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等待风暴的来临。
多家媒体报道,美国时间 4 月 2 日下午 4:00,也就是北京时间 4 月 3 日凌晨,特朗普将宣布最新一轮的关税“大政策”: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几乎全部进口产品征收对等关税,并且不包含任何豁免条款。
其中的关键点,值得关注:
1、“对等关税”只是说辞,不是真的对等,一般是超力度打击,甚至可能是超饱和攻击,关税报复、实体清单等工具在之后一起上。根据高盛预测,一般情况下,美国实际关税将上升 10%,极端情况下至少上升 15% ,和目前 3% 的关税率相比,简直是“滔天巨浪”。
2、全球贸易伙伴,也是有范围的,我们国家和欧盟可能成为“重点照顾对象”。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了所谓“dirty 15”(脏15国)这个概念,并表示要重点打击与美国贸易逆差最严重的 15 个国家,其中按顺序排列:中国、欧盟、墨西哥、越南等 。
与之对应的是,3 月 31 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年度外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 其中,涉及中国篇幅接近 50 页,占到整个报告 1/8 的篇幅,而欧盟也有 34 页。信号很明确,这一轮就是冲着我们来的。
3、这一轮“关税战”可能更焦灼、更剧烈。截至目前,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欧盟等经济体,包括我们国家,都提出强烈反对,并表示要采取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比如,加拿大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 25% 的关税,立即生效等等。换句话说,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全球贸易体系随时可能被颠覆。
英国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全球都因为特朗普而进入“关税报复周期”,那么全球至少损失 1.4 万亿美元,美国经济下滑 1.5%、加拿大和墨西哥经济分别下滑 5.1%及 7.1% 。
而和第一个任期相比,特朗普的出招越来越“玄乎”,让人摸不清头脑。
比如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下手,对进口汽车加征 25% 的关税,多多少少有一种“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感觉。
根本原因是,特朗普的政策意图并没有完全清晰,关税政策到底是“终极武器”,还是“谈判工具”,从而谋求更大的美国利益。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政策信号是模糊的。
而对这一轮关税声明,资本市场、媒体舆论的判断也都是混乱的。
打个比方说,高盛认为,初始税率可能很高,远超市场预期,所以带来负面冲击。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等机构认为,对关税政策的担忧程度可能低于预期,短期市场相对乐观。瑞银持谨慎态度,警告短期资本市场会进一步波动。
总而言之,在各种政策烟雾弹下,当下最大的趋势就是外部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模棱两可,出现高度不确定的动荡状态。
乱纪元的到来,不可避免,我们只能做好准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