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出品

往期回顾
2013-07-26 第2期
导读    7月22日,40岁的张顺邦再次来到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上访,要求要回中储粮安阳直属库欠他的托市小麦出库费。得到的答复却是中储粮安阳直属库虽然承认拖欠他出库费,但同时指责张顺邦盗卖国家政策性粮食涉及金额更大。

7月22日,40岁的张顺邦再次来到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上访,要求要回中储粮安阳直属库(以下称安阳直属库)欠他的托市小麦出库费。

得到的答复却是中储粮安阳直属库虽然承认拖欠他出库费,但同时指责张顺邦盗卖国家政策性粮食涉及金额更大,不仅不能够偿还出库费债务,他还需要承担盗卖国家托市收购的1150吨小麦造成的损失。

接待他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人士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证实了这一说法,该人士表示,相关已经准备好材料,并经过律师审核,准备起诉张顺邦。

对此张顺邦辩称,1150吨小麦价值近300万元,而且理想状态下库点一昼夜只能出库200吨小麦,加上安阳库监管24小时驻守,正常出库需要十几天的1150吨小麦被趁机盗卖,简直是天方夜谭。

作为曾经的中储粮安阳直属库滑县赵营库点的建设者,过去他曾经憧憬乘着中储粮大规模收购托市小麦的东风,代收代储国家托市小麦,赚取可观的代收代储费用。

如今面临的则是巨额诈骗指控和建库落下的亏空,张顺邦告诉凤凰财经,他现在生活的内容就是到处躲债,找中储粮解决问题,出来吃饭都怕被人挤住要钱。

而张顺邦和安阳直属库自2009年开始的恩怨纠葛,也因为国家托市收购小麦政策和形势的变化,及其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窝案的持续发酵变成了一场说不清的口水仗。

凤凰财经在河南采访过程中发现,随着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董事长李长轩为首的河南粮食系统官员相继落马,粮食系统内部的“亏库”、“质价不符”、“转圈粮”、“账实不符”等托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被世人所知。

依托在这一系统上,通过赚取粮食托市收购补贴和相关违规操作获取高额利润的隐秘链条也随之浮出水面。

小人物与中储粮的口水仗

张邦顺无疑是河南中储粮分公司窝案背景下一个颇具戏剧性的小人物。

“虽然我和李长轩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我是李长轩出事的直接受害者。”张顺邦如此表示。

据他所述,最早租用他的粮库进行托市收购的就是李长轩的亲戚,会计等重要职位都是李的这位亲戚直接指派。

不过如今已是物是人非,种种变故之下,他只能拿着中储粮托市收购时留下的种种单据和材料说明找相关人员解决问题。

采访中,他拿出了2012年5月30日时任中储粮安阳直属库主任李守根与他签订的协议。

协议中明确表示,张顺邦配合中储粮将存在他粮库中的2010年托市收购粮集并到指定库点后,按标准支付应该支付的2010年最低收购价小麦仓房租赁费用,并在安阳直属库需要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有限租赁张的仓库。

虽然李守根早已在去年7月落马,但张说,存在中储粮安阳直属库滑县照应库点,即张的仓库里的粮食是在现任库主任韩书玉任上完成的,韩也认可李守根签订的上述协议。

不过后来中储粮安阳直属库的相关人员对他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打电话不接、见面也越来越难,而且对于承诺解决的出库费问题互相推诿,他被领导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人来回踢皮球,出库费问题却至今没有兑现

更让他懊恼的是,由于得到当时直属库主任的承诺,他甚至借了30万的高利贷偿还托市收购小麦时所欠农民的粮钱和打点关系,以保证存在他粮库里的小麦被顺利转移。

按照张顺邦的说法,现在被指控盗卖中储粮安阳直属库的一千多吨小麦,实际上是按照中储粮安阳直属库相关领导的安排集并到了中央储备粮安阳直属库滑县库区,由于不是中储粮员工,相关单据他并不掌握。

建粮库时投入的巨额资金加上后期打通关节的各种投入,到了借高利贷的境地,张顺邦之所以仍然愿意配合中储粮安阳完成粮食的转移,还要归结到中储粮的托市收购政策。

他坦言,既然直属库主任给了承诺,还是想把问题解决以后,依靠中储粮从托市收购中赚钱。

他告诉凤凰财经,按照当时的补贴标准,中储粮托市收购一斤小麦,保存一年后卖出,国家需要支付收购费、保管费、出库费共计七分五。理想状态下他设计仓容量3万吨的粮库能够收购托市粮2万吨,各项费用就能达到300万。相比建设仓库的二百六十多万投资,利润可谓巨大。

只是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

按照他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反映情况所拿到的安阳直属库《关于张顺邦信访案件反映问题的调查报告》,虽然安阳直属库承认没有退还张顺邦36510元出库费的情况基本属实,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他利用库点所存小麦出库之机,违反国家政策,擅自盗卖国家政策性粮食1150吨。

文件的说法是,三万多元的出库费盗卖小麦所得早已弥补,张还需退还超过200万的非法盗卖所得。

对此张顺邦有些不屑,“他们早就说起诉我了,为啥现在还不起诉。”按照张的说法,没有正规手续说不清去处的小麦有2103吨,这些都是安阳直属库的相关人员违反国家政策擅自把粮食运走了。

他告诉凤凰财经,这些事情中储粮的人辩不过他,才会把本不应该外传的安阳直属库《关于张顺邦信访反映问题的调查报告》给他,而这个材料反而成为中储粮内部违规操作的证据。

对于张顺邦的上述说法,凤凰财经联系到前述接待他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人士,得到的说法则是:他们已经掌握张所写的材料和相关证据,但这些问题需要走法律途径解决。至于安阳直属库所欠出库款的问题也建议张走法律途径解决。

而在这位中储粮人士看来,张就是一个社会渣滓无赖,至于他和安阳直属库之间的债务关系,他的意见是“他欠你钱你告他,你欠他钱他告你,你们走法律途径嘛。”

而张顺邦每次找到他们,就威胁说‘“我找媒体”、“我曝光”之类的话语,在他看来不可理喻。

疯狂的托市收购

小人物张顺邦只能算是中储粮那场托市收购盛宴的迟到者,而那些赶上正餐的诸多企业和官员则已经疯狂的分享了一顿大餐,他的希望和失望之间折射出的则是近些年中储粮小麦托市收购中的种种乱像。

高额的托市收购补贴对利润稀薄的粮食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这令各收储机构均全力发动,各直属库与直属库点、代储企业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每当收粮季节来临,相互抢粮成为必然。

90年代就开始做粮食生意的张顺邦,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有拍卖许可证,对粮食领域发生的变化有着生意人特有的敏感。

2008年他发现中储粮官方网站有关托市收购政策的说明中出现了“充分利用自身粮库的基础上,还可以租用地方粮库和社会仓库”。此时由于粮食连年丰收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粮食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粮价疲软的背景下,2006年国家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即在粮食主产区由中储粮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收购资金由中储粮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贷统还,而中央财政对直属库给予保管费用补贴和利息补贴。

张顺邦就是看到托市收购的巨额补贴,和国家允许中储粮租用社会仓库托市收购后,开始建设粮库的。

采访中,河南新乡一家国有粮食企业改制的民营企业内部人士表示,事实上早期参与托市收购的企业都赚大了。

数据显示,到2009年时,河南省的中储粮直属企业库容也只有800多万吨。而仅2006年和2007年两年,河南省托市收购的小麦,就占当年小麦商品量的90%和70%,总量超过3100万吨。

国家下达政策,允许中储粮委托符合收储条件的其他库点进行托市收购,这些企业主要包括河南省粮食局系统的国家粮食储备库、地方粮食储备库以及民营粮食销售、加工企业。资料显示,2005年和2006年两年,中央财政共为托市收购补贴了158亿元。

张顺邦的粮库建成后,通过各方运作张顺邦的粮库在2010年变成了中储粮安阳直属库赵营库点,并开始开仓收粮。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托市收购中存在着巨额的利益,张顺邦联系的两个与中储粮有关系的能人之间出现了利益分歧,李长轩这位亲戚的朋友赶走了原来的负责人换上了自己人,利益争夺之下,原计划两万吨的收购量只收了2933吨。

随后由于各种原因,国家2011年没有启动托市收购,指着代收代处挣钱的大大小小的粮库日子变得不好过,张顺邦请来的人也开始从粮库撤走,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诸多的重要岗位官员也开始相继落马。

外界熟知的是2009年托市收购引入中粮和华粮之后,夏粮收购过程中出现的抢粮事件,事实上业内人士告诉凤凰财经,由于看中托市收购的巨额补贴,抢粮现象从2008年就开始出现。

由于每斤粮食有保管费出库费等各项补贴加起来有六七分钱,收购企业不惜加价收购,比如2010年,国家规定三等小麦的收购价是九毛钱,加上补贴能够达到九毛六,企业收购的价钱都差不多达到这个数。

于收购之初就已经压上了国家补贴的利润,在国家拍卖政策性出库阶段问题最终暴露出,为了保证利益,一些粮库在用粮企业拍下粮食之后索取高额的出库费,否则企业别想拉走粮食。

这就是外界所知的“出库难”,据悉现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专门有一个为应出库难等疑难复杂问题的处室,挂牌“出库办公室”。

不过相比一些人士的大手笔操作,抢粮、出库难这些现象还只能算是小儿科。

河南当地媒体曾报道许昌直属库襄城分库收购粮食大量掺杂砂子的情况,甚至被当地人戏称“砂子里掺麦子”。

河南一家大型粮食企业人士就告诉记者,有些代收企业在仓库地下堆上一截土,上面装上小麦,监管人员去检查,数量是对的,其实底下是土。

更“大手笔”的手段是“转圈粮”。所谓“转圈粮”,是指粮库在托市收购前给面粉厂等企业打招呼,让他们帮忙拍下前几年收储的陈麦。等到实际收购时,粮库再从企业手中把小麦买回。小麦在交易过程中并没有离开粮库,莫须有地“转了个圈”后,就能为粮库带来一笔新的财政补贴收入。

更省事的则被业界称为“包仓粮”,就是先找人买下仓库里的粮食,托市收购的时候再卖给粮库,但是只是走一下手续,粮食并没有动,托市收购企业就可以赚到出库费、保管费、收购费等诸多的费用。

最为严重的则是亏库和粮款挪用的问题,河南粮食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托市收购时上报收购数量并不是真实的收购数量,有些收购点收200吨可以报上500吨,甚至1000吨,中储粮会根据这个数量向农发行申请下拨贷款。

而且这些资金不是直接用来收粮,而是拨给负责收粮的企业或者库点,有的并没有被直接支付给农民粮款,而是被挪用。

比如粮库的账面上有2万吨粮食,实际上可能只有1万吨,粮库可能已经被挪用或者贪污。

张顺邦就曾经面对这样的问题,由于当时在的粮库代收托市粮的人把粮款挪用,他为了解决问题,甚至借高利贷支付了农民的粮钱。

以据传携款2亿外逃的原周口库主任乔建军为例,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一名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乔建军的问题就主要出在与代储托市粮的民营企业的利益勾兑中。”

乔建军事发之后,当地检察机关迅速控制11家参与小麦托市收购的民营收储企业负责人,托市收购过程中存在严重亏空成为乔建军案发的直接原因。

西华县粮食局一位领导就曾对外界表示,当地粮价参与托市收购的民营企业收来的粮食都没有用到国家规定的上面,都用到自己面粉厂里去了,所以它仓库里的粮食肯定是亏空的。

11个处级以上官员落马

纸里终究包不住火。

巨额的亏库、资金挪用,连续多年的托市收购乱像之下,作为中原粮仓的河南,2010年底开始中储粮系统贪腐案开始集中爆发。

相比滑稽的自我举报引发的贪腐案,乔建军携款潜逃显然更具有标杆意义。“乔建军就是因为搞得太大,包不住了,趁2011年国庆节期间携款外逃了。”一位河南省粮食行业人士如此表示。

两个月后李长轩的落马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乔建军外逃暴露出的河南中储粮内部的诸多问题。

包括许昌库主任任国正、三门峡库主任(原许昌库主任)姚宝山、周口库主任乔建军、沈丘库主任张怀君、驻马店库主任郭玉林、商丘库主任魏现龙、宁陵库主任李守根(在商丘库、安阳库短暂任职)、三门峡库主任陈华社。

其中张怀君与李长轩几乎同时落马,业内的传说则是张怀君是在李长轩案发当日凌晨被检察机关带走,涉案金额也是相当巨大。

而这些还不是全部,凤凰财经获悉漯河库主任李栓录今年年初也已经被抓。据河南分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内部曾在李案发后专门组织过法制教育培训。7月24日凤凰财经记者多次拨打李栓录的手机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

河南粮食行业人士透露,李栓录案发也是因为涉及到巨额的托市小麦亏空和资金挪用

熟悉粮食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上述落马的库主任都属于位高权重的中心监管库主任,相比现在新任命的处级待遇库主任这些正处级官员级别更高。

由于国家托市收购属于敞开收购,农发行的贷款基本上是报多少给多少,每个库主任手中掌握的资金都是数以亿计,划拨给那个企业那家粮库库主任有着很大的权利。

之所以众多官员相继落马,位高权重又缺乏监管被外界认为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中储粮系统“总公司-分公司-直属库”三级体系的架构中,总公司对直属库的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直属库主任由中储粮总公司任命。

中储粮在全国也只有338个直属库。在河南,基本上每个地级市设一个直属库,只有个别产粮大市会多设。河南省每年几百亿的储备粮购粮款,都要通过这为数不多的直属库下发。

在许昌直属库窝案中,刘保周作为该库财务科科长,将一笔十几万元的建仓工程款拨入了许昌直属库委托托市收购的某民营企业账户,之后再取出贪污。而这家民营企业因为要从刘保周那里领取收购款和粮食保管费补贴,还送了他一辆别克轿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介绍,我国粮食储备数量属于国家机密,只有少数人知道,这导致即便在现实中发生私自售粮,若能及时补齐库存,其中的腐败行为就难以发现和查处。

较早案发的中储粮安阳直属库驻滑县监管办事处主任江金龙、副主任李明刚的故事说起来有些滑稽。

当地有一家叫四方粮业的民营粮企,由于参与托市收购过程中利益分配不均,其中一个股东拿起账本向检察院举报了自己的公司和合作伙伴,进而牵扯出了负有托市收购监管责任的江金龙和李明刚在监督管理滑县库点托市收购过程中受贿一案,其中就涉及到张顺邦所建的滑县赵营库点。

熟悉粮食系统的当地人士则告诉凤凰财经,对于可以调配巨额粮食收购资金和数以亿斤计的粮食的粮库官员来说,受贿显然是最轻的罪名,亏库、挪用公款、甚至盗卖粮食等都会涉及到更加大额的资金。

一位粮食行业分析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账面上,托市收购是按照国家规定价格进行。其实不然,按照每年托市的价格,根本在市场上收不到粮食!

因为大家都有一个预期:明年国家托市收购,会有收储补贴,所以就拼命收粮食,价格自然就抬上去了!甚至还有大量买进的往年的粮食,等着来年进入托市收购的粮库,吃国家补贴。

而由于2011年托市收购没有启动,没有了补贴,导致不少粮库出现严重亏空,而这也是不少河南粮食系统人士猜测乔建军外逃的原因,巨额的亏空本来指望托市资金填补,但是当年托市收购没有启动,亏空到了无法掩盖的局面,只能乘机外逃。

声明:此稿未经凤凰财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中储粮“窝案”再起底:“转圈粮”成垄断实证

凤凰财经记者 吴丽华

欢迎提供各类财经新闻线索。邮箱:wulh@ifeng.com

凤凰民调
  • 1.你觉得张顺邦的出库费损失应该得到补偿吗?(此问必选)
  • 2.你觉得政府粮食托市制度是否合理?(此问必选)
联系我们

策划:吴丽华
邮箱:wulh@ifeng.com
官方微博:凤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