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国内 > 正文 |
|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技术要素提供了基础动力,但更多的增长源于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发达国家过高的劳动力成本和社会福利与新兴市场化国家廉价的资源价格与劳动力价格推动了全球资本与技术资源的流动配置。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一、生产技术进步在开拓并提升全球经济开发生产能力的同时也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全球能源与生产资料供应紧张,经济发展陷入通胀泥泽。
二、在廉价资源与劳动力供给过剩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市场新兴国家,全球资本与技术要素流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导致产能溢出强烈,过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刺激增强发达国家消费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新兴市场化国家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导致流动性过剩,为投机需求扩张提供了难得的温床。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廉价产品的涌入等于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消费补贴,引致消费投资结构变化,大量剩余消费余额作为投资进入了证券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推高了发达国家股市与楼市的资产价格,为全球资产泡沫化伏下隐性基础。
三、资本与技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导致发达国家在刺激本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得不进行货币信用扩张,而货币信用扩张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全球流动性泛滥。
四、为治理经济过快增长与通胀,各国先后步入加息周期。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化国家而言,产能溢出导致加息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软弱无力的,巨量顺差贸易导致国内流动性到处泛滥;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加息则可能抑制国内消费与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同时持续加息容易导致在经济增长时期形成的资产价格泡沫破裂。
基于以上背景,2007年后半年,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一次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
2007年上半年,受美联储17次加息影响,美国消费降温,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同时,美国次级贷款市场也显示出信用危机。次级贷款危机实质就是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的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前兆,它仅是全球高房价泡沫破灭的导火索。实际上,各国央行注资拯救证券市场流动性的行为既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债务人的信用违约行为,也不能拯救债权人信贷所遭遇的经济损失。
反观我国,今年通胀态势也持续加强,先是粮油涨价,随后猪肉价格飙升,带动肉蛋齐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CPI是4.4%,到7月份,CPI又同比上涨5.6%。国内管理层及大部分经济界权威认为,此次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推动,很大程度因为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对我国的传导性影响,还有去年肉价偏低,导致生猪存栏、出栏下降所造成的。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笔者认为,2007年国内出现通胀是必然的。从2007年经济走势看,全年国内经济总体将呈现“先扬后降”、“大起大落”态势,且投资上涨幅度要大于回落,时间相对更会持久。由于水、电、燃气等能源价格改革政策将引致物价上升,在投资牵动下通胀压力会剧增。在国内国际资金流动性过剩泛滥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仅是通胀压力,更多是波澜起伏的过度市场投机。市场投机不仅存在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且将存在于所有投机领域。随着今年我国外需继续增强,国内产能彻底获得释放,放大的贸易盈余正好说明这点。此环境导致产能过剩危机被隐性地减轻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国内通胀由输入型成本通胀逐步转成输出型。外需加强从表面上均衡了国内供求结构,为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提供支持,但从根本上却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结构失衡与经济损害。
首先,外需增强增大了总需求,相应拉动了总供给的增长,造成投资增长居高不退,经济粗放型增长局面短期难以扭转的局面。
其次,外需的扩张增加了贸易盈余,导致央行被动地投入基础货币,造成国内流动性泛滥的持续。流动性泛滥在增强投资的同时也导致过剩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市场流通领域与虚拟经济流动领域,形成巨量投机行为,而投机行为反过来倒逼投资行为短期化。2007年国内房价与股价的疯狂飙升就是真实写照。
第三,在外需强劲,输入型通胀向输出型通胀的转化过程中,能源与生产资料价格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这对于国内生产方式落后的农业而言,将是致命打击。过高的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将导致农业增收同时并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会催生农业加工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引致通胀压力增强。这也是近三年国内粮食实现大丰收,但粮油及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仍不可避免的真实原因。
日前,美国次级贷款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但短期内并不会对全球经济的基本面造成太大影响,发达国家央行对股市的拯救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延缓危机短期恶化。对于我国而言,由于资本市场开放程度有限,短期内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仅限于对股市的传染性影响。
但笔者认为,未来3个月内,全球金融市场危机将叩击中国经济安全的大门,国内经济政策将面临巨大考验,紧缩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处境。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