次杨小扬通过深度分析了DAC中数艺参与的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常设展、本色美术馆宇宙花园沉浸展、华润置地中轴线展、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展、北京广电新视听体验空间等案例将她对于艺术、科技、商业和运营的结合做了案例展示。
在数字文旅产业中,究竟是内容为王还是运营取胜?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接下来的TAB对话环节,王泊乔老师继续担任主持人,与北京元宇宙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林先生、腾讯文旅研究院秘书长孙晖先生、遇见博物馆、中创文旅集团副总裁王海轩先生、福尔摩斯密码出品方众创国际董事长吴易聪先生围绕“数字文旅产业中内容为王还是运营取胜”的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王国林先生提出:“今天来看一个成功的项目,内容和运营不是简单的对比关系。好的技术和好的内容生产,能够给体验者带来好的体验,能够产生非常好的传播效应。我们现在和国家相关主管单位共建科技文化数据空间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对已有的数字资产进行充分利用,为这些数据建立一个可信的数据空间,并对其进行数据格式的标准化,这样就相当于既有了相应的标准化数据,又有了相应的创作工具。那么创作者就能对其进行创作,并构成一个数据持有方、数据加工方、数据运营方三方共同运营的核心平台,数据在这个空间内进行加工、流通、定价和运营,以此实现数据架构的权益变现。”
孙晖也指出,“不管是讲内容还是运营,还是要有一个好的价值观,你的核心是服务。不管我们今天讲艺术,还是科技,我们都是为了创造美,创造好的体验。”
王海轩则认为,内容更重要一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内容,运营再强也不能吸引观众前来,当然内容加运营一起才构成了完整的产品。
吴易聪表示,内容和运营一定是分开的,好的商业展览首先是有一个好的IP,再有好的内容。对于一个好的产品来说,在做运营的时候,更多是去想它能不能做?该不该做?在哪做?应该怎么消费?
四位嘉宾的观点碰撞,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中数艺王泊乔、爱普生中国投影机事业部副总经理蒋小婧、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乔晓鹏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数字视觉设计与呈现专委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歌东先生分享了创新影像与视听新场景的最新成果,通过展示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合办的中国创新影像大赛的优秀作品,表明了数字视觉领域的无限可能。从影像的历史视角诉说今天数字媒体的未来,在AI技术的加持下,影视作品将拥有更宏大的叙事空间及更高维度的智能化。
君看文化创始人杨乐先生则阐述了他对场景娱乐本质的深刻见解,为新场景娱乐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大量案例阐释了今天展览内容的多元化、体验的多元化、文化表达的多元化。消费者与创作者之间产生的文化共振是一个运营大课题,集合文化的不是技术,而是文化和文化本身。
爱普生光影研究院数字艺术负责人白名昼先生则带领与会者走进了“沉浸世代 光影造梦”的奇妙世界,展示了光影艺术在沉浸式体验中的重要作用。随着观众对展览体验需求的不断升级,展览IP的软硬件迭代升级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随后的TAB对话环节,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宁女士主持了对话,金大陆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张永生先生、天舟航天董事长、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左良先生、京东方视觉艺术中心总经理吴坚先生、华策影视集团科技数字中心总经理黄振华先生等嘉宾就“我们在应对观众体验需求升级时,如何迭代展览IP软硬件”这一关键话题继续进行了深刻探讨。
张永生先生认为,就博物馆陈列展而言,数字内容在展览里是一个相对辅助的手段。时代性质、受众人群和职业等因素都会给博物馆观展带来不同的展览体验,所以我们主要是从整个空间的动线和观看角度等形式设计对硬件进行提升。
左良先生则表示,作为民营企业代表,首先关注的是投入回报率,展览能不能赚钱,所以在形式上更多考虑的是成本以及数字展览、数字资产的复用性,因此相较于不易拆迁的大屏幕,更倾向于投影的硬件选择。
吴坚先生作为京东方视觉艺术中心总经理,他表示,京东方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显示器品牌商,不只是提供显示文件,更多的是在互联网发展战略下做1+4+1的互联网方案,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技术的、产品运营的,甚至是内容生产。我们用8K技术、5G技术、超高清技术等技术手段为客户解决需求。
黄振华表示,“客户花了价钱找我们做内容,那么华策对客户是非常负责任的,一定为客户打造大制作的头部作品。同时我们也做投资,和科技企业合作,从线下场景方面、体验方面、互动方面等,一步一步洞察市场需求,握住市场。”
经过一下午充实的交流与探讨,大家对数字艺术创新产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独特的观察视角。在总结环节,王泊乔老师回到最开始提出的问题:未来如何指导现在?他认为,数字艺术产业需要像其他产业一样,建立起完善的上中下游标准,包括内容标准、技术标准、软硬件播控标准等,大家不是抱团取暖,而是应该抱团共赢,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数字艺术产业将是更高维的体验,是更多感官的交汇,也是更深层次的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汇集各界有思想、有经验的精英,深入探讨如何让艺术、科技、商业三者更好地融合,共同为未来的文化产业贡献智慧,让T.A.B成为一个真正推动行业发展的思想引擎。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