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三大相声世家,分别是侯氏、常氏和马氏。今天,我们来谈谈常氏相声世家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中国首位(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声大师---常宝霆。
2025年1月4日,既是常宝霆的诞辰日,也是他的辞世日,这着实神秘。我们对照万年历,对这个日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令人称奇的是,常宝霆大师的生命轨迹似乎被1月4日这一天紧紧缠绕。仿佛在这一天,他完成了生命中的一个完美循环。这样的巧合,在中国相声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常宝霆,这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不仅说学逗唱样样精通,更以其低调谦逊、热情洋溢的个性,赢得了业界人士及无数观众的喜爱。他的一生,几乎与中国相声事业的兴衰起伏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辉煌篇章。他的相声表演,既有王子般的帅气风采,又将相声艺术提升至“极美”的风范,这种升华在中国相声史上极为罕见。
(常宝霆9岁首次登台‘挑帘红’)
常宝霆是中国首位国家级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并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殊荣,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深得“常氏相声”嫡传,不仅是常氏提倡“文明相声”与相声艺术化的积极实施者和推动者,更是在相声艺术领域中,以“说学逗唱”样样俱全而著称的翘首。常宝霆尤其擅长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他深入百姓生活,创作出反映社会新气象新风貌的新相声作品,使之更加贴合各个时期、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作为深受观众爱戴的人民艺术家,他常年奔波于田地、工厂、矿山、军营等一线,进行慰问演出与生活体验,是20世纪相声事业持续发展与开拓创新的一代宗师。
代表作如《杂学唱》《卖布头》《大审案》《汾河湾》《珍珠衫》《武坠子》《听广播》《诸葛亮遇险》《道德法庭》《不同风格》《学方言》《挖宝》《一支新花》《水车问题》等,均为脍炙人口的相声经典。
(三蘑菇常宝霆(左)与大哥小蘑菇常宝堃(右))
常宝霆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的三大贡献
相声艺术在发展历程中曾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得以延续至今,离不开老一辈众多优秀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其中,常宝霆的三大贡献尤为显著,堪称不可忽视的、里程碑般的壮举,今天我们只谈常宝霆的三大里程碑级的贡献。
第一:参与新中国首次推动相声发展的项目 ——北京相声改进小组
1950 年 1 月 19 日,在新中国党中央的支持下,一个由11人组成的 “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应运而生,年仅20岁的常宝霆担任改进小组副组长,与老舍、侯宝林、孙玉奎等艺术家携手合作,共同拟定出相声改进方案,对传统相声进行了推陈出新。同年5 月 28 日,北京市第一届文代会召开,常宝霆改编并演出了《假博士》《不离婚》《婚姻与迷信》《乱形容》等多部相声作品,并组织了多场相声大会的演出。他是推动相声去其糟粕、固其艺术,拯救相声继续为新中国服务的先驱者之一。常宝霆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相声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以常宝霆、侯宝林为主的相声艺术家们与电影导演谢天讨论相声段子)
第二:创作《挖宝》——重启断档十年的相声生命
自1963年的四清运动开始,相声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到了1966年及随后的几年间,相声演员们被派去表演“对口词”“三句半”,常宝霆也不例外,甚至一度被派去拉大幕,到人民副食店工作。此时,相声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国几乎销声匿迹。然而,视相声为自己生命的常宝霆不甘于看到此艺术就此消逝。1970年,常宝霆与曲艺团领导商议后,决定创作一段符合时代要求的相声段子,以打响在全国恢复相声艺术的第一枪。随后 ,他将天津食品二厂的猪视作创作目标,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常宝霆多次往返该厂,并深入体验生活长达三个多月。在此期间,凭借深厚的相声功底和经验,他以相声的框架为基础,巧妙地关联起与猪相关的包袱和贯口,并亲自命名这段相声为《挖宝》。在这创作期间,常宝霆还带着朱学颖和徒弟王佩元一起骑自行车去往食品二厂观摩。同时,常宝霆还从厂中培养出了两位工人相声演员,并传授了他们相声表演技巧。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挖宝》终于通过审核,正式问世,为相声艺术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2年,在天津市党政军民联欢会上,《挖宝》首次亮相试演。1973年国庆期间,经文化部门正式批准,《挖宝》在天津电视台播出,成为文革运动后中国推出的第一个新相声作品,由此掀起了一股全国范围内创作新相声的热潮,。随之,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新相声作品,使相声这一艺术形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和舞台上。 《挖宝》被誉为文艺复苏后的里程碑式作品。
当时《挖宝》的影响力极为广泛,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文艺团体,几乎都在学习和排演这段相声。相声界因此涌现出众多新的佳作,使相声这一艺术形式再次焕发生机。常宝霆以他对相声艺术的深刻理解、对观众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的坚定信任,让《挖宝》如同破茧成蝶般来之不易,为相声带来了崭新的春天。
(1962年周总理在常宝霆等演出后会见演员。左起周总理、常宝霆、傅锦华、马季)
第三:成立全国第一个相声研究会,掀起对相声理论和学术的研究之风
1983 年,常宝霆再次成为引领潮流的先驱者。他创立了全国第一个相声理论研究会—
—天津市曲艺相声研究会,并亲自担任会长一职。研究会通过老先生授课、专题研讨、征稿征集、公开演出等形式,对传统相声和新相声展开了生牛乳的理论探讨与学术交流,系统分析了相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与演变,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活动。这一开创性举措带动并掀起了全国相声演员和学者对相声理论研究的热潮,促进了相声的学术化发展,对相声艺术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常宝霆80寿诞暨从艺70周年纪念演出’现场剧照。左起常宝丰、常宝霆、王佩元)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提及相声大师常宝霆,心中满是感怀。他自幼沉浸在相声的世界,自五岁起便开始雕琢相声艺术,九岁在小梨园剧场首次登台一炮而红,从此一路摸爬滚打,用无数个日夜打磨技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不仅是为了纪念他那传奇的一生,更是为了接过这艺术的接力棒,传承他那精益求精、呕心沥血的艺术精神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让我国相声艺术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发扬光大,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