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2011.11.24
导语:内地银行业自从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来,双方均获得良好收益。然而近期不少外资投行“大鳄”纷纷通过减持中资银行股进行套现,引发了市场关于外资银行恶意做空银行股的质疑。该如何理解外资战投减持中资银行?没有了外资股东的约束之后,中资银行该如何走下去? [网友评论]
第10期
2011.11.24
导语:内地银行业自从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来,双方均获得良好收益。然而近期不少外资投行“大鳄”纷纷通过减持中资银行股进行套现,引发了市场关于外资银行恶意做空银行股的质疑。该如何理解外资战投减持中资银行?没有了外资股东的约束之后,中资银行该如何走下去? [网友评论]
在美国银行大手笔减持建行H股的同时,高盛也第三次在香港联交所抛售工行股票。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高盛在11月14日以每股平均4.88港元的价格减持工行H股17.52亿股,套现资金85.49亿港元,约合69.7亿元人民币。这也是高盛在工行上市后第三次减持套现,三次累计套现57亿美元。高盛以25.8亿美元入股工行始于2006年1月,以此测算,高盛入股工行5年多获利约80亿美元,利润率超过300%。[详细]
数据显示,美银2005年6月投资建行,在2008年11月前累计4次增持,投资总额约119.1亿美元。2009年至今年8月,美银曾4次减持建行股份,套现194亿美元,获利高达75亿美元。算上本次套现,美银已累计套现5次,套现约260 亿美元。以此测算,美银入股建行6年的纯利润是155.9亿美元,利润率约为131%。 [详细]
资本大鳄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在今年也是动作频频,出手不凡。7月初,淡马锡分别出售51.9亿股中国银行H股和15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共套现285亿港元。据统计,淡马锡2011年7月份相继抛售建设银行15亿股、减持中国银行52亿股,套现金额高达285亿港元。[详细]
从2009年至今,外资行减持中资行成为热门话题,美银、高盛、淡马锡减持的动作最为频繁,仅美银一家就套现1433亿港元。1月7日,美国银行以每股3.92港元的固定价格出售56.2亿股建行的股票,比建行在此前一天的收盘价4.45港元大幅折11.9%,套现220亿港币。
根据统计,三年间,外资行共减持套现2230亿港元。仅美银一家就套现1433亿港元,高盛、淡马锡分别套现260亿、280亿港元。 [详细]
外资机构减持中资银行情况一览 | ||||||
银行 | 减持方 | 时间 | 套现金额 | |||
工商银行 | 摩根大通 | 2011年1月 | 约7.52亿港元 | |||
工商银行 | 高盛 | 2009年6月 | 22.5亿美元 | |||
工商银行 | 高盛 | 2010年9月 | 约22.5亿美元 | |||
工商银行 | 高盛 | 2011年11月 | 约11亿美元 | |||
农业银行 | 摩根大通 | 2011年10月 | 约1.4亿港元 | |||
农业银行 | 德银 | 2011年10月 | 约8.36亿港元 | |||
中国银行 | 淡马锡 | 2011年7月 | 约190亿港元 | |||
中国银行 | 苏格兰皇家银行 | 2009年1月 | 184.68亿港元 | |||
建设银行 | 淡马锡 | 2011年7月 | 约95亿港元 | |||
建设银行 | 美国银行 | 2011年8月 | 83亿美元 | |||
建设银行 | 美国银行 | 2011年11月 | 66亿美元 |
今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对全球金融稳定有重大影响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 10月中旬,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要求,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的资本金额外增加1至2.5个百分点。根据《巴塞尔协议III》的规定,核心第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一级资本充足率8.5%、整体资本充足率10.5%。也就是说,包括中行、高盛、美银、德银、汇丰、摩根大通在内的29家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需提高至8%至9.5%。 [详细]
“欧洲的银行持有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大量国债,欧债危机导致这些银行的风险加大,为了保持流动性,外资行尤其是欧洲的银行必须通过变现其他资产套现,‘现金为王’是保持流动性的最直接的办法。”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鳞表示。10月18日高盛发布的财报显示,由于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大幅缩减,其第三季度净亏损4.28亿美元。 [详细]
外资银行也面临投资组合调整的问题,出于平衡现金与股权、保持资产组合灵活性的考虑,外资银行可能通过减持达到目的。 [详细]
一位大行高管表示,外资银行的战略意图难于实现,也是外资战投纷纷撤退的原因所在。由于持股比例有限,外资战投在国有银行里的话语权十分有限,而最初寄望的进一步市场开放后的业务发展机会,也迟迟没有到来,令他们感到恐怕继续持有,也难有机会。 [详细]
进入2011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使得银行股的未来被不良的情绪所影响。此时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被市场解读为对地方平台贷款风险的忧虑。美国银行于8月31日及9月2日向机构投资者和境外基金出售建行H股130.77亿股,价格为每股4.94港元,共套现646亿港币,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是由于国外机构对中国银行业整体风险的忧虑。减持达到目的。 [详细]
理性看待战略投资者减持中资银行股股票,应当看到通过和战略投资者长期合作,中资银行取得了可喜成绩。我国银行业自从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来,战略投资者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为我国银行业注入许多新鲜的“血液”,在良好的合作中双方均获得良好收益。建行自2005年与美国银行签订战略协助协议以来,不断探索拓宽合作内容,扎实开展合作。 [详细]
从长远来看,减持行为也不会影响中资银行的发展。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上市银行的发展十分稳健,因此,就在一些外资机构减持中资银行股份的同时,也有不少承接机构因为看好中资银行股票而愿意接盘,更有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资金充裕的战略投资者明确表示不减持。 [详细]
温总理曾指出,国有银行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国家注资225亿美元,关键是要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彻底转变经营机制,建立造血功能,避免重回困境。这就需要学习一切有益的经验和技术,引入战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制度,公开上市,提高经营管理透明度,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详细]
当时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正是中资银行处境较为糟糕的时候:刚刚剥离坏账,资本充足率很低,得到的信用评级也低。因此,引入美国银行等知名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但能吸引其注入资本金,同时也有助于中资银行在二级市场融资,并提高增发价格。然而中资行干净的财务指标,明确的上市预期,还有出乎意料的超低入股价引起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股权的抢购潮。 [详细]
对中资银行来说,战略投资者不仅仅是带来资金,重要的是其承诺投入技术和经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潘席龙认为,国外银行整体风控能力还是要高于国内银行,比如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上他们就更有优势,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架构也值得国内银行学习。 [详细]
当中国银行业置身于一个开放、全面竞争的环境中时,能够适应,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认可,使得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迅速增加。曾经被外资机构不看好的四家银行,在境外上市时分别获得了76倍、75倍、42倍和205倍的超额认购。 [详细]
随着外资股东的纷纷撤退,主要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的努力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制衡,面临更多挑战。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在中资银行海外上市过程中,在零售银行、风险控制、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限的技术输出,完成了当初引资时所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详细]
没有了外资股东的制约,如何巩固上一轮银行业改革的成果,完成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真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恐怕都值得研究。而没有了外资股东约束之后,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和干预,会不会又重新浮出水面,同样值得关注。 [详细]
外资战投卖出内地银行业股权实乃断腕之举。无论是当初的入股,还是如今的抛售,都仅仅是一个利益平衡点,无关阴谋。随着外资战投的纷纷撤退,主要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的治理结构面临挑战,中资银行该如何走下去,恐怕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凤凰网 财经频道 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杨晓薇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