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出品

2014-1-15 第68期
导读    亚洲首富李嘉诚的投资动向历来世人瞩目,不少投资者将其神乎其神的财技奉为圭皋。例如2013年李嘉诚70亿出售上海东方汇经中心之后,今年年初,据称上海写字楼便出现过剩,上海银监局已对商业地产融资风险做出警示。
要点
  • Talk 1对于过去创下的辉煌的投资成绩,李通常都显得很淡泊:“我有一个长处,一般生意的事情,非常少会打乱我内心的清静。”
  • Talk 2李嘉诚对该次“阶段性失误”的总结是:“其实我比你们更急,3G业务由零开始,发展至今客户数量已逾2000万, 实在很不容易。”
  • Talk 3此次李嘉诚这出出售又停售的“乌龙”戏码却让百佳超市名声大噪,原本只在港粤有名气的百佳开始为更多人所熟知,进而提高超市的质量和数量,为上市获得更高估值。

如果有一天,这位超级富豪李嘉诚息劳归主,回望他60多年的投资生涯,他的表情一定是骄傲的。

超过半个世纪里,李嘉诚的公司经历过太多次经济周期和政治局势变化,从一个塑料花厂到今天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公司及化妆品零售集团、横跨欧亚的3G移动网络、日产三十多万桶石油的能源公司,如此强烈的内、外变化下,他从未有一年亏损,直到最近几年仍能让公司保持两位数的利润增长,这显然不是用“幸运”这样的词汇就可以概括。

对于过去创下的辉煌的投资成绩,李通常都显得很淡泊:“我有一个长处,一般生意的事情,非常少会打乱我内心的清静。”

然而这并不妨碍后来者不断研习他的成功案例,琢磨其令人叹服的“财技”。近期李本人在接受采访时,将其个人财技归纳为四个方面:出售业务、投资新业务、分拆上市、警惕负债风险。

这一番资本腾挪已经在2013年李氏生意从内地外移的过程中展露无疑,无论是出售百佳后叫停、分拆港灯或是屈臣氏上市,一出出环环相扣的资本大戏令内地投资者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战战兢兢于各种信号。连纵横商海数十年的万科创始人王石亦忙里偷闲揣摩起“李先生”的用意:“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上海等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李嘉诚永远在赚钱?许多人以为“超人”投资眼光精准从不出错,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六年烧钱上千亿港元的3G业务

2002年,英国《金融时报》发文称欧洲3G时代已全面到来,这一消息不但惊醒了欧洲低迷的电信业,也惊醒了远在香港的和记黄埔。在李嘉诚的坚持下,和记黄埔启动了力度强劲的3G业务。

当年9月中旬,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推出了以数字“3”作为标记的3G服务标志。10月8日,又公布了3G品牌设计的详细情况,并提供了有关服务的细则。和黄的3G服务,将应用于欧洲的7个国家——奥地利、丹麦、爱尔兰、意大利、以色列、瑞典和英国,以及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和香港。

然而,踌躇满志的和黄却并未如愿获得丰厚的利润,截止2009年,作为3G网络建设的先锋,6年来和记黄埔在3G项 目中投入了数百亿美元,占其总资产将近30%,却没有一美元的回报。尽管无线上网作为3G最典型的应用,自2008年在各大市场主推,然而2009年EBITDA亏损的1.76亿港元也只是相较2008年的157.92亿港元亏损显著收窄而已。

一方面陷入艰苦卓绝的盈利持久战,另一方面和黄这只“出头鸟”被欧洲竞争对手盯上,各种商业纠纷缠身。

作为3G网络建设的先锋,该公司在英国仍是一个最小的移动运营商。对于和黄的大举行动,欧洲的大运营商沃达丰等也开始把原来延后的3G计划提前。急于拓展市场的和黄不得不面对沃达丰这样强劲对手的拖延战略,沃达丰因有稳固的2G业务收入,并不急于推出3G,不急于将3G“蛋糕”做大让和黄分杯羹。和黄采取降价策略,希望吸引客户转网;沃达丰并不跟随打价格战,而是通过现有客户增加数据服务使用率,从而提高无线电讯服务的ARPU及边际利润,以便顺利过渡到3G。

和黄在3G上的投入达1700亿港元,除了出售旗下orange给德国电信巨头赚到的1400亿港元,仍有300亿港元缺口。而这些缺口拖累了和黄的整体业绩,期间赶上了08年金融危机,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调低对其评级,一时间李嘉诚及和黄从宠儿跌入众人质疑的低谷。

2003年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评价李嘉诚的大手笔3G投资:“李生在80、90年代事事顺利,快人一步,但在3G上他真是‘赌’得很大,而且几乎同全世界‘赌’,如果胜出,可能连微软比尔·盖茨及巴菲特都得退避三舍。一位分析员形容香港首富李嘉诚在3G上正在进行‘豪赌’。”

然而,随后和黄改变策略与伙伴结盟竞投多地3G牌照,并先发制人推出3G服务,通过降价吸引部分客户转网。这些正面效应在2009年开始显现。3G业务的成功止损也帮助李嘉诚安然度过金融危机。

事后,李嘉诚对该次“阶段性失误”的笑着回应:“其实我比你们更急,3G业务由零开始,发展至今客户数量已逾2000万, 实在很不容易。”

百佳超市折戟中国内地

2013年,10月18日晚间消息,由于潜在买家出价不理想,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集团周五宣布放弃出售百佳超市(ParknShop)。和记黄埔称,该公司已取消了出售香港超市业务百佳超市的计划,转而将重点放在拓展中国内地市场上。这一逆转性剧情令很多投资客始料未及。

李嘉诚7月份欲出售的百佳,在香港是拥有40年历史的老品牌,由李嘉诚“和黄”的另一零售品牌屈臣氏持有,占据香港超市份额超过三成。在粤港澳地区,百佳店面共345家,2012年营业总额217亿港元。

出售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然而,在零售业整体日子不好过的时代,业内心知肚明百佳这样的翘楚也难以幸免。数据显示,2012年百佳超市345间门店收益仅占“和黄”整体营业额的5.5%。另据“和黄”年报显示,2012年其零售业务的税前利润增长率从2010年的38%跌到了8%,具体就百佳而言,毛利也仅有2%至3%。分析认为,在李嘉诚看来,这样的资产回报率过于低廉。

对于李嘉诚而言,整体回报率过于低廉或许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与百佳超市这样的香港超市“名角”屡屡在中国内地“吃瘪”不无关系。

1994年,作为第一家打进上海的外资连锁超市,百佳超市打着李嘉诚旗下产业的旗号进入上海,最鼎盛时期,百佳在上海曾有20多家门店,随后逐步萎缩。2000年,百佳超市以“1元钱”的象征性价格,将14家门店转让给荷兰阿霍德公司投资的顶顶鲜超市后退出上海市场。

2002年百佳又开始谋划重返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过4年的选址之后,百佳超市卷土重来。2006年,国和广场成为百佳在上海的第一家卖场所在地。百佳超市还将新公司总部注册地址设在杨浦区,根据当时的预算,百佳超市国和店的投资总额为8000万元港币,年营业额预计可达到1.5亿元人民币以上。

“当年选址杨浦区,就遭到了多方质疑。”知情人士透露,在近两年杨浦店的经营中,百佳超市年亏损百万元以上。

百佳如何利润微薄,在内地立足如何不易撇开不谈。此次李嘉诚这出出售又停售的“乌龙”戏码却让百佳超市名声大噪,原本只在港粤有名气的百佳超市开始为更多人所熟知,进而提高超市的质量和数量,为上市获得更高的估值。

或许对于深谋远虑的李“超人”而言,这买卖算不算失误还言之过早。

“超人”金融危机股市浮亏千亿

作为香港富豪榜前两位的李嘉诚和亚洲股神之称的李兆基,近年来介入股市颇深,且出手不凡,他们的一举一动亦成为市场的风向标。然而对比二人自2007年以来的业绩,或许“超人”李还要胜过“股神”李一筹。

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的7年中,恒生指数共有4年收涨。首先,除2012年外,李嘉诚在其余的3年中都敢于出手,增持金额均在30亿港元以上。而在上述3个年份中,李兆基累计增持金额还不到8亿港元,2007年甚至未曾出手。2012年,恒生指数大涨22.91%,当年李兆基增持48次,投入资金8.59亿港元,超出李嘉诚1.7亿港元的增持金额,这也是其唯一胜出的一次。

再看恒生指数下跌的3个年份。2008年,二位富豪都出手谨慎,全年累计增持金额不超过10亿港元。但2011年恒生指数大跌19.97%时,李兆基却不惜投入136.62亿港元增持恒基地产。相比之下,李嘉诚仅出资18.09亿港元,较前一年缩减一半以上。

汇总来看,李嘉诚7年来共投入135.51亿港元增持旗下的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两家公司,截至2013年8月22日,这135.51亿港元头寸的最新市值为157.86亿港元,账面收益为16.50%。而李兆基最近6年共耗资192.4亿港元增持旗下的恒基地产,增持头寸的最新市值为166.76港元,账面亏损13.33%。

显然,“超人”的炒股风格更为谨慎。但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档口也曾曝出浮亏千亿的新闻。

港交所资料显示,李嘉诚08年持有长江实业共93204万股,占公司总股比的40.24%,10月份数据显示在该股上有浮动亏损高达500多亿港元。和记黄埔同样浮亏严重:08年初股价为88.5港元,10月14日收盘价为51.6港元,降幅41.7%。李嘉诚及旗下基金持有该股219027万股,占总股比的51.37%,浮动亏损为808亿港元。

“超人”在长实、和黄这两只“箱底股”上的合计浮亏高达1300亿元。然而,“超人”其他3只重仓股均能站稳股价,独立于大势,没有大幅下跌:如长江基建集团(01038.HK),年初股价为28.43港元,在经历了多次股市洗礼后,截至10月14日的价格仍有28.25港元,基本没有下跌;此外还有和记港陆(00715.HK),从年初的0.56港元跌到10月14日的0.51港元,跌幅也小于10%。

李嘉诚08年曾一个月内4度增持长实 ,不难发现超人对于“安身立命”的长江实业十分偏爱。作为长实大股东,虽然李嘉诚对自己公司很有信心,“越跌越买”的心态表露无遗。但国际投行并不这么认为。里昂发表报告认为,受信贷危机加剧拖累地产行业前景,以及楼价租金持续走低影响,长江实业难有机会跑赢大势,该行对该股持“跑输大势头”评级。与李嘉诚相反,同样是长江实业大股东的两家机构股东却是纷纷抛售套现。

结语

或许来自于《新约·马太福音》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形容“超人”资本腾挪的所向披靡还算合适。但是不惧败,多谨慎却当是李嘉诚投资“财技”的核心要义吧。

声明:此稿未经凤凰财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李泽楷追随李嘉诚欲售盈科中心 租金下滑不减
凤凰民调
  • 1.你觉得什么造就了今日李嘉诚的巨富?(多选)(此问必选)
  • 2.你觉得李嘉诚最主要的投资诀窍是什么?(此问必选)
推荐阅读

家化集团“内斗局

5月13日,因董事长葛文耀遭罢免上海家化股价一度重挫逾8%。[详细]

商人李嘉诚的“抛售”账本

香港首富李嘉诚接连曝出在内地一线城市多地套现物业。[详细]

那些不愿上市却很牛气的民企们

快递行业大佬顺丰承认引入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三家资本企业[详细]

央企热衷“特聘”退休高官

央企最在意退休高官长期仕途累积的丰富人脉、关系“资源”。[详细]

联系我们

策划:方雅
邮箱:fangya@ifeng.com
官方微博:凤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