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国内 > 正文 |
|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与汹涌的城市化浪潮同步而来的,是城市版图越铺越大,城区人口越来越多,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城市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新旧体制交接、社会矛盾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该如何化解这些棘手的问题?
城管执法:杜绝一个“乱”字
近年来,城管执法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城管执法失当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10日,海口市琼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在查扣某烧腊店摆在走廊和门前的桌椅和厨具时,店主率店员将所有物品当众砸烂,以表示对城管不公正执法的不满。据店老板介绍,他开店两年来,城管人员来没收物品已不止20次,但每次都不开单;7月17日傍晚,江苏省句容市城区发生一起城管人员与瓜农的纠纷事件。其中一名妇女当场被城管人员踢得小便失禁,3名瓜农被殴受伤。
在一些地方,城管人员执法惹争议、犯众怒,已经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作为维护城市社会秩序的城管人员,为什么常常成为市民诟病的对象?
湖北读者耿海军来信指出:在不少城市,城管执法被定位为“掀摊子、拆房子、追兔子(沿街叫卖的流动摊点)”。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城管执法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有的甚至按照双重标准执行。比如,平时交了“占道费”,小贩就可以公开经营;没交“占道费”、没有后台的,就没收物品,由此导致“暴力执法”、“执法创收”等乱象丛生。
河南读者周士君认为:城管执法人员和管理对象之间发生的冲突日益升级,其主要肇因就是城管执法职能、执法范围、执法手段不够明晰,甚至缺乏必要而具体的法律依据。于是,这支“借法执法”的队伍,反而拥有了过大的裁断权,致使没收、捣毁商贩的个人财产,打人、伤人以及随便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成为城管人员的惯用手段。
江西读者林金芳来信说:城管不是警察,却管得比警察还多;城管也不是工商执法人员,对小摊小贩却可以任意罚款。一旦执法权被泛化,不管怎么大力整顿,都不免产生“失控”的结局。
那么,该如何杜绝城管的执法乱象?耿海军读者认为,包括城管执法在内的一切执法,要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理解,就必须绝对禁止执法创收等非法行为,必须大力提升执法队伍整体和个体的素质,并且将害群之马坚决清理出局。否则,城管执法乱象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城管与商贩剑拔弩张的关系也可能进一步激化。
道路交通:重在一个“疏”字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人们最常见的措施,就是“禁、限、堵”:除了很多城市早已禁止摩托车通行外,今年又有城市出台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为此,有读者感叹:为什么禁的都是百姓的代步工具?在公共交通不足以作为便捷出行之依靠的情况下,市民选用一些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自行车等,有何不可?
此外,在许多大中城市,还先后出台了限小排量汽车等规定。总之,除了禁、限、堵,有关部门似乎找不到更好的管理办法。其实,种种“禁、限、堵”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相反,有的城市道路的拥堵日甚一日。有人抱怨城市人口太多,有人批评机动车增加太快,面对这些无法改变的现状,我们能否换一种思路——尝试用疏导的办法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安徽读者邓学志认为,某些“禁”的措施也许会在短时期内见效果。但这些措施往往是城市管理者站在减少运行成本、方便自身管理的角度制定的,落脚点总是在“堵”上。如果我们换一下位,从市民的角度来看一看为什么私家车会大量增长,考虑一下市民为什么需要依赖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出行,就会发现如今大中城市交通存在着的一些“硬伤”。比如,尽管公交花费低,但一是拥挤不堪,无舒适可言;二是速度慢,影响上班或办事;三是线路还不尽合理,路途转车不方便,绕行时间长。
不少读者建议,要切实解决目前大中城市的出行难题,城市管理者还要多做“疏”的工作。首先,要重新整合城市交通资源,以方便市民快速出行为前提,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无缝覆盖的城市交通整体。其次,要科学增加车辆,提高速度,优化线路。更重要的是,服务要跟上,比如及时出版更新城市交通指南,尽可能地消除城市交通的“迷宫”现象等。总之,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把简单化的屡受大众诟病的“禁、限、堵”,改为在创造条件基础上的规范和疏导。因为,再多的禁令也无法解决市民出行的问题!
市容管理:讲求一个“实”字
市容市貌,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方面。由于一些城市管理者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借管理之名行收费之实:兰州市七里河区城管大队要求所管辖的每个冷饮摊点交纳3558元,统一新配冰柜及其他设施,如不交钱购买新设备,就要取缔摊点;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城管局规定,县城范围内各店铺以及个体商贩使用的太阳伞,需“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各摊主在限定日期内不用城管局指定的太阳伞,就不准出摊;广州市花都区将千余名废品收购人员由“游击队”变身“正规军”,统一着装、统一车辆,发给专业从业证。但每个废品回收人员每月要交30元管理费,收编时工具车改造、服装等需要一次性缴纳250元。
江苏读者武洁因此质问:“管理的种子何以结出收费的果子?”武洁认为,对于这些城市底层的服务行当,必须毫无门槛地向公众敞开,而当底层行业的“管理费”、“服装费”架设起一道道“门槛”时,那些原本有望通过自身劳动谋得生计的平民百姓,恐怕只能在这道看似不高的经济“门槛”之外望而兴叹了。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永远都不应成为“借机收费”的堂皇借口;更应警惕“不当管理”所设置的“侵权门槛”。
不少读者表示,城市管理不应只追求形象上的整齐划一和宽敞干净,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基本的谋生手段。就当下中国的国情而言,城市本身很难清除小商小贩,成为所谓的“无摊城市”。如果城市管理者能从实际出发,深入体验一下小贩生存和城管执法的双重困难,懂得吃饭问题是民众最大的问题,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再去打量小商小贩,再去打量路边的小车小筐,或许他们会在决策时更加清醒,更加务实。
(来源:半月谈)
编辑:
喻春来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