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帅影:前后110位总经理 创始者仅剩1/3
《投资者报》记者 尚志科
那是基金业的混沌岁月。一批批创业者,带着还未洗脱的草莽精神,为了光荣与梦想,不惜撞得头破血流,只为能在基金江湖开疆扩土赚得一片广阔天地。
资产管理行业巨大的财富效应,让他们很早就发誓要与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巨擘看齐。但梦想未必总能照进现实。失败、挫折,让不少人遭遇滑铁卢。这里一样有物欲横流,一样会被名利场笼罩,从一个极端被拽到另一个深渊,极有可能是在片刻之间。
时隔12年,基金行业已经历太多风云变幻。当初那拨人,有的依旧拼杀在最前线,有的早已脱缰而去,游入资产管理行业其他领域,或干脆销声匿迹,不管身后事。来来回回中,迄今已有110人先后坐过基金公司总经理的位置,60家公司平均各经历了两任老总。
呼风唤雨有时尽,他们有时甚至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股东与董事不满规模业绩、基金股权被无情变卖、公司变革人事纷争,让他们被迫离开。今天,他们中的很多已脱离这个位置太久,留下的只有零零散散的江湖记忆。
共诞生110位基金总经理
中国基金行业脱胎于1998年,12年后,筹建、创办阶段就任总经理的人,至今仍在位的仅剩下三分之一。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了各家基金公司的历任总经理数据,得出了这一行业高管变动的概貌。截至目前,国内60家基金公司(未算新成立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中,共22家公司成立以来未更换过总经理,占总数的36.7%。
按规模排名,这些公司依次为:华夏、易方达、博时、广发、工银瑞信、汇添富、中邮、海富通、华宝兴业、建信、招商、兴业全球、中银、农银汇理、泰信、东吴、汇丰晋信、新华、诺德、民生加银、金元比联和浦银安盛。
自成立以来,曾更换过一次总经理的公司有21家,共占35%,包括:嘉实、南方、长城、光大保德信、国投瑞银、华泰柏瑞、交银施罗德、万家、摩根士丹利华鑫、国联安、中欧、上投摩根、华富、富国、信诚、天弘、益民、信达澳银、申万巴黎、景顺长城和诺安。
另外,16家公司成立以来总经理发生过两次变动,共占26.7%,分别为长信、银华、金鹰、大成、中海、东方、天治、国海富兰克林、华安、鹏华、华商、泰达宏利、银河、融通(该公司总经理今年离职,现无新任总经理)、长盛和国泰。
只有一家基金公司换过3次总经理,这家公司为宝盈。
有5位总经理曾在两家基金公司担任总经理,分别是国投瑞银尚健、摩根士丹利华鑫于华、益民祖煜、国泰金旭,以及曾在泰达宏利、信达澳银担任总经理的李克难。
此前,尚健、于华、祖煜和金旭4人,分别曾在银华、大成、天治和宝盈担任过总经理职务。另有报道称,李克难本人现任平安大华基金公司筹备组负责人,这也是他第三次主导基金公司筹建工作。
综合统计,剔除5次重复担任总经理的经历,意味着曾经或正在担任基金公司总经理的人数是110位。换句话说,我国基金行业自诞生以来,先后诞生过110名基金总经理。
离职者券商背景占多数
基金行业诞生初期,大部分总经理来自发起人券商或监管部门(证监会或交易所)。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总经理的背景开始多元化,出身银行、信托或外资公司的总经理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投资者报》综合分析现已离去总经理的背景发现,出自监管部门背景的总经理更换的概率较低,可查数据有4人。
林晓2006年11月至2008年1月任国海富兰克林第二任总经理,此前,曾任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办事处暨中国信息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全资子公司)董事总经理。而华安基金海选出的现任总经理李勍,此前职务也是中国信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另一位是孙煜扬,孙曾任深圳证券交易所首任行政总监;此外,益民首任总经理刘义鹏曾任证监会办公厅调研员、基金监管部处长等职;融通基金首任总经理冯立新,此前的职位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监察副总监、上市部总监。
来自券商股东的离职总经理占据了离职总经理群体中的大多数。如银河谭庆中、裴勇,分别曾任银河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银河证券客户资产存管中心总经理;长信前两位总经理陈永青和叶烨,分别曾任长江证券副总裁兼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和国泰君安证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武汉分公司总经理、资产管理总部总监。
部分公司两任总经理全部来源于同一券商股东,而在去职后他们甚至全返回股东方,成为同事。如长盛前两任总经理张佑君和蒋月勤,分别曾任中信证券副总经理、中信证券交易部总经理。如今,他们的新职位分别是: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和董事总经理。
外资老总水土不服
合资基金公司数量目前在基金行业已过半,大量拥有外资工作背景的总经理借此踏足国内,为基金业带来了新鲜血液。
先江是国内合资基金公司中首位来自外方的CEO。他于2003年4月至2008年7月间任国联安首任总经理,但他的老东家德国安联集团在国联安持有的股份不过33%。
唐熹明在2004年11月至2007年9月间,曾任申万巴黎总经理。之前,他曾为东京花旗信托银行开发了日本基金业第一只以金融衍生品为投资策略的对冲基金。但不善于斡旋与股东的关系,成为其最大的软肋,这也成为他离开的一个主因。
梁华栋2003年至2009年3月担任景顺长城总经理,此前职务是景顺集团亚洲区董事兼台湾区总经理。梁曾带领景顺长城在2007年突破1000亿资产管理规模,并进入行业规模前10,由于年龄原因其在2009年3月离任。
已经去职的总经理中还有几位外籍高管。
石志成是新加坡籍,在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期间,任信诚第一任总经理。他曾任花旗银行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市场总监、荷兰银行新加坡公司首席执行官、汇丰银行资产管理(新加坡)公司总经理。据称,石志成离职的原因是股东倾向寻求更具内地社会资源的管理者。
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卢卡?弗朗蒂尼担任中欧总经理,他的中文名为傅明东,先后在世界银行和先锋投资管理公司爱尔兰都柏林投资中心任基金经理。据了解,其离职原因在于对中西文化和中外市场的差异不习惯。“洋老总”往往有独特的理念,但这也造成他们水土不服,同样的案例,还有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担任光大保德信总经理的汤臣(唐保罗)。
选择外籍高管作为基金公司总经理现在已不多见了,在这些“洋老总”离职后,总经理多换为华人。
外方股东派驻的总经理中,名声最大的非上投摩根前总经理、“铁娘子”王鸿嫔莫属。王鸿嫔历任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顾问股份公司总经理。
2003年,王鸿嫔只身从台湾到沪筹建合资基金公司,并成为国内基金业屈指可数的女掌门之一。她为上投摩根赋予的先进营销意识与品牌理念,至今仍为大量行业人士模仿。后因高管任期将满,王鸿嫔不再续任。
合资基金公司高管的变动也很频繁,折射出他们在管理上往往容易陷于瓶颈。这也是合资基金公司先天优势慢慢弱化后,在总经理的选择上更多回归本土化的一个要因。
去职原因不尽相同
《投资者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平均任职时间大部分在2至4年之间。
已经离职的总经理中,任职时间最长的近9年。如富国首任总经理李建国,任职期间为1999年4月至2008年8月,接近9年,这一任职时间要超过大多数目前仍在职的总经理。其离职原因,是公司9年多里,规模业绩未达到董事会期望的一流基金公司标准。接手者为现任总经理窦玉明。
担任总经理时间非常短的也大有人在。如傅德修2004年11月担任华泰柏瑞总经理,2005年8月就去职,不足1年。虽然傅德修参与了友邦华泰(华泰柏瑞前身)的筹建,也是友邦委派的总经理,但其并非友邦华泰董事。作为职业经理人,难以得到双方股东的信任,最终导致其在短暂任职后离职。
嘉实现任总经理赵学军和南方现任总经理高良玉,担任总经理的时间都超过10年,但他们都并非创业总经理。在他们之前,嘉实总经理为洪磊,南方总经理为熊双文。
综合来看,总经理离职的原因有多种,或因公司变革,如股权变动导致管理层洗牌;或是业绩不佳,或人事纷争;或因个人寻找更好的发展目标而离去。
在各种离职原因中,基金公司股东变更是促成总经理更替的重要原因。2004年成立的国海富兰克林、东方和中海,以及2005年成立的华商基金,股权都被转让两次,总经理发生了2次或2次以上的变化。
老总变动与业绩非正相关
多数人可能认为,总经理的稳定性与公司业绩规模呈正相关性,但从具体的公司个例看,并不完全相关。如总经理从未发生更换的基金公司,既有排名前10的华夏、博时、易方达和广发,也有排名后10的诺德和金元比联。
同样成立于2003年的广发和泰信,虽然总经理都未曾变动过,但广发2010年上半年规模860亿元,排名第6;泰信至今规模不到百亿,排名第45。
但有稳定的总经理,才能保证有凝聚力的基金公司管理团队。最为业内称道的是,前5大基金公司管理层长期稳定。
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易方达总经理叶俊英和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都是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担任总经理的,如今他们所在公司的规模分别为行业第1、3、4。排名第2和第5的嘉实基金赵学军、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也都有较长在位时间。
这5位总经理,成为业内在位时间最长的“掌舵人”。纵然他们中的嘉实和南方曾发生过总经理变动,但时间较早并未对公司产生影响。即使股权变更,管理层也能在股东面前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保证了团队的稳定。
对比“老十家”基金公司中的其他公司,规模与前5大相差较大的原因之一,正是总经理曾被更换,现任总经理担任时间短。
如国泰基金曾在1999年11月和2007年5月,分别更换总经理;长盛基金在2001年12月和2006年4月,总经理发生更换;华安基金两次总经理变更,分别发生在2006年11月和2010年5月。
虽然这些公司的业绩规模与前五大有落差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但没有稳定的总经理任职、未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层,都使这些公司在公司治理、投研团队和业绩规模增长上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
离职总经理今何在
目前,作为职业经理人任职基金公司总经理的人数非常有限,大部分总经理都曾在股东方任职。而这些总经理离职后,大部分都回到了原股东任职。
比如,中海基金首任总经理雷建辉,现为股东国联证券董事长;中海基金第二任总经理康伟,2009年10月起,担任股东中海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万朝领,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任国投瑞银总经理,其目前的职位,是国投瑞银前股东国信证券总裁助理兼另类投资总部总经理。
也有部分总经理离职就任基金公司董事长的,如雷贤达卸任交银施罗德总经理之后,任交银施罗德副董事长。
“公转私”是不少基金经理的职务变动特点,面对运作灵活、施展空间巨大的私募基金,不少总经理也难以阻挡其吸引力。华商基金前总经理余路明,目前是杉杉资产第二大股东。作为中国第一批基金公司蓝天基金的筹备者和创办人,余路明曾经参与过平安基金、中海基金的筹备与组建,堪称中国基金业的先行者。
目前被传离职的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等现任基金公司总经理,也被认为离职后将去私募基金。
还有部分总经理分布于广泛的资产管理行业。如马志刚2002年至2005年7月担任万家基金总经理,2005年8月至今其职位是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总经理;申万巴黎前总经理唐熹明,目前在意大利忠利保险旗下一家机构担任亚太区副总裁,主要业务依然是资产管理;银华基金首任总经理于楠,现任安泰兴业(香港)有限公司CEO。
但更多的总经理在离开基金公司总经理的位置后,已销声匿迹,难以从公开信息中觅到他们的身影。
3位“灰色”总经理
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的调查统计,在国内基金业的历史上,还有3位“灰色”总经理。我们无意去评判其功过是非,但他们的经历也是基金史的组成部分之一。
员瑞恒,32岁就任国信证券副总。彼时,国信证券在二级市场呼风唤雨,做庄风格极为强悍,培养了大批一线操盘手。35岁时他出任鹏华基金总经理,被称为“A股基金经理祖师爷”。2006年年初,员瑞恒因违规组织策划大象创投等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擅自出境和婚外生子,成为中国基金业高级从业人员被开除公职的第一人。
原南方基金公司总经理熊双文,自公司成立至1999年初短暂任职。因对南方证券1996年10月至1997年4月间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被处以警告,罚款五万元,并暂停证券从业资格六个月。此后他曾努力再度在证券行业谋职,不过未能如愿。
韩方河,华安基金前领军人,曾被称为“基金业第一人”。从华安基金成立到2006年10月,韩方河带领华安创造了基金业多项创新产品,也曾数次让华安基金成为基金业规模第一。但因受贿400多万元及共同操纵股价罪,两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尚志科
编辑:
li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