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国内 > 正文 |
|
1.2元到1.5元再到1.3元,在北京卖鸡蛋灌饼的小傅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三次调整了鸡蛋灌饼的单价。从1.2元到1.5元,他希望借此抵消粮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因素,而从1.5元降到1.3元,却是因为生意的冷清,而非粮价的下降。
这并非小傅一人的遭遇。在北京的大红门、新发地,以销售猪肉、蔬菜为业的商贩们,也感到了生意的艰难,原因仍然是涨价带来的销量下降。截至2007年6月,中国内地的CPI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达到或超过3%,按照传统的经济学常识,中国似乎已经走到了通货膨胀的路口。
十字路口
无论是进入通胀还是转入平稳,正在经历的8月都将是日后中国经济历史中的一个特殊的时刻。尚未公布的2007年7月CPI牵引着人们的目光,一旦7月数据继续上涨,中国内地将面临连续第五个月的CPI冲高,而商务部刚刚发布的农产品价格统计显示,除水产品、粮食平稳外,农产品价格全部上涨。
中国内地已经有10多年没有经历如此涨价。上一轮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在1992年前后,后来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经济工作的朱镕基力主的以“存款保值贴补率”为核心的政策化解。15年后,中国政府似乎又需要重新面对这一命题。
在颐和财经总裁王吉舟看来,如今的中国不必讳言通货膨胀。他认为,通货膨胀事实上已经发生,而且低收入人群感受越来越强烈,甚至有点承受不住。广大以固定工资为主的人群,也明显感到钱不够用,“这难道还不是通货膨胀的标志吗?”他反问。
在他的逻辑中,有两个事件是通货膨胀发生的典型标志。一是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近3年来储蓄增加额为18万亿元,投资增加额为6万亿元,这说明有12万亿元的过剩流动性在社会上泛滥。另外一个则是猪肉涨价,他表示,猪肉可替代性非常差,可以不吃方便面,但老百姓总还是要吃肉的。
不过,在学界,王吉舟的判断并非没有争议,与他相对的“温和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就是这一阵营的代表,他认为,今年比较普遍的食品价格上涨,其实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的一个必然反映和阶段性矫正。下半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温和的通货膨胀持续释放的压力,他还预料,中国2007年全年通胀率不会超过5%。
相关新闻: |
编辑:
喻春来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