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巴拿马和美国签了新的协议,这个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允许美在巴的运河一带进行驻军。
这个协议是赋予了美军广泛的权限的,他们可以向多个基地派驻军人,进行训练、演习等活动。作为交换,美承认巴拿马的主权,而所有的设施也由巴来控制。
巴拿马运河承载着美40%的集装箱货运量,以及全球5%的贸易量。美的态度一直就很明确,要把这两个港口拿回来。
这下不止嘴上喊抢了,直接就用兵进去占地了,这种帝国主义的资源掠夺本色可以说是尽显无疑了。
与此同时,特也签了一个新的行政令,要重振美的造船业。
接下来会不会对全球的其他港口也会如法炮制?不是没有可能。
这十年,甚至20年,将是世界海权的争霸。
类似的海权争夺逻辑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各国之间的争夺,本质上就是一场,海权陆权的争霸赛。
1
我们从一个历史现象开始。
读西方历史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1、1805年拿破仑统一欧洲大陆;2、1941年希特勒统一欧洲大陆;
虽然这两场战争时隔将近150年,但在统一欧洲大陆后,紧接着他们却奇怪的做了同一个动作,就是进攻俄国。
这简直就是俄国的宿命一般。
为何会如此?
按说,俄国对于欧洲大陆来说,一直都是边缘国,并非欧洲核心利益圈。
并且对于无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来说,都很清楚进攻俄国是下下策,因为俄罗斯大部分区域地处北寒极冷地区,如果在短暂的夏季进攻不下,那就会瞬间让自己进入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这对以枪炮和阵地战为主的现代热兵器战争,是绝对的大忌。
所以,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只能是迫不得已而为。
因为,他们打不过英国,在和英国的制海权争夺战中,都失败了。
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成为全球日不落帝国,法国和德国的陆军实力再强,也无济于事。
因为海军和陆军,这本就是两个不同范畴。
制海权失败,形势便瞬间严峻。
在拿破仑时期,欧洲大陆已是全世界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
城市化率高,意味着主要人口都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多,意味着种地的人少。
但维持城市生活的核心资源依然是粮食,这一点无可替代。
但欧洲大陆人都是粮食消费者,而不是粮食生产者。
之前,欧洲大陆完全依靠海外贸易来购买粮食,这时,依赖的是英国的商船和海军。
用现在流行的术语,就是自己的粮食安全被牢牢地掌握在了别人的手中。
拿破仑统一大陆后,又打不过英国,一气之下就下了大陆封锁令,禁止欧洲大陆和英国贸易。
那好,你是领主,你厉害,你不让和英国做生意,那你就必须给大家提供粮食,这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结果,拿破仑束手无策,只有向东入侵俄国,去掠夺土地和粮食。
这个遭遇和逻辑也适用于后来的希特勒。
德国颠覆不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海外贸易基本停滞;但又必须为它占领下的西欧提供口粮、工业原材料、燃料。
结果,它也只能去入侵苏联。
这时,我们就能窥见了一个世界格局的现代化特征,那就是谁掌握了制海权,谁有掌握了别人命脉。
因为现代经济,基本特征就是工业制造和贸易带动之下的全球资源流动。
失去了制海权,就等于是失去了整个外部世界。
所以,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就是一个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的战争。
德国与英美的战争,也是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战争。
而法国、德国与俄国的竞争,则就是陆权国权与海权国家的竞争。
明白这个,是认知现代世界的基础。
2
海权和陆权,这是近500年来,或者说自地理大发现和全球贸易以来,逐渐形成的全球格局。
虽然全球霸主几经变化,但这个逻辑一直到今天,仍是世界运行的主要框架。
但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海岸线,那怎么分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
法国是最好的例子。
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几代法国统治者的国家战略目标,都是将控制区域延展到自然边界。
也就是将国家领土扩张到扩无可扩,像大山、大河、海岸,这种能够构成稳定屏障的地方,否则绝不停止。
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被用来编练军队,以此在欧洲大陆上建立霸权。
这就是说,海外贸易和殖民只是从属战略,而不是核心战略。
但英国截然不同。凭借英吉利海峡屏障,英国本土1000年来都没有被攻占过,这让英国陆军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不断拓展海外贸易范围和规模,英国必须建立保护它的手段,这就是海军。
英国所有的战争,基本都是为了拓展海外贸易边界,比如说鸦片战争。
远洋贸易看似在茫茫大海,但实际上常用的商业航线只有几十条。
只要控制这些关隘,基本就控制了海洋贸易。
所以,英国海洋经济的壮大和英国的海军霸权,一直是相辅相成的。
今天,美国继承了英国的海权领主地位,也建立了基于全球贸易的最大海外军事基地,基本控制了所有的海上咽喉通道。
这已经成为近500年来的国际格局范式——
全球范围的海洋航行,通常会由一个霸权国家承担义务,其他国家则搭大国的便车。
在大航海以来,只诞生过两个霸权,英国和美国,相继承担了自由航行权的维护职责。
这需要花费很高的财政成本。
但英国和美国之所以愿意做,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在全球海洋贸易当中占据了最大的份额,只要全球贸易能够平稳运转,他们就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只要维护了全球贸易和航运系统的正常运转,就能给他们制造带来最大的好处。
利益是一切的根源!
3
迄今为止,一共有三次海权和陆权之争。
第一次就是英国和欧洲大陆之争,持续了100多年。
第二次,是美、苏两国之间的经济竞争。
美苏争霸,是非常典型的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之间的对抗。
美国的做法是创造一个基于天然禀赋的不同和市场经济原则,形成的具有分工差别的全球开放经济网络。
苏联的做法则是在欧亚大陆的内部建立一个封闭的势力范围,通过开发势力范围之内的士地、人力和原材料的各种资源,来发展它的中央控制型的计划经济。
但这场竞争已经早有结果。
第三场海权和陆权之争,就在当下。
首先,眼下的在美国利益之下构建的现代海权,是建立在石油美元的体系之上的,这和英国执掌海权时的工业制品和资源为主的实体贸易,已经截然不同。
石油美元体系被撕裂了,出现了大宗资源原产国话语权强势崛起,并绕开美元,用本国货币直接结算的最新情况。
这就导致世界出现了两个体系:
1、石油美元;2、大宗资源+本国货币
这等于是直接动摇了美国的基础利益。
其次,美国醉心战争导致的美国国际信誉显著下降。
正如中泰证券所言,无论特朗普最终加征多少关税,他的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已经动摇了全球贸易秩序的根基——各国之间的信任。
随着全球贸易风险急剧上升,各国为了规避经济风险,势必会减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将从追求“效率”转向更注重“安全”。
第三,中国的崛起,增加了国际社会的可选择性。
中国的一带一路,堪称是陆权主义的最新特征。以及构建的路上骨干高铁网络,正在形成中国和全球经济的最新体系。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经有152个国家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占全球国家的77%,我们还有全球那么多贸易伙伴。
欧洲国家政要其实3月份就密集访华,包括法国外长巴罗、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处长兰热尔、意大利参议长拉鲁萨等,如果中欧能够合作,这些都是外需潜在的增长来源。
3月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也有不少都是来自于美国贸易失衡的国家。
比如巴西、日本、欧洲、韩国……
4
从拿破仑大陆封锁到特朗普的港口围堵,海权国家始终试图通过控制关键节点扼制对手。
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基于中国利益的陆权经济秩序。
现在的国际政治,信奉的是进攻型现实主义。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国家安全的唯一可能,就是做规则的制定者。
只有制定规则的人,才是国际经济最大的利益获得者。
没有一个经济强国不想做这个规则制定者,也没有谁是天生的霸主。
假以时日,一切都有可能!
中国加油!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天下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