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败毒:解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全病程防治的中医智慧
财经
财经 > 商讯 > 正文
站内

化湿败毒:解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全病程防治的中医智慧

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中,由病毒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约占80%,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1]。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经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轻则引发咳嗽、发热,重则导致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呼吸道病毒一直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匿“杀手”,但如何进行有效防控,依旧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

01精准防控:多维防控体系的构建

呼吸道病毒的防控难点在于其带来的“多面性”挑战[2-4]:首先,临床诊断难度高——流感、普通感冒等疾病症状相似,仅凭临床表现难以明确病原体,且部分病毒(如甲流、呼吸道合胞病毒)易引发重症肺炎、脑炎等并发症,致死风险较高;其次,部分病毒传播效率极强,易引发大规模传播,增加防控难度;再者,现有抗病毒药物存在安全性、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等问题。如何突破“诊断难-传播快-治疗险”的恶性循环,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核心议题。

此外,环境高度依赖性——温湿度变化可直接影响病毒存活率和传播效率,且病毒快速变异特性导致疫苗和药物保护效力周期性“贬值”,削弱其保护作用。近期,杨子峰教授团队结合气象环境数据与机器学习方法,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呼吸道病毒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呼吸道病毒的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相关研究在《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发表[5],该成果重新定义了精准防控范式。与此形成科学呼应的是,中医药在阻断病毒环境适应性方面取得关键突破,如化湿败毒颗粒等创新成果,在病毒演化与气候变局交织的当下,为构建多维防御体系开拓了可能性。

02 双引擎协同:科学防护与中医智慧的双向赋能

药物治疗是控制呼吸道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中医药凭借耐药性低,不良反应较少,多靶点、多途径对抗病毒等优点及独特价值,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治中日益受到认可。

中医理论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通过“祛湿、解毒、扶正”调节人体内环境,从根本上消除病毒赖以生存和侵袭的“土壤”。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典名方,如解表清里的麻杏石甘汤、祛湿圣方藿香正气散、瘟疫破局方达原饮及肺肠同治方宣白承气汤等。

从外环境看,“风、寒、暑、湿、燥、热”六邪也是中医关注的重点。现代研究发现:气候潮湿、温差变化大的环境更容易导致人体“湿邪困脾”,降低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杨子峰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提示我们:单一维度的被动防御首段(如疫苗、口罩)已显不足,亟需融合环境预警(如气候模型预测)与主动干预手段(如中医药调节内环境)结合,构建“监测-阻断-修复”多维防护网络,方能实现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精准防控。

03抗病毒新范式: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全病程管理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科学防控需兼顾“外御病毒”与“内调体质”。在“外御病毒”方面,借助风险预测模型提前预警,指导人群提前防护;在“内调体质”方面,则可结合中医药特色疗法改善人体微环境,提升抗病能力。

病毒侵袭人体后,需依其体内路径用药。荟萃两千年中医药智慧结晶的化湿败毒颗粒,源自麻杏石甘汤、藿香正气散、达原饮和宣白承气汤四朝古方,由院士团队经过科学加减化裁而来。现代循证医学也证实其能在病毒侵染全过程多靶点多途径阻断复制和释放。其作用机制既承袭"开达膜原"祛邪理论,又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阻断"湿毒传变",在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截断病程、防止重症化的双重优势,为应对新发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全病程管理提供了传统医学现代化范式。

国际顶级期刊PNAS文献显示,化湿败毒的多个有效成分通过作用于多个抗病毒、抗炎靶点来发挥双重作用[6],其“7种成分、5个靶点、2条途径”的作用机制,突破传统药物单通路作用局限,实现中医"截断扭转"理论与现代免疫药理学的深度互证。且多项研究表明,化湿败毒在降低病毒载量的同时还能抑制NF-κB炎性信号通路,减少炎症细胞募集[7],且通过调控脂质代谢水平来改善肺部微环境[8],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另有研究证实,化湿败毒颗粒能全面改善病毒性肺炎发热、咳嗽、乏力和胸闷等症状。病毒性肺炎2天体温复常,咳嗽消失率>90%,乏力、胸闷、头痛、咽痛消失率>80%[9];显著改善胸部CT,显著缩短病程显著降低恶化率,推荐用于病毒性肺炎所有临床证型[10]。

此外,化湿败毒颗粒作为中药制剂,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易于服用等优点,在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时更注重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总结:

呼吸道病毒的防控正在经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干预的范式转变。气候科学的突破为病毒防控提供了“预警地图”,而中医药智慧则为个体健康筑起了“内在屏障”。化湿败毒颗粒等中药创新药物,凭借"截断-修复-固本"的三维干预机制,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全病程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证实,体现了传统医学“整体观”与现代科学“精准性”的融合价值,或将成为破解呼吸道传染病难题的密钥。

【参考文献】

[1] ZHANG N, WANG L, DENG X,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J].J Med Virol, 2020, 92(4): 408-417.

[2] 周利润,崔晓兰,时宇静.常见呼吸道病毒及抗呼吸道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23,20(02):225-230.DOI:10.19803/j.1672-8629.20211002.

[3]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5,24(02):290-294.

[4] 吕菁君,赵光举,赵宏宇,等.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12):1013-1026.

[5] Shuting Shi,Haowen Lin,Leiming Jiang,et al.Development of a respiratory virus risk model with environmental data based on interpretable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J].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2025(8:39),1-11.

[6] Xu H, Li S, Liu J, Cheng J, Kang L,et al.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Huashi Baidu decoction possess both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gainst COVID-19.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3 May 2;120(18):e2301775120.

[7] 单中超,孙建辉,李建良,等.基于转录组学的化湿败毒方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8):54-61.

[8] 杨斌,汤玉,时晨,等.化湿败毒颗粒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模型小鼠的脂质组学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报,2024,40(04):359-368.

[9] JL,WY,YL,et al.Combination of Hua Shi Bai Du granule (Q-14) and standard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 single-center, open-labe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Phytomedicine,2021,91.

[10] CZ,LL,WY,et al.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Huashibaidu Granule Early Treatment for Mild COVID-19 Patients: An Unblinded, Cluster-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Frontiers in Medicine,2021,8.

[责任编辑:wemoney PF106]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