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银行(601939)H股(0939.HK)被美国银行行权大量买入之时,中国银行(601988)H股(3988.HK)却在5月下旬惨遭外国投行抛售。
据香港联交所最新披露,5月23日,瑞银集团(UBS)共卖出9043.7万股中国银行,每股作价在3.92港元至3.98港元之间。其他交易数据显示,当天临近收市时有大量卖盘涌出,估计应与瑞银卖出行动有关,中国银行是日几乎以全天最低价3.93港元报收。至此,瑞银集团所持有的中国银行股权由53.75亿股锐减至52.85亿股,持股率也从7.07%下降至6.95%。
这几乎是香港市场5月遭外国投行最大手减持的内资银行股,也是瑞银在金融类股中瞄准的第一个目标。此前,石油和煤炭类个股曾被瑞银大量抛售。
内资银行股窝轮未受影响
但是,瑞银的抛售行动并未对内资银行类个股的窝轮造成影响。法巴香港分行零售衍生工具部董事翁世权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从盘面上看,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内资银行股的窝轮与前几个星期相比,并没有什么异常。他认为,最近发生的一系列H股大蓝筹遭外国投行减持可能与这些投行业务的重新审视有关,面对次按危机,一部分需要钱的投行会选择卖出持有的股票,一部分投行也许会重新调整自己的业务。
同时,有些H股大蓝筹也遭到客户赎回,这些股票经由投行操作时,也许会给外界造成是投行自身大量减持的错觉。因此,投行大量抛售的个股中既可能有投行因素,也可能有客户因素。
当记者问及中国银行遭抛售是否与其潜在的交易有关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类分析师告诉记者,据其所知,中国银行现在并没有对外收购的事项发布,其基本面近2个月间也没有什么重大变化,该股遭外国投行抛售应该只是市场行为。“为了让公司在收购谈判中获得较大利益,许多上市公司会有意在收购前一个月左右稳定自身的股价,但中国银行显然没有必要这么做,它并不像工商银行(601398)等其他银行股那样对价格敏感。”
而中国银行向记者提供的资料对投资者最关心的次按问题作了解释,“2006年底中行持有的美国次贷抵押相关债券账面价值为106.33亿美元,2007年底已下降到49.90亿美元,2008年第一季度末,进一步下降到了44.28亿美元,仅占集团证券投资总额的1.82%,其中AAA评级占60.26%。”因此,次按也并不会成为抛售中国银行的理由,可能只是“心理层面的影响”。近两个月间,中国银行从3港元上升至4.1港元,现报3.9港元。
重建概念钢铁股遭抛售
上周香港市场的另一个亮点是前期遭爆炒的灾区重建概念股已遭到部分减持。其中最明显的是马钢股份(600808)(0323.HK)和上海电气(2727.HK),均被至少两家投行抛售。香港联交所披露,5月23日,摩根士丹利抛售了959.4万股马钢股份,其持股比例已从15.41%降至14.83%,最新持股量约2.56亿股。同一天,瑞银也选择抛售了574.1万股马钢股份,持股比例从11.16%降至10.83%,最新持股量约1.87亿股。两家投行的抛售价格约在5.9港元至6.06港元之间。
上海电气遭投行抛售的幅度与马钢股份相比较轻微。5月23日,摩根士丹利仅抛售了392.5万股,持股比例从6.16%降至6%,最新持股1.78亿股。而德意志银行抛售129.3万股的行动则在5月21日完成,之后其持股比例从13.02%降至12.96%。
此外,遭减持的还有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694.HK),5月23日摩根士丹利抛售了236.2万股,持股比例从6.98%降至6.84%,每股作价在8.1港元至8.27港元之间。但是当26日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波动在7.96港元至8.08港元之间时,T.RowePrice却大手买入461.4万股,持股比例从7.75%上升至8.05%。
有色金属和地产股被增持
投行在舍弃重建股时,却重拾有色金属和地产股,其中,江西铜业(600362)(0358.HK)5月23日被汇丰控股大手买入857万股,每股作价约18港元,最新持股量约8303万股,持股比例从5.35%增至5.98%。
富力地产(2777.HK)则再次被投行增持,德意志银行5月21日买入86.3万股,每股作价在18.04港元至18.58港元之间。摩根大通5月23日小幅买入19万股,每股作价在17.56港元至18.06港元。增持后,德银的持股比例上升至5.41%,摩根大通上升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