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住房建设 保障国人住有所居

2011年03月06日 05:07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与“十一五”住房规划强调总量调控、鼓励梯级消费相比,“十二五”住房规划纲要(草案)将全力围绕提高住房保障水平进行,并提出“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据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政府提出来要建3600万套保障房,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积达到20%左右。根据粗略计算,3600万套住房的面积是30亿平方米,总投资将超过7万亿元。

1.住房供应两条腿走路

摘要

●立足保障基本需求,引导合理消费,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住房制度。对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中高收入家庭,实行租赁与购买商品住房相结合的制度。

●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和节约资源的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解读

1998年房改前,我国实行福利分房制度,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基本由政府保障。1998年,国家制定政策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由此,商品房成为解决城市居民住房的主渠道。然而,这些年来,部分城市房价过高,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远远赶不上需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面不到总人口的5%。特别是“夹心层”,既买不起商品房,也享受不到保障性住房,处在住房体系空白区。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保障性住房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地位,住房供应体系重回“双轨制”,即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有望受益。而在住房消费模式上则突出以租房为主,以买房为辅。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实现房屋回归居住属性的一个长期解决路径,而保障性住房数量的增加,将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改善供需矛盾。“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同时,增加保障房建设,在需求端做减法,在供给端做加法,有利于市场供需平衡。”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今后我国的住房供应结构将呈多元化、多层次特点。“如果这些政策能够持续实施落实的话,‘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理性的轨道是有希望的。”

2.公租房为保障房主体

摘要

●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多渠道筹集廉租房房源,完善租赁补贴制度。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加快各类棚户区改造,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

●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住房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

●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规范准入、推出管理和租费标准。

★解读

在2009年3月11日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对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的“夹心层”,政府如何解决?当时,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给出的回答是:要加快公共租赁房的建设。2010年6月12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将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向城市“夹心层”延伸。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公租房的角色定位终于厘清。在保障房范畴,提到“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这表明公租房已被认定为保障房建设的主要形式,而经济适用房将逐渐淡出。事实上,与经适房相比,公租房更符合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思路。“经适房是政府补贴买房,也即补贴投资、补贴财产,肯定会产生腐败和权力寻租。而公租房是政府补贴租房,是补贴消费,这才是正确思路。”国务院参事陈全生曾直言不讳地指出。

与其他保障性住房相比,公租房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本地中低收入家庭,还将惠及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大规模地增加公租房,可以分流相当一部分购房需求,减轻商品房供求压力,从而稳定房价。现阶段尽管建成规模还比较小,但可以起到稳定预期的作用。

实际上近两年,国内主要城市纷纷抛出大规模公租房建设计划。如北京市“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收购各类保障房100万套,公租房则力争在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房中占到60%;“十二五”期间,广州住房保障将以租赁型保障住房为主,60%将是公租房;深圳计划未来5年建设18万套公租房;西安宣布未来3年建设373万平方米公租房;最为激进的重庆,更是提出原计划在2020年前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的目标提前至2012年完成。

3.进一步落实问责机制

摘要

●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和问责机制,把保障基本住房、稳定房价和加强市场监管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由省级人民政府总负责,市、县级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

●加快制定基本住房保障法,修订完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解读

房产调控问责制不仅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也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其实问责制被重点提及始于去年1月出台的“国十一条”,强调监督检查,但放在最后一条;在4月17日发布的“新国十条”中,又提出要建立问责机制,并将其提前到了第二条;而9月29日的“国五条”,则是将问责制进一步提到了第一条。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认为,建立房地产问责制,是为确保房地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只靠信贷、税收政策来解决房价问题,是绝对不够的。”

也有观点认为,去年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措施,之所以未能充分发挥稳定房价的效用,很大程度上与部分地方政府未能切实执行中央调控政策有关。因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的利益关联,地方政府能够通过房价上涨获得巨大的土地收益。国家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和问责机制就是试图通过强化考核与问责,避免地方政府不切实执行中央调控政策现象再出现。

相信在考核与问责下,会对部分地方政府不切实执行中央调控政策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综合新华社南方网、《中国房地产报》报道)

本地举措

新增保障房1000万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广州将累计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按照每套50平方米、每户四口人计算,相当于能为全市80万人解决“住房难”。

在商品房市场方面,稳定房价,抑制投机性买房。坚持以居住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层保障、循序渐进,加快形成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房和商品房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确保“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dinghl] 标签:住房 保障性 保障 建设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