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资收购挪威海上钻井商,为中海油服(02883,HK)赢得喝彩。然而,就在大投行们“不约而同”的唱好声中,中海油服的机构股东却在悄悄“撤离”。日前,港交所的权益披露显示,曾斥资13亿港元增持中海油服的第一大机构股东——韩国 “股神”朴炫柱旗下MiraeAsset不惜割肉减仓,自6月18日以来,该公司共抛售近2000万港元的中海油服。中海油服昨日收报12港元,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该股累计跌幅已经超过20%。
投行唱好海外收购行动
7月7日,中海油服宣布上市以来的首宗海外收购,以195亿港元的作价将挪威海上钻井商 “揽入怀中”。
在收购消息发布的第二天,连篇的唱好报告开始吸引人们的眼球。除了瑞士信贷指出收购价格偏高外,其他多数投行都因收购调高了中海油服的目标价或评级,其中,美林和高盛都将中海油服的评级调升至“买入”,目标价分别达到16港元和15.20港元。德意志银行从盈利角度提出,由于收购代价将以债务融资方式支付,该行调低了对中海油服2009年的盈利预期,但是交易可令中海油服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盈利提升10%、12%及11%。
投行们看好收购的理由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提升产能、拓展新市场、协同效应等等。然而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此前一直看好中海油服的机构股东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撤离”。
韩国“股神”开始割肉
在中海油服的几大机构股东中,MiraeAsset的“大变脸”,让人颇感意外。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10月22日,MiraeAsset以每股19.068港元买入664.8万股中海油服,令其持股量首度超过5%,达到5.37%。其后,该公司便以每股12.674港元至18.924港元的高价一路增持,至今年4月10日,持股比例达到17.03%,成为中海油服的第一大机构股东。
然而在中海油服宣布收购挪威海上钻井商的前两周,MiraeAsset突然申报,于6月18日以每股13.599港元减持113.4万股中海油服。而在中海油服宣布收购消息之后,MiraeAsset又于7月22日,以每股12.15港元减持30.6万股,持股比例降至15.98%,两次减持共套现1913.9万港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自去年10月至今年4月,MiraeAsset一共在市场上吸纳了7930.6万股中海油服,涉及资金规模13.19亿港元,每股平均作价16.60港元,而最近2次的减持价格明显低于此前的买入价。从“义无反顾”地不断加仓,到如今的割肉大甩卖,韩国 “股神”朴炫柱似乎对中海油服有了新想法。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此前连续增持的手法来看,不能排除MiraeAsset未来会有连续减持的动作,这可能会给中海油服的短线走势增添不明朗因素。
其他股东减持更积极
除了MiraeAsset外,中海油服还有两外两大机构股东——汇丰控股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卓誉投资管理和澳洲联邦银行。与重仓中海油服的MiraeAsset相比,这两位机构投资者的减持更为积极。
据港交所披露,7月14日,即中海油服(22.74,0.11,0.49%,吧)宣布海外收购的第7天,卓誉投资管理就减持了446万股中海油服,套现5744万港元,持股量降至4.86%,低于5%的披露水平。而这也并非卓誉投资管理的首度减持,早在今年4月份,该公司就曾以15.484港元,减持466万股,回笼资金7215.5万港元,两次减持共套现近1.3亿港元
至于中海油服的第二大机构股东澳洲联邦银行最近一次的减持则要追溯到4月14日。当天澳洲联邦银行以每股12.633港元卖出74.8万股中海油服,持股量从3月底的7.14%降低至6.99%。
链接
中海油化学亦遭机构抛售
无独有偶,与中海油田服务同属中海油系的中海油化学(03983,HK)同样惨遭机构减仓。港交所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1月至5月份,几乎每月都有机构投资者在抛售中海油化学。
5月15日,美林将中海油化学的持股比重从7.01%降低至6.95%。4月11日,中海油化学策略投资者——挪威最大氮肥生产商Yara以每股4.05港元配售了8050万股股份,令其持股比例从9.09%降至4.55%。Yara在2006年9月中海油化学上市时认购了约1.61亿股新股,每股作价1.90港元,这批股票中50%(8050万股)设有18个月禁售期,禁售期刚于今年3月29日届满。
3月11日,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申 报 持 股 量 从5.16%降 低 至3.74%。3月10日,香港富豪刘銮雄以每股4.873港元减持7000万股中海油化学,最新持股5.99%。昔日的股坛狙击手最终也只能为自己的追高行为付出代价。去年10月,刘銮雄曾以每股6.577港元价位买入中海油化学。3月7日,瑞银又申报持股仅剩2.21%,此前曾达到5.08%。1月10日,保险机构AlianzSE又将中海油化学的持股比重由5.92%降至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