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加息对改善通胀预期作用有限
2007年09月04日 07:42中国证券报-中证网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以解决流动性过剩和实际负利率为愿景,加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据以下原因,加息无助于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解决结构性物价上涨,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流动性过剩与负利率的存在是此次调整的合理性注解,但以此来缓解此次物价上涨压力,似乎成效不大。这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食品价格上涨了15.4%,而非食品价格上涨仅0.9%。食品类价格上涨远远高于非食品类,说明这次CPI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

食品类价格上涨有短期性。受到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人们对于肉禽鲜蛋等类食品消费需求增加有限,由于此类产品短期内价格供给弹性低,带动食品类价格短期性上涨。从长期看,随着农产品(21.90,0.00,0.00%)生产结构的调整与供给的增加,该类产品价格将有所回落。

食品类价格上涨不具有普遍性。一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还处于买方市场,制约了食品类到非食品类的价格上涨传导机制。1到7月非食品类价格平均上涨1%。二是从2003年起,消费增速提高、投资增速回落,两者之差由2003年的14.4%缩小到2007年上半年的10.5%。投资和消费关系的改善,避免了物价全面上涨的可能。目前,中国总供求基本平衡,各种商品的产销比保持在99%以上。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劳动力成本、耕地资源价值的提高,农产品成本本身具有上行要求。而此次贷款利率上调,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上行压力。

原因在于,贷款利率上调,提高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直接推动属于资金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农业机械、农用化肥等农用物资生产企业成本上行。由于该类企业相对于普通农业生产单位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有可能将上调影响转化成农产品成本。因此,从长期看,即使农产品供给有所增加,食品类价格回落幅度也有限。

此外,加息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行。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6%,环比上涨0.9%,但非食品类价格上涨0.9%,环比上涨幅度下降0.1%。结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析,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居民消费非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工业品价格上涨幅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可以看出,越是接进消费端,价格涨幅越是小。

上游产业的价格上涨幅度大于下游产业的价格上涨幅度,原因有二,一方面在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受到买方市场的制约,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基本消化在生产环节。另一方面,中国长期负利率政策影响下,银行体系的廉价资本对企业的补贴机制,增强了下游企业消化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因素的能力。当利率补贴水平高于上游价格上涨幅度时,下游企业的竞争压力转变为保持低价销售的能力。

随着贷款利率的上调,银行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下游企业提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编辑: 许志勇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