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
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兼任南开大学国经所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MBA导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著有《中国再平衡》,《聚焦生活中的经济学》。
导语:笔者认为,此次总理座谈会后,政府会尽快采取稳增长措施,并拿出一套复合工具,包括减税等供给型政策,但核心工具是刺激总需求,一是增加政府公共项目投资,二是降准。放松货币政策实际也是量化宽松政策思路,即继续刺激股市繁荣,一方面增加直接融资,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创造财富效应,带动居民消费。
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市场普遍预期经济增速可能跌破7%。就在国家统计局发布GDP数据前一天,李克强总理召开了专家与企业家座谈会,了解各界对宏观经济看法。
在发布关键数据前召开座谈会,预示经济数据不妙,中央政府急于征求意见,显然是尽快制定贴地气的稳增长方案。李克强说,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从目前情况看,政策重心要偏向稳增长。
导致经济继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调整持续进行中。中国经济下行,不仅仅是自家调结构,实际是全球经济调结构的一个步骤,没有中国经济完成调结构,就不会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这样看,就不要指望出口稳增长了。最新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三月出口再度下降,降幅近15%,让一季度出口呈现罕见过山车景象。
导致经济继续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不振,主要源于两点,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这是房地产长期拐点出现后的必然结果。目前政府还在通过释放各种利好政策来鼓励住房消费,但此举效果有限,不会对稳增长起决定性作用。不管政府如何较劲,投资者认定了房地产已无投资价值,而住房消费热乎劲或许一袋烟功夫就过去了。住房去库存,仍是开发商艰巨任务。二是政府投资减速,经济因素是财政收入吃紧,地方政府融资困难。政治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官商勾结遭到打压,间接造成地方投资项目减少。
在出口和投资都出现问题情况下,消费更是无法指望。消费扩张本身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如果没有收入增长,怎可能会有消费提速。
因此,从短期看,三驾马车都在无力前行,经济下滑难以避免。
从长期看,这是增长要素供给发生变化的结果,也是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表现。因此,稳增长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病痛作用,起不到刮骨疗伤效果。
即便如此,稳增长还要做,这牵扯到就业,也牵扯到“四个全面”,只是宏观调控方式或发生微妙变化。李克强总理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是经济增长双引擎。话是这么说,但这个“双发”其实是快慢机。创业与创新是慢功夫,短期不会见效果,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才是真刺激。因此,短期宏观调控或从偏重增加供给,转向增加需求,而扩大总需求最直接办法就是增加公共项目投资。李克强说,要抓紧政策和项目落地,精准增加短板投资,完善创新创业政策组合,形成发展新动能。
这段表述虽然强调了完善创新创业政策组合,但重点仍会放在抓紧政策项目落地和增加短板投资上边。说白了,还得靠政府投资,而且需要见效快的政府投资。此前央行批准了三大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这为增加政府投资打下了伏笔。由于财政预算方案已经通过,政府无法增加赤字规模,将政策性贷款变相成为财政投入,就成为简单可行办法。
同时货币政策会进一步放松。央行14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义货币M2增速为11.6%,低于同期0.5个百分点,也低于12%年度目标。一季度就出现货币供给不足,这显然不是好兆头。M2增速下降,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增长下降,再加上银行表外业务和同业业务减少造成派生存款下降,使得货币增速下降。虽然一季度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大幅增长,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78.3%,同比高24.1个百分点,但新增贷款很可能成为借新还旧的偿债工具,并没有创造增量投资。M2供给不足,未来银行贷款能力会有所降低。因此,进一步放松货币供给,是短期稳增长重要手段。不排除央行在本周内再度降准,以增加银行可贷资金。
因此,此次总理座谈会后,政府会尽快采取稳增长措施,并拿出一套复合工具,包括减税等供给型政策,但核心工具是刺激总需求,一是增加政府公共项目投资,二是降准。
当然,放松货币政策实际也是量化宽松政策思路,即继续刺激股市繁荣,一方面增加直接融资,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创造财富效应,带动居民消费。
由此判断,中国经济触底尚需时日,股市仍具有上涨空间,期间技术性调整在所难免,但大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