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离职潮席卷59家公司
本报记者 李良 上海报道
基金经理离职潮年年汹涌,今年更甚。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共有59家基金公司旗下227只基金出现基金经理离职,这个数据已经接近2009年全年水平。对于基金经理大规模离职现象,业内褒贬不一,有分析师认为这会削弱基金业整体的投资能力,引发基民对基金的不信任。但也有观点认为,只要基金公司整体投研风格没有发生变化,基金经理的适度调整,并不会影响基金业绩的持续性,而且有利于为基金业补充新鲜血液。
公募成“黄埔军校”
离职的基金经理们,如果不是转战其他基金公司,最终的选择方向几乎一致,那就是私募。随着近年来私募发展的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将本职工作视为“鸡肋”。
上海一位已心生去意的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市场波动越来越剧烈,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也越来越趋于短期化,让很多基金经理感觉不堪重负,自己的投资理念很难完全应用到投资实践中,这让大家都有较强的挫败感。而且随着对基金经理的监管日益严格,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基金经理认为监管已经开始涉及私人空间,这让他们有了不安全感,于是,两相比较,离职便成为他们的普遍选择。
“其实很多基金经理选择私募,未必是因为钱的原因。大部分离职的基金经理不想离开证券投资这个行业,私募相对而言,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很多基金经理都是自己发起成立私募,这样可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在谈及基金经理为何纷纷奔赴私募时,该基金经理说。
有分析师则指出,奔赴私募的公募基金经理中,许多都是业内知名的投资好手,他们的集体离职会极大地削弱公募基金的投资实力。从近几年的业绩比较来看,公募基金普遍不如私募,这会挫伤基金投资者的信心,一旦私募的投资门槛降低,势必会对公募基金的现有规模造成冲击。
基民信心受重挫
基金经理离职潮的扩大,让基民们感觉很不安。某网截至昨日的调查显示,65.18%的受调查者认为,基金经理离职后,基金的“投资理念改变,业绩可能大不如前”,因此,有42.86%的受调查者表示,将因为基金经理离职而坚决赎回基金,另有50%的受调查者表示“先观察一下后再决定”。这表明,基金经理的离职,已经严重影响到基民的持股信心。
但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基金经理的离职,大部分公司都表示无可奈何,也拿不出好的对策。东吴基金投资总监王炯表示,如何留下这些有才华的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依然是一个难题。“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希望能给团队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氛围,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团队中不断进步,提升自己对证券市场和企业价值的理解。”王炯说,“在待遇和员工发展空间方面,尽量去储备一些有潜质的研究员,给予其鲜明的成长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